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21世界將是人類重視生態環境,清潔利用化石燃料的時代,一個廣泛利用天然氣和電力、可再生能源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的天然氣工業將在新世紀中崛起,中國的電力工業將蓬勃發展,中國的再生能源--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將加快步伐,大多數可再生能源將再轉變成電力來利用。因此,清潔能源的競爭中,最終是天然氣和電力的競爭,如何使天然氣和電力獲得最優的利用,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最終決定于價格的競爭。
一、發展天然氣工業是歷史的選擇,天然氣和電力既是競爭,又是互補的,中國能源終端利用的清潔化靠天然氣和電力共同來完成。
世界能源的第二次轉變,從煤炭轉向石油和天然氣,是20世紀20年代從美國開始的,經過70年的努力,到20世紀90年代,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已轉變成以石油、天然氣為主,全世界1998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占40%,天然氣古23.8%,合計達到63.8%,而煤炭的消費量已經下降到26.2%。而我國卻一直沒有完成這種轉變;到1998年石油、天然氣的消費量已經下降到26.2%。而我國卻一直沒有完成這種轉變,到1998年石油、天然氣的消費比例僅20%左右,而煤炭的消費比例仍在70%以上,出現了嚴重的煤煙型污染。為了解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必須努力發展清潔的天然氣和電力,我們再也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時機。
美國學者羅伯特.A.海夫納著文(轉型中的燃料--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氣體能源時代1995)指出:我們正進入更清潔;效率更高的氣體能源時代。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第一次處于為了持續增長提供燃料的能源轉型期。天然氣化學結構簡單,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可以采用小型、分散、資本密集度較低的技術,有利于減少軍事上的壓力,并緩解貿易不平衡,他指出:物質有兩種基本形態:固體和氣體,液體是中間過渡形態。在世界能源市場上,木柴和煤炭都曾占有90%以上的份額,而石油從未超過45%,到2l世紀末,氣體能源的市場份額可達90%,氣體能源時代從天然氣和甲烷開始,21世紀末轉向氫。
世界能源委員會和國際應用分折研究所(WEC/IIASA)的研究報告--“2050年及以后全球能源展望”(1995年)對設定的6種情形進行預測,到2100年,在世界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固體燃料將下降到10%,液體占35%,網絡能源(天然氣、電力、區域供熱和氫)占55%。這就是說到2100年將由天然氣等氣體燃料和電力主宰世界能源消,據中國工程院“中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研究”(1992)預測,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石油比重將從1999年16.6%上升到“2歷o年的18。1%,天然氣比重將從1990年的2.1%上升到2050年的10.5%,而煤炭將從1990年的76.2%下降到2050年51.9%。而在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和電力格占主要地位,天然氣等氣體燃料將由l990年的%,上升到17%而電力將從1990年的8.1%上升到2050年的36%(據預測O置CD國家l990年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為18%,到2050年可達到36%,所以中國2050年的預測數字是相當高的)也就是說到2050年中國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氣體燃料和電力將超過50%,達到53%,而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固體燃科的比重將由66.3%下降到2050年16%。認這些數字可以看到;世界和中國的未來要依靠天然氣等氣體燃料和電力。天然氣和電力應。當在各自的有利領域內發展,達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二、我國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的資源條件9要達到天然氣的快速發展,關鍵在于天然氣的合理定價,使各種能源做到合理利用。
