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近年來,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在我國教育行業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落實,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出更多的本科層次的應用型優秀人才逐漸成為大多數高校的主要目標。基于此,深入闡述了應用型本科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面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應用型本科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的主要途徑及策略。
[關 鍵 詞] 應用型本科;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實踐
一、應用型本科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面臨的問題
對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而言,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定位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另一方面一些教師及學生缺乏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正確認知,尚未明確教學任務。第一,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目前我國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開展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時,更多的是參考或模仿學術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及方式方法,采用精英教育的模式理念,因此在現代課堂中仍然存在傳統滯后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例如,從書本上獲取專業知識,而教師在黑板上講解其具體應用。第二,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無法貫徹落實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大眾對這一課程的認可度較低,甚至很多企業不了解該專業教學的重點及學生掌握的知識職業技能,導致很多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直接限制了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立足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一些高校會將工商、經濟、管理作為核心學科,缺乏對數學與應用數學的正確認知及重視。與此同時,從教師層面上來講,一些教師接受的是傳統的精英教學模式,教材的選擇也采用的是理論教材,因此其對學生的教學質量仍然停留在基礎學習模式及傳授基本知識的層面上,無法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搭建起符合自身持續發展的學習框架及學習理念,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而對于學生來講,缺乏可靠的學習目標任務,也沒有相應的學習源動力,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激發其學習興趣,面對問題和困難常常會選擇放棄。
二、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的主要途徑及策略
(一)基于應用型培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
1.增加認知實習學期
通常而言我們會將認知實習學期安排在大二第二學期的最后一個月直到第三學期為止,通常這樣的時間安排為12周,即三個月左右,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第五學期。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針對這一學期的實踐教學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更為透徹地了解并認識社會,明確自身的專業優勢、專業特征以及發展潛能,深入探究自身未來就業創業應當掌握的知識技能、綜合素養以及職業能力。與此同時,認知實習學期的有效貫徹落實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目標方向,并根據自我需求及發展潛能制訂出短期發展目標、長期發展目標、職業發展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企業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職業素養,從而選擇自身所需的優秀人才。認知實習教學階段可以采用集中與分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即前四個星期集中學習,后八個星期分散教學。
2.落實兩個轉變
所謂兩個轉變,其主要是指由最初的學科導向轉變為專業導向,同時實現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的有效創新發展。
3.堅持貫徹落實三個結合
三個結合是指理論與實踐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結合。在建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立足于人才培養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引入第二課堂,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實施策略,以專業為主題實現教學形式的多元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切實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使其主動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滯后的教學角色,鼓勵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有針對性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只需要對其進行監管即可,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為其后期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基于專業建設搭建高效應用型數學教學機制
1.有針對性地開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導論課
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是現代教學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應有針對性開設專業導論課,課時設置為16學時,通常安排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加強對專業的認可度,科學合理地規劃自身未來學習生涯,明確職業規劃。其中,我們將16個學時劃分為8個主題,每兩個課時構成一個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融入專業未來的發展現狀、本質特征以及其行業背景、就業前景,凸顯出教學的科學性、趣味性,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有效推廣實施本科導師制度
高校學生在進入院校時,教師就應把控其思想動態,基于思想理念、專業認知、學習模式、未來就業等方面給予其可靠的指導和幫助。具體而言,入學之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向學生介紹專業課程的主要內容,利用專業導論課系統化地向學生宣傳自身的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導師,而導師一旦確認了自己的學員就需經常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導師的學員不會超過8個人,通過對學員的指導幫助,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理念,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發展潛能,科學合理地對自身未來的學習生涯、職業生涯進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