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為中俄兩國產品貿易合作帶來極大推動力,這一背景下健全兩國物流網絡迫在眉睫。中國向俄羅斯出口茶產品物流方面依然存在較多掣肘因素,如俄羅斯境內物流水平低、倉儲運輸質控難度高、缺乏專業化的冷鏈設備、“灰色清關”模式風險大。針對于此,應從提升俄羅斯本地物流效率、優化存儲運輸環境、補足配送設備缺失、脫離“灰色清關”四個方面重點突破,以提升中國茶產品出口俄羅斯物流能力。
關鍵詞:中國;俄羅斯;茶產品;物流;倉儲質量;“灰色清關”
中國與俄羅斯的茶產品貿易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時期。俄羅斯是世界主要茶產品消費國之一,其茶產品主要依賴外部進口。據俄羅斯海關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俄羅斯年均進口茶產品約為18萬噸,穩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中國是全球最大茶葉生產國,茶葉產量一直超過世界總產量的20%。2010-2019年,中國茶葉產量連續10年實現增長,產大于銷已成為突出問題。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中俄茶產品貿易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然而,兩國間相對落后的茶產品物流模式不足以支撐茶產品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圍繞茶產品本身特點,打造暢通且完善的物流運輸體系,對兩國茶企合作至關重要。
一、中國茶產品出口俄羅斯的物流現狀
(一)中國茶產品出口俄羅斯的貿易特征
1.市場占比較小。表面上來看,中國與俄羅斯地理毗鄰,茶產品貿易結構高度互補,兩國理應在茶產品貿易上展開深度合作。然而就實際合作情況來看,中國茶產品在俄市場占比總體偏小。俄羅斯茶產品主要進口國是斯里蘭卡,2019年進口量占比約為42%,其次是印度,約為25%,印度尼西亞排名第三,而中國茶產品在俄市場占比僅為7%。在中國茶產品出口量排名前十五國家中,俄羅斯位列第五,不如茶產品消費能力低于它的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塞內加爾與美國(見表1)。
2.出口種類以綠茶為主,其他茶種為輔。在中國出口俄羅斯的茶產品中,綠茶占主要地位。2011-2019年,綠茶在全部對俄出口茶產品中的占比始終維持在70%以上,2014年更是高達79.1%。紅茶是中國對俄出口的第二大茶葉,其占比基本維持在12%-25%之間。其他茶葉如清茶、花茶、黑茶占比較小。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幾年保健風和減肥風的興起,俄羅斯對其他種類的茶產品接納程度明顯上升。2019年中國對俄出口烏龍茶、普洱茶、花茶迅速增長,出口量同比增長分別為45%、42%、49%。
3.出口茶產品以散裝、新茶為主。為拉動國家制造業發展,俄羅斯鼓勵進口新茶、散茶,不鼓勵進口成品茶。俄羅斯進口新茶關稅為5%,而成品茶關稅高達20%,是新茶的四倍。在這一政策引導下,中國對俄出口茶產品也多以散裝、新茶為主。然而,對于茶商而言,成品茶價格和利潤均高于新茶,成品茶的出口受限導致空有出口量,沒有出口額。如表1所示,出口量排名第五的俄羅斯所對應的出口金額排名僅為第十四,遠低于出口量不及它的越南、加納等國。
(二)中國茶產品出口俄羅斯的物流現狀
