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教師職稱論文投稿發表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創新教育重點在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學科教育,來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利用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理念。
關鍵詞:教師職稱論文投稿.高中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基礎課程改革
時代在不斷發展,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教育領域同樣也不例外。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但部分教師仍然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灌輸輕啟發。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已經成為制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問題。人才成長需要不斷創新思想,實施創新教育是基礎課程改的本質需求,更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主題。
一、高中思想政治創新教育
(一)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即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發展學生創造智力為目標的教育理論。創新教育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創新教育。高中思想政治創新教育則主要是指將創新教育理念運用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不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更新自我理念,改革教學方式,利用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路徑探索
(一)教師創新理念,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在經濟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師理應從傳統知識文化的傳播者,逐漸變為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教師需要不斷創新理念,改變傳統灌輸思想,努力汲取現代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處理創新理念,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必須提升自綜合素質,完善知識結構,且需要具備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其他學科知識,并將這些內容運用到教育過程中,使得教學工作能力能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況且,舊有的粉筆教學顯然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教師在改革自我教學理念時,必須堅持增強教學模式時代特色。現代信息技術的多元化發展已經深刻地影響到學生的生活,學生信息來源非常多元。教師應該利用互聯網、電視、期刊、報刊等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促進學生主動化、個性化的學習,不斷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二)創新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設置內容來看,主要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與哲學。現行課程的設置,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逐步樹立完善的價值理念,正確分析經濟社會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首先,旁征博引,創設科學具體情境。思想政治課理論性較強,與高中學生實際生活距離較遠,枯燥乏味,學生感性知識無法與教材理性知識相互契合,最終導致學習興趣下降。針對于此,教師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創設具體情境。例如將寓言、故事、詩歌、歇后語、民謠、謎語、漫畫等引入到思想政治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新體驗、新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行為,為學生思維創新奠定重要基礎。其次,善于設疑,激發學生思考欲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教師教學過程中實質上就是學生不斷質疑、解疑等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灌輸式模式,不斷撥動學生求知心弦,激發學生思考欲望。例如在學習經濟學中“商品”概念時,即可以設置疑問,讓學生聯系教材內容進行思考:
(1)商品與我們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我們周邊的商品從哪兒來?往哪兒去?
(2)大自然中的陽光、空氣、河水是不是商品?為什么?
(3)醫院使用的氧氣,家中的自來水是不是商品?
(4)你送給朋友的生日禮物是商品么?可以說,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逐漸從形象到具體,既能夠解決“什么是商品”的基本概念,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基礎課程改革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應該將傳統一言堂轉變為群言堂,讓學生在發揮自我主體作用的基礎上,完成創新能力培養。
1.給予學生“上課”機會。教師應該大膽改革,給予學生“登臺”機會,讓學生大膽展示自我。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指導學生集體備課,處理教材內容,既有效解決教材上“怎么樣”、“為什么”問題,還應該繼續深究“為什么會這樣”,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待學生準備好之后,教師可以在每節課抽出10分鐘,學生則需要簡明扼要的闡述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內容,教師則予以補充和總結。可以說,利用簡短的“實習”機會,不斷培養學生的收集材料能力、處理教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內容。
2.開展相關研究性課程。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為學生材料收集奠定重要基礎。研究型課程則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學習過程中,確定相關研究專題,以提升自我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主動參與、協調合作為基礎,以發展個性、完善人格為目的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具體到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層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作調查、做設計、寫報告等實踐性活動,并以教材必修課、活動課以及部分時事為載體,提升學生責任感,為學生提升創新能力奠定基礎。研究型課程的開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3.增加試卷開放性試題力度。
當前學生思維敏捷,求知欲強烈。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更加注重知識的關聯性,強調知識點的運用和理解,這有利于促進他們收集與教材相關材料。但必須承認,舊有考核方法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天地。當前,國內部分省市已經在中考時推動政治開放性試題。沒有參考答案的束縛,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知識,言之有據,更能夠培養自我創新能力。總而言之,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呼喚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創新素質培養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更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義務。高中教師應該堅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真正體現科教興國戰略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陸虎.微媒介在中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優化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0).
[2]奚紅.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8).
作者:謝瑩
推薦閱讀:《教育信息技術》是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的主陣地,也是廣東省信息技術教育的唯一主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