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結合自己的工作背景, 根據近幾年師范類畢業生求職高中教師工作時的共性問題, 提出了應對策略。要學會分析學情, 熟知教材中考點的考察規律, 能夠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創新。
關鍵詞:師范畢業生; 求職; 教師工作; 對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師范類畢業生找工作時, 與專業最對口的就是成為一名教師。面臨畢業季, 許多師范類專業學生由于接觸一線高中教學太少, 對于高中教學現狀不了解, 也不知道該做哪些準備, 往往出現找工作時筆試過了但試講環節被淘汰, 甚至有的畢業生筆試環節都難以通過, 折戟沉沙, 鎩羽而歸。因此, 師范類畢業生要未雨綢繆, 早做準備, 不讓工作機會白白丟失。
一、學會分析學情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認為, 學生進入課堂不是一張白紙, 是帶著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的, 教師要能夠發現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以這些為基礎, 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新知識。學生一代代隨時間變化, 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也在變化, 因此教師要學會改變和適應, 不能總是拿別人總結好的方法和事例來解決問題。所以, 在師范類學生的大學生涯中, 首先要學會分析學情??梢栽诖髮W期間隨機抽取自己感興趣的一門課中的幾節小課, 自己嘗試做老師, 以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 來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 并與大學教師上課時的教學設計過程進行對比, 必要時可以請教師幫助自己分析, 嘗試發現自己所做教學設計的優缺點, 重點分析自己對學情的把握能力, 并進行改進。其次, 在平時與人交往、上網瀏覽信息過程中, 多留心“00后”、“05后”等的相關文字、圖片、視頻資料, 注意分年齡段整理, 積累相關素材, 從中總結他們的見聞和心理特點, 為今后走入高中課堂能夠進行學情分析積累素材。
二、熟知教材中考點的考察規律
高考作為現階段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方式, 讓各路學子有機會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鯉魚躍龍門, 走進自己心儀的高校, 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了自己的大學夢, 很多中學生不得不采取題海戰術, 家長也沉迷于課外輔導班。但題是做不完的, 家長和孩子這樣的做法換來的往往是孩子越來越厚的眼鏡片和家長的無奈與辛勞。我們同時也知道高考每年題都在變, 但是教材不變, 考點不變。
所以, 我們要教會學生的是以不變的考點去應對變化的考題。而許多新手教師在這一點上很吃虧, 雖然高中每一門課程都有《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 這兩本書會把高考每一門科目的考點列舉的清清楚楚, 同時教材中對相應的考點會以重點加以強調, 但新手教師不清楚這些考點會怎么考、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在考試中, 也不會給學生傳達如何拿下這些考點的技巧。這樣導致他們的講課沒有深度, 在面試這一關容易被別人趕超。
而要掌握吃透考點離不開大量的做題, 師范類專業學生應以近些年來各地的高考題為準研究考點考察規律, 因為高考題是各省專家經過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得到的, 是對一門課考點的最好闡述;不要做出處不明的題, 因為非高考題出題過程不夠嚴密, 可能會存在著理解偏差和敘述不嚴謹, 容易導致新手教師對考點把握失誤。
做高考題時, 要注意回歸教材, 要能夠分析出高考題對于教材的考點考察的側重點與設計思路, 要注意總結出題規律和考點考察規律, 掌握這些規律后, 再去看教材, 才能把出題規律與考點考察規律和教材相關內容對應起來, 也才能做到把教材內容分析透徹, 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一個個考點, 不會讓學生在課后沉迷于題海, 脫離了課本, 也才更容易受學生的信服, 成為一名年輕的好教師。同時, 在現在的教師招聘中, 很多具有自主用人權的學校初試就是一套高考題, 或者是一套學校模擬題。師范類專業大學生經過四年的努力學習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比高中生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 但如果脫離了對高考題的研究, 往往會因為不習慣出題規律, 答題時沒有緊扣得分點, 導致筆試分數不理想。因此, 研究高考題掌握教材中考點的考察規律也可為通過招聘初試打下良好基礎。
三、能夠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創新
在“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背景下, 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和工業強國, 國家大力提倡創新創業, 習近平同志也在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的回信中寫道, “希望你們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 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 這為青年人的成長指明了方向, 也激勵著一代代的青年人走向創新創業道路。但高中生由于課程的壓力, 自己可支配的空余時間不多, 加之所學知識與創業聯系太少, 結果就是真正能夠在高中創業的學生很少, 大多數學生可能會在創新上有所突破。同時, 現在高校都有了一點比例的自主招生權, 且近些年來自主招生數占高??備浫∪藬档谋壤絹碓酱? 部分自主招生院校除了看重學生參加單招考試的成績外, 也格外注重學生在中學期間的科技創新能力。而不同的高中條件差異太大, 有許多條件一般的高中根本沒有能力為學生提供創新的必備基礎。而創新意識不是一天能培養出來的, 一個好的高中教師, 應該學會利用現有的資源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適應時代的發展。
那么這就要求師范類專業學生在大學里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對教材內容保持問題意識。大學學習注重的是思維方法的教育, 教材描述的內容不再是經典的現象, 有很多是前沿的內容, 而這些內容又逐漸會被一代代科學家去證實或者證偽。因此, 大學生在學習時, 應注意對教材內容保持問題意識, 注意思考教材為什么會列出這樣的結論, 依據的是實驗數據還是統計結果, 得到這些實驗數據是否經歷了嚴密的實驗, 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或者實驗設計有沒有漏洞;這些統計結果又是經過怎樣的調查方式獲得的, 這些調查的問卷可不可以從網上查到, 又或者能不能通過給作者發郵件得到, 這些調查能不能結合本地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 本土化后調查得到的數據對于本地的經濟、文化等發展有沒有實際的意義。只有保持這樣對教材內容的問題意識, 到了高中課堂, 才不容易對教材內容盲從, 能夠提出問題, 才能夠得到創新的前提。二是要加強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對大學教材核心內容吃透。
大學教材教會學生的是解決問題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很多大學教材動輒200頁, 一學期十幾本, 每一本書的銜接不會像高中那樣緊密。面對著如此浩瀚的知識, 學生要在短時間內全部掌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需要做的是把厚書讀薄, 把書中的經典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吃透, 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教材的精髓。其次, 大學生應加強培養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要學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身邊常見現象進行分析研究, 或者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對身邊常見材料進行實驗探究, 可以在大學中申請課題, 將自己的這些分析和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變成研究項目, 切實參與一次研究, 這樣才能真正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 培養自己學以致用的能力, 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帶領學生進行學以致用, 進行創新。總之, 師范類畢業生求職教師工作是一個厚積而薄發的過程, 要在大四學年成功應聘為一名教師, 離不開大學四年的積累。
參考文獻
[1]王斌, 胡勇明.淺析新手教師的職業適應狀況與應對策略——基于對東北師范大學部分師范類畢業生的職后調查[J].吉林教育:綜合, 2012 (7) .[2]于冬晨.嚴峻形勢下的師范類本科生就業指導工作概述[J].空中英語教室:新教師教學, 2010 (3) .[3]經潔.普通師范類??飘厴I生就業困境與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 2008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