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網絡技術為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相應產生了一些新問題, 這些問題在大學生中也經常出現, 這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過去傳統的心理教育手段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因此, 如何通過網絡資源來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網絡環境; 高職院校; 心理教育
一、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年齡較小, 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對事物的辨別能力都還不夠強, 因此, 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 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在當前的高職院校的心理教育課程中卻普遍存在著以下幾種問題。
(一) 對學生的心理教育重視不夠, 心理教育資源匱乏
當前, 很多高職院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但是重視不夠, 主要是因為, 高職院校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教育上。很多高職院校都認為, 教育學生的重要任務是把專業知識和技術教給學生, 讓學生的就業變得更加容易才是學校要做的事;同時, 當前企業在選人用人中也更看重人才的專業技術, 對人才的心理健康等不做要求。任何一種教育都需要教育資源來輔助教學, 正因為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夠重視, 導致學校的心理教育學科缺少必要的教學資源, 如缺少心理輔導教師, 或者是在教學安排中缺乏心理教育課程等, 這就讓學生常見的一些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 當真正出現問題時就缺乏有效的解決措施。
(二) 專業技能教育與心理教育結合較少
想要提高專業技能教育課程的質量, 需要高職院校結合時代特征去做出相應的調整, 讓學校教授的技能知識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而不是已經過時的知識。心理教育課程在專業技能教育中起到輔助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過程中, 由于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不了解和對未來就業的焦慮心理, 可能會影響到專業技能的學習效果, 為此, 心理教育與專業技能教育相結合是存在必然性的。
(三) 心理教育方式陳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 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新的變化, 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廣泛, 而在心理教育課程中, 教師還在用一些過時的教材和案例來講課, 這就大大降低了心理教育的教學效果, 因此, 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中要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 必須結合當下時代的特點,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的原則
(一) 學生主體原則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教育教學過程中,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 只有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 提升教學效果。網絡環境下, 學生面對的誘惑很多, 同時也對心理教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因此, 在教學過程中,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才能推動心理教育的發展。
(二)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網絡環境是一個虛擬的世界, 不僅資源豐富, 同時信息傳播也較快, 心理教育要充分利用網絡的這個優勢, 整合網絡資源, 搭建網絡交流平臺, 通過網絡隨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第一時間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指導, 幫助學生盡早解決心理問題, 提升心理教育的實效性。
(三) 增強教學活動的互動性
教學過程中, 學生是主體, 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建立在地位平等的基礎上, 這樣才能方便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心理教育教學活動中, 互動交流是展開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借助網絡的虛擬性, 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與教師交流, 通過教師的解答和引導, 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同時, 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學生問題的共性和個性分析, 建立心理健康咨詢檔案, 為學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讓學生感受到網絡心理健康咨詢的便捷性、隱秘性。
三、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的途徑
互聯網的普及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加便捷的服務, 豐富的網絡資源也為高職院校心理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和更加廣闊的平臺。同時, 學生作為網絡虛擬世界的重要群體, 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想要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的水平, 網絡是重要的切入點, 因此, 在探討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的措施和途徑時, 網絡環境是具有絕對優勢的新途徑。
(一) 結合網絡科技, 創新心理教育的方式
心理教育有別于其他的教育形式, 它需要在一個相對讓人放松的環境下進行, 教學的環境舒適安全, 教學的形式豐富多樣, 對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會有幫助。網絡資源的豐富, 不僅為心理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 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場所讓學生感到更加放松, 進而使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變得更加輕松, 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有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涉及學生隱私, 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在網絡環境下, 通過社交軟件和網絡留言、郵箱等方式, 讓學生更有安全感, 也能幫助學生盡早解決心理問題。
(二) 豐富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學校, 過去心理教育效果不理想, 一部分原因是學校不夠重視, 另一部分原因是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教學方式太單調。心理教育不是簡單的技能培訓, 而是一種教學實踐。想要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 就需要了解掌握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網絡環境下, 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 同時也讓教學方式有了創新, 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 來充實心理教育的內容, 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 還應該客觀地看到網絡普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利用網絡開展心理教育的同時, 還應該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 抵制網絡負面思想對學生的侵蝕。現階段, 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的人才, 既要求學生有專業技能也要求其具有健康的人格, 因此, 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學習, 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這樣才能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顧海燕.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研究[J].心理教育, 2013 (12) .[2]姜珂.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才智, 2015 (8) .[3]李輝.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研究[J].科教導刊, 201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