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當然教學模式有多種多樣,如講解接受模式、自學輔導模式、引導發現模式、實驗模式等,在諸多種教育模式中,沒有哪一種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學中,采用哪種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摸索總結。當然,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變教學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過某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貫徹教育方針。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教學發展,科技應用
“教育技術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中,促進了傳統教育觀念的轉變,其先進的教學設計思想,以及多媒體計算機和基于INTERNET的網絡通訊技術能為培養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思維提供有利的支持。應該讓學生掌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善學習的正確方法,在學習中鍛煉自身創新能力的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它突破了計算機與多種電教設備的界限,融電腦、電視、錄像、錄音、動畫等功能于一體,根據需要可隨意處理文字、數據、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教學信息,形成智能化的多媒體終端,為計算機教學提供了高效、交互、實時的操作環境和良好的服務。多媒體教學不僅在計算機學科上,其他學科也不甘落后。隨著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產品的性能不斷提高,價格的不斷下降,教育領域里的計算機應用日益普及,多媒體網絡教學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學校教育。多媒體網絡教學作為新事物,與傳統的教學理論、形式、方法等既有相互融合之處,又產生一定沖擊。搞好多媒體網絡教學,技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用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去指導這一新型技術的運用。這要求我們計算機教育工作者不斷地進行探索。使多媒體、大屏幕投影、網絡等先進的教育手段在計算機教學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學生的思維一般可分為聚合式思維和發散式思維。發散式思維是一種無一定模式、不依靠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形式,它的特點要求思維敏捷、思路靈活、具有創造性。聚合式思維是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聚合起來,從而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計算機語言具有邏輯性強、處理問題周密、嚴謹的特點。根據計算機學科的特點和知識體系,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有目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深化教學改變的重要課題。
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創新能力的教育是最佳選擇。計算機是現代科技的產物,也是信息技術的核心。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計算機課程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課。計算機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計算機教學具有加強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如何才能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關鍵問題的就是要不斷地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首先要解決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體系的變革。當前的教學活動不再是單邊的教與學,而是互動式的雙邊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國高校考試系統中對計算機科目的成績評定都是將理論考試成績作為最重要的部分進行考核 實習和實驗考核成績占最終成績的一小部分。這種考核方式對那些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但死記硬背能力差的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這種老式
計算機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只有在實踐中反復運用所學知識,才能真正達到計算機教學的目的。當前計算機教學存在理論脫離實踐的現象,很多學生理論考試成績非常好,但到了實際操作中往往無從下手。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們就需要增加實踐課的次數,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考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體性和創新性密不可分,創新性是主體性的最高體現.但是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前單一的考核形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所以,學校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系統,在考核內容中充分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從多個層面綜合考評學生.使學生存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敢于創新、勇于創新.能夠大膽地對問題提出質疑,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構建創造良好的平臺。進而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著.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較高業務素質和全新教學理念的計算機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導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形成一種沒有束縛的空間,從而喚起學生的創新能力。
計算機是信息技術,其更新速度較快,存現代化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否合理安排計算機教學課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應根據當前霞理論輕實踐這一普遍現象.合理設置課程比例.使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計算機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體系。教師要注意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并把它及時反映到平時的教學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開展第二課堂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學生可以通過交流、討論等方式,開闊學生視野。第二課堂主要開設軟件設計、網頁制作、動漫設計、編程訓練等,主要通過此類活動擴展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佯學生從教帥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狀態.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適時引導與學生一起解決遇到的難題。
在計算機教育中,理論固然重要,如果只有豐富的理論而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最多也只是“紙上談兵”。我們的作法應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大屏幕投影、網絡等先進的教育手段代替傳統的粉筆和黑板。在課堂上,教師著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著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
例如在學習DOS命令時,把先由老師講解理論,改為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邊實踐、邊學習;在學習Windows時,更是每堂課都離不了計算機。例如在講解Word軟件時,首先把學生帶到計算機旁,使每一位學生都面對Word軟件的界面。老師先讓學生熟悉Word界面,再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幫助”,了解所有的操作都離不開菜單,當然在熟練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常用工具欄以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在剛開始操作時,感到困難重重,每進行一步操作都會遇到新問題,甚至產生抵觸心理,此時教師要親切和藹地耐心指點,鼓勵學生去發現新問題,大膽地引導學生實驗,并提供可行的處理辦法,使學生在不斷的操作中,總結出有規律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提高學習的氣氛應讓課堂上互相交流。在文檔設計中,學生傾注了自己的心血,使得版面非常美觀、精致,很多老師看后都贊嘆不已。在十節課的Word軟件學習中,學生們不斷進行著自我評價、自我完善,最終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內容,而且對學生來說,感到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一種應用軟件的使用方法,為學生今后能獨立使用其他工具軟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