我國一次能源和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比重很低,關鍵在于對國產燃氣和勘突開發重視不夠,沒有下決心從國外引進天然氣。最近黨中央和國務院非常重視天然氣砷開發和利用,從目前的部署來看,天然氣干業將會有很大的發展。
--確定了西氣東輸戰略:陜甘寧天然氣東送北京、天津已經開通;澀北-西寧-蘭州工程已動工建設,計劃2001年10月建成;新疆至上海的4200公里天然氣管線計劃2003年建成。
--引進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天然氣項目:這條管線修通后可以供應東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
--引進液化天然氣項目:國家已經確定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建設引進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管網,一期工程計劃2005年完成,如果引進獲得成功,還可以在沿海省區引進液化天然氣。
--近海氣向大陸輸氣:我國南海崖13-3天然氣田,已經向香港和海南島供應天然氣,渤海西部氣田已向天津供氣,東海氣田馬上可向上海、浙江供氣,南海氣田可以向海南和廣西供氣。
--煤層氣的開發供應:我國煤層氣資源十分豐富,資源量達32萬億立方米,目前正與國外公司合作開發。
除了以上各項天然氣來源之外,我國四川等地還有就地開發就地利用的天然氣,這樣,我國各省區市基本上都可以獲得天燃氣的供應。當前的問題,如何開辟天然氣消費市場,用天然氣去替代煤炭和石油,這里關鍵是個天然氣的價格問題。要完善價格制定、調整機制,并根據資源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的原則,體現供求關系,使價格達到合理水平。
三、我國目前天然氣價格偏高,嚴重影響天然氣市場的開拓,要加速技術進步,改進和加強管理,引入競爭機制,努力降低勘探、開采和輸送成本,在政府財稅政策的支持下使氣價降低到用戶可接受的水平。
我國目前天然氣市場集中在中部(川、渝、云、貴、陜、晉、寧、蒙),東北(遼、吉、黑)和南部(粵、桂、閩;瓊),1998年3個地區的消費量分別占全國總消費量的41.1%、18.7%和15.4%。
我國目前天然氣由國家定價,規定氣價由進口價、凈化費和管輸費三部分組成。進口氣價實行計劃內分類氣價和自銷±10%浮動價,管輸費實行新線新價,允許供需雙方協商定價。天然氣銷售以油氣田企業為主,直供大用戶;城市用氣則實行城市門站交氣,再
由城市燃氣公司分銷 。
在定價機制上,由于仍沿用計劃經濟的定價模式,價格不能真實反映成本,影響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和天然氣的有效利用。
我國目前天然氣價格比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高出一至三倍,具體數字見表1。
表 1 1997-1998年中國與其他國家天然氣價格比較 國別19971998美國9.047.43加拿大4.865.07英國7.256.86中國北京22.05 城市民用20.05 注:1.北京為1997年各類用戶加權平均價,1.83元人民幣/Nm3。
2.城市民用為7城市平均價,1.7元人民幣/Nm3。
3.人民幣按1美元=8.3元(人民幣)拆算。
4.美、加、英各國數字根據BP Amoco、World Energy Statistical Reviewl999。
中國陜北天然氣進口價、門站價和用戶價與美國的比較見表2。
表 2 1998年中、美天然氣價格比較表
項目中國陜北天然氣進京美國平均美分//Nm3以井口價為100美分/m3以井口價為100進口價6.99100.05.55100.0門站價11.93170.78.55154.1用戶價民用16.87241.419.38348.3商業21.69310.315.84278.98.69156.66.71120.9注:1美元=8.3元人民幣。
來源:美國能源部《能源月評》1999年6月。
據有關單位的研究認為,我國終端用戶可接受的天然氣價格,民用為1.5-2.0元/
m3,發電為1.0-1.3元/m3,工業為1.0-1.5元/m3,化肥為0.7-0.9元/m3,進口液化天然氣為1.6-1.8元/m3。由于我國過去所作的天然氣需求預測均未考慮價格因素,除非國家規定某些地區為無煤區,否則終端用戶就不可能自覺地去使用天然氣,由于天然氣價格高于終端用戶可能接受的價格,天然氣需求可能會低于預測數字,如何降低天然氣價格,成為加速天然氣發展的關鍵。
要采取什么措施來降低天然氣價格呢?
