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機械通氣是搶救嚴重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它的廣泛應用為搶救危重病人爭取了時間及條件。但只有在全面有效護理措施的保證下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通過對15例機械通氣病人的臨床護理總結如下:
【關鍵詞】機械通氣,護理問題,對策
1 氣管插管時常見的護理問題及對策
1.1常見的護理問題 (1)插管向下滑入右側主支氣管造成雙側肺部不張。(2)氣管插管脫落。(3)氣囊破裂造成漏氣。(4)拔管時分泌物的誤吸。
1.2護理對策 (1)穩妥固定導管。(2)各連接管放置妥當。(3)觀察兩側胸部活動是否一致,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4)吸痰時防止插管內外移動,更換體位時注意呼吸機管道不能脫開、扭曲。(5)經常檢查氣囊的壓力,防止壓力過低致病人脫管或誤吸。(6)對煩躁或不配合的病人,應嚴密觀察,必要時用約束帶,防止拔管。(7)拔管前應密切觀察各項指標,并徹底吸凈氣管、口腔、鼻腔內分泌物。(8)拔管6小時后病人方可進食、水,并觀察病人有無嗆咳。(9)拔管后密切觀察病人呼吸、循環等情況,并做好記錄。
2 呼吸道管理
2.1氣道濕化 (1)呼吸機濕化瓶濕化液為蒸餾水或注射用水,禁止用鹽水。其溫度為33-34℃,濕化液量不得超過上下警戒線。(2)呼吸機螺旋管積水定期排出。(3)病人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時,可用生理鹽水或2%碳酸氫鈉10滴/次氣道注入。(4)可超聲霧化。
2.2吸痰 為患者吸痰前后要翻身拍背,拍背時要手背屈起,四指并攏由下向上、由周圍向肺門,使痰液從周邊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痰液吸出。吸痰時應注意:(1)輕:動作要輕,切忌粗暴,應在沒有負壓的情況插入吸痰管。(2)提:邊吸邊提,切忌將吸痰管上下提插。(3)轉:邊吸邊轉,尤其遇到粘稠痰。(4)快:在吸出痰液始端3-4cm要慢些,然后較迅速地拔出吸痰管,每次10-15秒為宜。(5)給氧:吸痰前后應給大于40%的氧。(6)保持吸痰管無菌:一次一管,嚴禁在口腔或鼻腔吸后再到氣管內吸。吸痰前后應洗手,戴無菌手套。(7)吸痰管粗細適宜,其外徑不超過氣管插管內徑的1/2。(8)對痰液特多、咳嗽反射特差者,可使用纖維支氣管鏡作氣管內沖洗吸引。
3 預防感染
(1)室內溫度保持在22℃左右,濕度保持在60%-70%左右。(2)要有專人護理,有利于觀察病情變化及痰液及時吸出。(3)減少室內人員流動,限制探視。(4)入室者一律衣帽整齊,戴口罩、帽子。(5)室內注意通風換氣,每日紫外線照射2次,每次30分鐘。(6)室內地面、床椅、門窗每日用消毒液擦拭1-2次。(7)一切醫療、護理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8)各種搶救設備按要求定期消毒,吸痰用具、呼吸機管道、濕化瓶等需每日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