1.運輸方式。俄羅斯疆域遼闊,南北氣溫差異明顯。這決定了俄羅斯北方大部分河流不適合河運。雖然俄羅斯航空運輸發達,但多用于客運?;诖?,現階段茶產品出口俄羅斯運輸方式多為鐵路運輸、海洋運輸與公路運輸。其中,鐵路運輸是俄羅斯最主要的貨運方式之一,也是80%以上中國對俄出口茶產品采取的運輸方式。“一帶一路”提出后,中俄雙方積極建設跨境鐵路運輸走廊,為中俄茶產品物流運輸提供便利。2018年11月,云南滇紅茶首次搭乘中歐班列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境,歷時10天抵達莫斯科,實現了運輸時間的大幅縮減。2020年1-4月,中俄茶產品運輸重要線路之一“濱海2號”運輸量為6100噸,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同比增長64.8%。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中俄鐵路運輸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但由于中俄鐵路軌距不同,加上過境通關、港口作業等因素的制約,中俄跨境鐵路運程短、運費低的優勢大打折扣。就海洋運輸方式而言,茶產品適合低溫冷藏,對于運輸環境的要求較為嚴苛。茶產品貯藏溫度一般為10℃,0-5℃為最佳。
而海洋運輸的一大優勢是控溫能力強、成本低。因此,時間要求不是很高的茶企為節約貨運成本、保證茶產品運輸過程中質量不受影響,會選擇海運運輸方式。但由于海洋運輸無法深入俄羅斯內陸地區,部分貨物到達港口后,還需要進行鐵路或公路轉運。并且,由于轉運過程中溫、濕度變化無法避免,如茶產品存儲包裝不當,極易發生變質情況。公路運輸則是近年來中俄茶產品跨境物流運輸逐漸興起的一種方式,主要集中于短途運輸和轉運方面。2018年中俄簽署國際道路運輸協定,雙方將在全境范圍內開放國際道路運輸,不再對貨運線路進行限制,為中俄物流運輸合作奠定基石。但就當前情況而言,俄羅斯現有公路大多比較狹窄,且缺少相對完整的現代化高速公路。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各國公路質量指數排行榜中,俄羅斯位列124位,排名相對落后,路況不佳導致的產品貨運質量降低問題難以得到根本性解決。
2.運輸路線。由于盛產紅茶,中國華南茶區(福建南部、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承擔著對俄出口茶產品的主力身份。圍繞深圳地區,中國形成了三條較為成熟的茶產品運輸路線。第一條是茶產品產地→深圳→里加克萊佩達→莫斯科的海上運輸路線,第二條是茶產品產地→深圳→海參崴→莫斯科的海鐵聯運路線,最后一條是茶產品產地→深圳/廈門/廣州→二連浩特→明斯克→莫斯科的鐵路運輸路線。相較前兩條路線而言,第三條在茶產品產地到第一中轉站的選擇增加了廈門和廣州兩個城市。三條路線中,鐵路運輸路線的運輸時間最短,但成本最高;海上運輸路線耗時最長;相對而言,海鐵聯運線是中俄茶產品物流運輸最具性價比的線路。
二、中國茶產品出口俄羅斯面臨的物流問題
(一)俄羅斯境內物流水平低
不同于中國近十年發展起來的成熟物流網絡,俄羅斯境內物流水平較低。一是時效性差。如從莫斯科鐵路到后貝加爾運輸時間長達10天,并且,俄羅斯現有公路、鐵路建設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對于其他區域特別是遠東地區的輻射能力有限。一些農村地區只能依靠速度更慢的船運、甚至旅游車集貨運輸,運輸時間經常超過30天。二是丟包率、退貨率居高不下。俄羅斯郵政承擔著50%以上的中國茶產品配送任務,但其物流基礎服務落后,數字化程度偏低,根本無法做到運輸過程的全流程跟蹤,加之超長的物流等待時間,致使買家丟包、退貨現象頻發。三是通關轉運費用大。對茶企來說,中俄貨物主要依靠鐵路運輸,但中俄兩國接壤地區可用鐵路有限。兩國近年來較為頻繁的貿易往來又過重地依賴鐵路運輸,直接導致部分鐵路口岸“提前退休”。在此情形下,部分中國茶企需若想大量出口茶產品到俄羅斯,還需要額外向俄鐵路部門繳付一定款項。
推薦閱讀:鐵路物流方向的論文文獻好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