1.要努力降低供氣成本:從表2/可以看到,我國陜北天然氣的進口價比美國平均高
26%,門站價幾乎比美國平均高出40%o應當改革天然氣的經營體制,引入競爭機制,加
速技術進步,以.降低天然氣的供氣成本o
2.要改革價格體制:應當由政府定價為主轉向市場定價與政府管制相結合。可供鑒
美國定價模式,歪售價放開,零售價由政府調控,制定天然氣定價原則和公式,根據不
同產地進口價以及天然氣與其他能源的比價確定氣價,并實行峰谷差價和季節差價1提高定價的透明度。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合現確定氣價,才能推動我國天然氣工業的發展。最近甲家石化局副局長陳耕指出: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位建議:近期天然氣價格改革的主要內容,一是取消計劃內外價格差別,將天然氣進口價和凈化費合并為出廠價,實行單一用戶,單一結算價格,供需雙方以經濟合同確定供需數量。二是打破現行氣價一定幾年不變的模式,在國家監管下,并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三是分不同線路確定管輸價格。四是允許供需雙方根據市場情況在一定幅度內浮動價格o
3.要制訂促進天然氣發展的財稅政策天然氣和稅收政策對天然氣價格有相當大的影響,應借鑒市場經濟國家的做法,對天然氣生產和利用給予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這對于天然氣發展初期天拓市場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內容是:
--在一定期限內免征資源補償費(礦區使用費);
--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率;
--新氣田投產后5年內免征所得稅;
--降低關稅,我國加入WTO以后,石、天然氣進口將實行零關稅,為發展天然氣可提前降低關稅;
--中小燃氣用戶給予適當補貼,特別是利用天然氣開發冷熱電聯產的用戶給予補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天然氣用戶購買用氣設施給予低息或貼息貸款;
--盡快取消采暖供熱由單位繳費,改由用戶按用熱量繳費辦法,以鼓勵用戶采用以天然氣為能源的冷熱電聯供裝置。
四、按照合理利用能源,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保持天然氣與煤炭、石油和電力之間的合理比價,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其中主要是天然氣與煤炭、電力之間的比價問題。
能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要使能源替代向著合理的方向發展,政府應當運用財稅、價
格等杠桿進行調整。一般來說,天然氣價格隨油價變化而波動,按同樣的熱值計算,油價總是高于天然氣價格的,因此只要有充足的天然氣供應,凡是能夠使用天然氣的裝置或用
戶總是會主動使用天然氣的,這種傾向有利于促進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但是我國煤炭和電力價格則不同。
l.煤和天然氣比價
煤與天然氣比價,是兩者競爭的重要因素。除非國家劃定某地區為保護生態環境禁止使用煤炭,才會不受煤和天然氣比價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天然氣和煤炭價格隨原油價格波動,一般說按熱值計算的氣價約為煤價的1倍左右,如歐盟進口天然氣平均到岸價1990年為112.8美元/噸油當量,1998年降到90.8美元/噸油當量;西北歐動力煤市場價1990年65.2美元/噸油當量,1998年降到48.O美元/噸油當量。煤與天然氣比價為1.0:1.73和1.0:1.87,天然氣是比煤價高73%和87%。
我國煤與天然氣的價格與原油價格關連不大,其價格決定于資源的豐度,情況比較特殊,與國際市場相比,氣價過高,氣煤差價過大。1998年全國動力煤平均市場價為245元/噸,7城市天然氣平均價為1.7元/m3,折成油當量分別為49美元/噸油當量和200美元/噸油當量;氣價為煤價的4.1倍,成為油氣代煤的首要障礙。國際和國內氣、油、煤價比較見表3。
再拿發電用動力煤與天燃氣的價格比較,按熱值計算,美、日等國比價為1:2左右,英國僅1.0:1.4。我國1997年發電用動力煤平均價格與發電用天然氣可接受價(1.0-1.3m3)的比價約為1.0:2.1-2.8,如果按合理比價講,發電用動力煤的價格還應適當調高。具體數字見表4。
表 3 1990-1998年國際國內市場化石能源價格 單位:美元/toe 項目1990年1997年1998年天然氣歐盟進口天然氣到岸價112.8106.090.8日本進口LNG到岸價145.6156.4122.0美國市場價65.6101.283.2原油OECD平均價152.8131.687.2動力煤西北歐市場價65.258.448.0日本進口到岸價76.268.360.8美國電廠到貨價50.443.242.5中國天然氣價(7城市平均) 200.0動力煤價 49.0 注:1.toe=40MBtu=1.5噸硬煤;
2.中國天然氣熱值按8500kcal/m3計,煤5000kcal/t,原油10000kcal/t;
3.1美元=8.3元人民幣;
4. 資料來源,IEA Coal Information 1999 Edition。
表 4 1997年幾個國家煤炭與天然氣價格比較
國別煤價天然氣價工業發電工業發電民用美國55.453.1150.7118.8297.0日本82.5110.2514.8235.21430.9墨西哥--67.6126.9126.9--英國89.697.7110.6136.9375.8OECD平均72.861.2161.9--404.0中國59.855.0--118-153.0--注:1.中國動力煤平均市場價為248元/噸,發電用煤比市場價低20元/噸。
2.中國發電用氣價為可以接受價。
3.中國煤、氣、油熱值與表3注同。
4.1美元=8.3元人民幣。
5.資料來源:IEA、Energy Prices and Taxes Quarterly Statistics Fourth Quarter 1998.
