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立德樹人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將其貫穿于基層學生支部的實踐中,有利于促進基層支部人才培養的長足發展。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在立德樹人方面起著良好的典范作用,但同時,機制保障不到位、主體難于內化于心和交互性缺乏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育人效率。因而,提出從四個維度進行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支部黨建育人工作,實現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的育人轉向。
關鍵詞:高校;立德樹人;支部黨建;育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是高校黨委開展工作的基本單元和高校黨委青年力量的人口,它是進行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肩負最純粹的育人職責。習近平同志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將立德樹人貫穿到基層支部工作的實踐中去,做到黨建育人促進立德樹人,立德樹人反推黨建育人,符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一、促融立德樹人與黨建育人
從內在角度出發,高校立德樹人分為兩個方面,立德即培養道德,育人即培育人才。其中,立德為過程策略,明確高校培養目標、培養途徑和培養方向,在專業性人才培養的同時,促進人才道德維度的提升;樹人為結果策略,“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以人才長期發展為立足點,循序漸進地培養益于祖國發展,沉于知識海洋、浮于社會潮流的知識型和技能型人才。協同立德樹人與支部育人,即在支部之中,樹立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支部建設的發展之中,培養忠于國家、忠于黨、忠于人民,政治意識和專業能力齊頭并舉的知識型黨員。
高校教育實踐中的立德樹人與基層學生黨建工作均為“人對人的教育”,兩者的邏輯起點、現實目標和長遠理想相合。就支部黨建工作而言,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的交往力量由兩方面構成,一方為教師黨員,由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直接擔任,主要提供統籌支部發展、理論和實踐指導、維護支部團結等工作,是支部黨員主體性發揮的先遣兵,負責基層學生支部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另一方為學生黨員,學生黨員是由支部考察、發展起來的優秀青年,關系到基層支部在發展中的先進性、人才培養的科學性、人才扎實的共產主義信仰和人才對社會主義的建設能力。高校學生黨員首要身份為求知若渴的普通學生,是社會主義大學強有力的知識人才儲備;同時作為學生之中的優秀分子,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他們不僅是基層支部立德樹人育人工作的重要對象,更是引領高校黨建育人的排頭兵,有助于推動高校支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群眾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一般性教育延伸。支部建設是通過這兩方的交往和協同工作進行的,高校要實現立德樹人,必然需要從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構成要素之中下功夫,靶向發力,將“以人為本”列入重要考量。
二、基層學生黨建立德樹人的影響因素
高校基層學生支部是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抓手,但在黨建育人的實際工作中,面臨著種種困難。首先,機制保障不到位。基層支部面臨著事務性強、經費短缺、學生學業繁忙、教師事務雜多等一系列問題,黨建工作乏力,渠道單一,立德樹人融入基層黨支部建設中的實效性較差,陣地建設無法匹配基層學生黨支部應該肩負的政治責任。高校基層學生支部人員配置不合理,支部書記一般是由輔導員或者高年級的學生黨員兼任,他們在忙于自身工作與學習的同時,需要進行細致的黨務工作,往往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場面,當本職工作和黨務工作產生沖突時,會出現黨建力度不足的局面。與此同時,經費保障不到位,在黨建經費方面決算不足,學生支部在舉辦活動時束手束腳,只能在有限的保障之下進行活動。這些都影響著立德樹人的大旗無法有效地與高校基層支部建設融合。
其次,支部立德樹人主體“內化于心”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青年學生黨員“好學”“好奇心強”等特征加速了多元價值取向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多元價值觀能促進學生黨員思想進步,但它也有弊端,學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思想不確定性隨之而來,偶發無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合的局面。同時,自媒體崛起,全民娛樂化浪潮影響著青年學生黨員對偶像的選擇,在娛樂花邊新聞、影視大片、明星真人秀等裹挾之下,各類媒體對具有共產主義情懷、社會主義理想的偶像的宣傳匱乏且力度不到位,優秀朋輩的示范引領作用難以滲透到青年學生黨員中,導致學生黨員更加注重“所見”的愉悅性,而忽視“所思”的重要性。在新冠肺炎之后,正面的抗疫英雄形象逐漸步入大眾視野,這些正面的黨員形象樹立起了一面面旗幟,隨著媒體的宣傳,逐漸為學生黨員提供了更多可借鑒的偶像,但現階段的英雄形象遠遠不足,這都成為學生黨員將我黨的優秀理論和實踐成果內化于心的挑戰。
再次,支部黨建立德樹人育人工作存在交互性短板。時代快速變遷,學生黨員的交往方式由以往的情感型、依賴型朝著功利型、自由型、交往型的方向轉變[1]。交往方式的多樣性加強,各類交往方式的出現橫向拓展了交往渠道,但是,學生黨員與同學的正面交往期待降低、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深度降低,長此以往,對黨員的群眾基礎有腐蝕作用,不利于學生黨員群眾基礎的鞏固。同時,支部黨員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雖健全,但往往流于形式,學生支部區塊分類缺乏明確性,服務載體匱乏。現存的新型黨員服務形式,如公寓黨員工作站等,雖然有利于提高黨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但是和支部黨建工作的融合性較差,雙結合性育人工作路線并未打開;學生支部新媒體黨建工作仍是短板,新媒體交互平臺的建設、管理、監督、宣傳、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能力較差。
三、四重維度引導支部立德樹人
(一)政治育人維度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規定了黨支部具有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黨員的基本任務,要求高校中的黨支部負責監督保證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筑牢學生理想信念根基。要在支部黨建工作中,強化講政治這一我黨的突出優勢和特點。將支部黨員的政治教育貫穿到支部組織生活、理論學習等方面,杜絕支部育人只注重實務、不講政治的現象,教育學生黨員堅定政治立場、在各類事務中立穩墻頭、堅定方向、守正原則,不被西方各類自由主義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迷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最關鍵的是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