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對于我國的工業發展來說,機電一體化技術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項技術有著較強的綜合性,其結合了電子、計算機、機械與信息技術中的一系列優勢,對生產設備進行了有機組合,再通過信息化設備對生產設備實施控制,使工業生產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將機電一體化應用在智能制造當中也是未來智能制造發展的主要方向,在進行智能制造時強化對機電一體化的應用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力、產品質量以及產品科技含量,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將對智能制造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智能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運用
1 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價值
將機電一體化技術運用在智能制造中,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隨著工業制造業的高速發展,其市場競爭也越發激烈。各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實力,才能取得成功。而企業要想提高自身實力,就需要對生產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注重產品質量的提升,節約更多的成本費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而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就能夠實現各項生產工作的智能化、一體化、高效化,實現了人力、物力的優化配置,節約了大量的成本費用,提高了產品質量,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追捧,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與品牌,有利于企業的長遠持續發展。第二,工業制造業的覆蓋范圍非常廣泛,比如智能機器人、服裝行業、汽車領域、數控機床等,都需要相應的生產與加工。而將機電一體化技術運用在智能制造中,就可以快速推動這些行業領域的轉型變革與持續發展,實現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機械技術的完美融合,從而帶動其他行業的高速發展,實現真正的智能化、信息化、一體化生產。
2 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發展
2.1 萌芽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前)
20世紀60年代,日本通產率先在機械中采用了電氣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數控機床做試驗,但并未取得成功。最初,電氣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結合應用多應用于軍用機械。這一時期,機電一體化技術開始萌芽。
2.2 蓬勃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80年代)
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成熟,電子技術與電氣技術的結合應用也逐漸地由軍用轉為民用。這一階段,微機逐漸的商品化,集成電路實現了大規模化。同時,機關技術與光學技術應用與微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中,集成為新的光信息技術。光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了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抗干擾能力。光信息技術在微電子技術中的應用為機電一體化的信息可視化、高速處理奠定了基礎。當時已經應用光子、電子技術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機械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結合,進一步加深了微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融合。當時市場上已經出現了CPU、ROM、RAM等基本單元和模塊化的接口電路,為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71年,日刊工業新聞社發行《機電一體化入門》和《機電一體化》月刊,反映出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發展。1976年,機電一體化被正式命名。70年代末至80年代,在機電法和機信法的指導下,機電一體化獲得了蓬勃的發展。
2.3 智能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后)
20世紀90年代,電子集成技術普遍提高,集成電路的價格也有所下降。在90年代,機電一體化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并迅速占領社會各個領域,開啟了機電一體化的全盛發展。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全盛發展階段,相繼融合了機械學、電子學、光學、控制學、計算機學、信息技術學等學科。隨著這些技術的進步和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轉型,最終實現了數字化、模塊化、智能化的發展。
3 機電一體化中智能制造的優勢
3.1 交換優勢
對于智能制造系統而言,信息處理的可靠來源即為數據信號,其能夠通過對信息數據進行高速處理,從而實現最大限度對智能制造系統的工作效率進行提升的根本目的。不僅如此,一旦不具備足夠的信息信號作為智能制造系統的數據支撐,則機電一體化也無法實現正常運轉,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系統信息處理的精準性也會受到影響。通過積極引進先進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同時科學利用送音器,有助于為機電一體化系統提供更為準確的信號供應,同時進一步確保信號傳輸的準確性。
3.2 模型優勢
機電一體化技術不僅具有十分良好的模型優勢,還能進一步推動我國整體智能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為其提供更為持續穩定的技術支持。與傳統控制系統不同,機電一體化技術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主要包括信息處理的效率和質量更高、結構更為明確以及應用范圍更廣等。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系統在技術上經歷了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因此其在模型上也獲得了很大突破,通過模型和技術兩方面的不斷突破,推動智能制造系統的持續穩定發展。
4 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
4.1 傳感技術的應用
在智能制造當中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機電一體化技術可以為智能制造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各個方面都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改善。而在機電一體化當中,傳感技術占據著十分關鍵的位置,同時傳感技術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那就是有著極強的精確性以及靈敏性。在應用傳感技術時,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其他信號的干擾,同時能夠進一步的提升智能生產水平。而普通傳感器與之相比,所發揮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在應用的過程中還一定要建立相互匹配的傳感器網絡系統,這有這樣才能夠進行信息的對接與傳輸。但是通過傳感技術,就能夠直接和智能制造進行融合,以此來降低設計的難度以及標準,并且還能夠為企業節約更多的成本。
4.2 在數控領域中的應用
對于數控領域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操作來說,其步驟是相對復雜的,對于操作中的一些細節要求也更加嚴格。如果在數控領域中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重視流程與細節,就會使其中的智能制造過程出現事故,使得設備產生一系列故障,嚴重的還會為企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于數控領域來說,在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時,企業一定要將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做到位,進而加強操作人員的素質水平與專業能力,同時對機電一體化技術予以相應的重視。可以結合相應的懲罰機制,如果由于自身的操作失誤或者馬虎而造成了問題與設備故障,需要有操作人員承擔,根據問題的大小來進行相應的處罰,進而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注意力,降低設備故障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