2.電和天然氣的比價
電力與天然氣的比價,是兩者競爭的更為重要因素。因為用煤與用天然氣比較,除了價格因素之外,煤炭的污染要比天然氣大得多,國家規定某地區不準燃煤,雖然煤與天然氣比價不合理,在煤價低廉的情況下,用戶也不得不使用價格較高的天然氣。但是電與天然氣競爭中,雖然在以煤電為主的國家,發電側仍然存在嚴重的污染問題,但是在用戶側,則用電比使用天然氣還要干凈。按理講,電是由一次能源轉換而來的,按當量熱值計算的價格應當比天然氣價格高得多,例如用天然氣發出的電能,電廠要損失2/3的能量,如果天然氣價格相同,則電的價格至少應當高2倍;如果用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損失l/2的能量,價格至少要高1倍,這里還沒有考慮發電廠的投資和運行費用。所以一般說,按當量熱值計算,電價應比天然氣高3倍至4倍。但是我國的情況比較特殊,由于目前尚處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之中,電價比較混亂。前幾年由于城市里的“中間層”和農村里的鄉、村電管站的亂加價、亂收費,使少數地區電價略高;從1998年國家采取措施,取消“中間層”的亂加價、亂收費后。城市里執行目錄電價,農村進行“兩改一同價”以后,農村電價明顯下降。再加上這幾年電力供應緩和,各地為促進電力消費,采取了種種名目繁多的降低措施,電價已明顯偏低。目前電力工業的資金利用率明顯下降,以國家電力公司為例,資金利潤率還不到1%,資本金利用率不到3%,所以目前的電價不能反映其真實的價值。
據國外的研究分析,推薦的當量值計算的電力與燃氣的比價范圍為:
--居民生活用能電力與燃氣比價應大于3.0:1。
--商業使用應大于3.5:1。
應當說目前我國氣價水平是比較高的,但是電力與燃氣按當量值計算的比價,都還遠低于工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和美國的水平,說明我國電力和燃氣的價格,存在著電價偏低和燃氣價格偏高的兩個問題。以上海為例,電力燃氣按當量值計算的比價與國外比較見表5。
表5 電力與燃氣按當量值計算比價的國際比較
項目工業商業民用上海1999年1.92:12.05:12.99:1工業發達國家平均4.90:1 3.10:1美國3.88:13.98:13.67:1 從上面對煤炭與天然氣的比價,電力與天然氣的比價來看,充分說明我國天然氣、燃
氣的價格偏高,煤炭價格已達到國際價格水平,而電力平均價還低于國際價格水平。實
際上天然氣價格、煤價和電價最終都要由市場來決定價格,由于我國電力工業還主要依靠燃煤火電廠,市場定價不可能很低,目前的低電價難以長久維持下去。如果我國燃氣、天然氣和電力平均價格能夠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并且天然氣和電力都要實施季節性差價,在水電為主的地方應當冬季電價高于夏季,那么天然氣和電力都能獲得合理的發展。
五、結語
我國要解決能源利用引起的污染問題,關鍵是在于改善終端能源的結構,逐步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中國最有希望的清潔能源是電力和天然氣。電力除了加快開發西部水電,實現“西氣東送”,在經濟合理的條件下,努力開發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還要把更多的煤炭轉換成電力使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燃煤電廠除了采用電除塵之外,還要采用脫硫、脫硝裝置。天然氣除努力勘探、開發國產天然氣、煤層氣外,還要從國外引進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電力和天然氣各有優點,各有自己的優勢發展領域,要通過市場定價,互相競爭達到各得其所,共同攜手協調發展,為我國的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當我國的電力和天然氣價格合理化后,隨著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小型天然氣為燃料的冷熱電聯產(CCHP)和天然氣為燃料的小型熱電聯產(CHP)就有可能獲得健康發展,CCHP和CHP的因地制宜的發展,就有可能使電力工業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電力工業就有可能從目前的大機組、大電廠、大電網走向與眾多的大型、小型電廠相結合的新型電力系統,就有可能將天然氣的利用效率由35%(凝冷式電廠)提高到50%(燃氣聚汽聯合循環電廠),以致于提高到90%(CCHP和CHP),將大大減少能源利用引起的污染物排放量。當前中國能源的關鍵問題在于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