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濟南地鐵某土壓平衡盾構區間隧道處于上部為可塑黏土、下部為碎石土的富水地層中,且近距離側穿底部凈空較小的鐵路客專橋樁。施工中,在橋樁與隧道間設置鉆孔灌注隔離樁進行隔離防護,隔離樁頂部施工鋼筋混凝土連梁以提高灌注樁抵抗變形的能力;選用護壁性能好、低高度的正循環鉆成孔,鋼筋籠分段制作、吊裝,機械連接下井后及時灌注混凝土;采用微過土壓平衡掘進模式,并進行足量同步注漿、及時二次補充注漿,可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滿足鐵路客專及橋梁的各項控制指標要求。
關鍵詞:地鐵;土壓平衡盾構;富水地層;側穿橋樁
地鐵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穿越橋梁、鐵路等眾多建(構)筑物,濟南地鐵某盾構區間隧道近距離側穿膠濟鐵路客專鐵路橋樁,該區段所處地層為富水可塑黏土、碎石土地層,橋梁底部與地面空間較小,如何控制橋樁的垂直、水平位移,保證鐵路客專軌道變形在規范要求之內,是必須解決的重大技術和安全問題。
凌同華[1]等采用 FLAC3D軟件研究了隧道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橋梁樁基變形的規律,通過將模擬數據與現場監測數據進行對比,驗證了加固對控制地面沉降、橋樁變形的有效性;文獻[2-6]分別研究了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控制標準,盾構隧道穿越橋樁風險控制值的確定及相關控制方法。陳江[7]等以長沙地鐵為例,研究了盾構側穿臨近橋樁施工的影響,計算與實測表明,對樁基進行徑向旋噴隔離加固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靠近樁基的地層水平位移明顯減小;袁海平[8]等以合肥地鐵1號線為例對盾構近距離側穿高架橋樁的施工力學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盾構掘進不同工況下橋樁受力、水平變形、地層沉降的變形規律,探討了樁實體結構單元彎矩、剪力計算方法的可行性。
本文以濟南地鐵某盾構區間隧道側穿膠濟鐵路客專鐵路橋為例,研究鉆孔灌注樁加固鐵路客專鐵路橋橋樁施工技術,驗證鉆孔灌注樁加固橋樁的可行性。
1 工程概況
濟南地鐵某盾構區間隧道側穿膠濟鐵路客專八澗堡特大鐵路橋31號、32號、33號樁基,左線隧道與32 號樁基最近距離4 m,與33號樁基14.28 m,右線隧道與32號樁基最近距離4.1 m,與31號樁基13.33 m。盾構隧道外徑6.4 m、內徑5.8 m,盾構隧道穿越橋樁區段覆土厚度為10.13~10.36 m,隧道穿越橋樁區段地面距離八澗堡特大橋底部最小距離10.2 m。
盾構隧道下穿膠濟鐵路客專地段主要為山前沖洪積平原地貌,隧道左線主要穿越地層為粉質黏土、黏土,上部覆土為雜填土層,隧道右線主要穿越地層為粉質黏土、黏土,上部覆土為雜填土層。該區域水位埋深2.10~15. 0 m,水位標高17.41~58.09 m,地下水年變幅2.0~3.0 m,主要接受降水補給和山區地下水徑流補給,以側向徑流、人工開采方式排泄,在豐水期及枯水期地下水位有所變化。
盾構隧道側穿鐵路客專橋梁32號橋墩如圖1所示。
2 橋樁保護技術措施
2.1 保護方案(隔離樁)
在左右線隧道與盾構穿越的32號橋墩之間分別采用1排800 mm@1 000 mm鉆孔灌注隔離樁進行隔離防護,樁頂設置800 mm×800 mm混凝土冠梁,樁與隧道的凈距0.6 m,兩側隔離樁和32號橋墩樁基的最小凈距分別為3.6 m、3.7 m,并在2排隔離樁最外側樁樁頂設置800 mm×800 mm聯系梁。鉆孔灌注隔離樁設置范圍為南北方向距離橋墩邊緣各3~5 m,共設置40根,樁長22.75 m。
通過設置隔離樁,可以阻斷隧洞開挖時的推力傳遞,降低開挖對橋樁結構的直接擾動,同時,隔離樁可以限制盾構機通過后兩側土體向臨空側的變形,進一步減小樁基本身的橫向位移。設置頂部連梁可加強各鉆孔樁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提高其抵抗變形的能力。
根據32號橋樁處橋底距地面凈空較小的實際情況,樁基成孔后,鋼筋籠采用分4節制作(單節長度5 m)、人工吊裝,用導管法澆筑混凝土。隔離樁加固示意圖如圖2所示。
2.2 隔離樁實施
(1)施工流程。隔離樁為鉆孔灌注隔離樁,采用隔孔鉆孔、泥漿護壁成孔方法,灌注C30水下混凝土,鉆孔灌注隔離樁施工流程如圖3所示。
(2)施工控制要點。①鉆孔灌注隔離樁孔口處應設置不小于1 m的鋼護筒,護筒外側下端需采用黏土填實;樁徑允許偏差為±50 mm,樁位偏差為±20 mm,樁身垂直偏差不大于1%;②根據橋梁下方凈空條件,鋼筋籠分段吊裝,機械連接,每段鋼筋籠的連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后續施工;③每根樁須沿鋼筋籠圓周對稱設置2根 42 mm×3.25 mm注漿鋼管,同時兼作樁身完整性聲速檢測管,注漿管應伸入樁底,水泥采用P.O42.5,漿液的水灰比0.5~0.6,注漿壓力2~4 MPa,單管注漿量 1.5 m3;④鋼筋籠的主筋上焊接護壁環,以保證保護層厚度和鋼筋籠的垂直度。
3 盾構側穿橋樁技術措施
3.1 輔助措施
(1)盾構穿越橋樁前與鐵路主管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對經過穿越橋樁區段的客專列車限速60 km/h,確定盾構穿越時間段,合理安排盾構穿越橋樁期間的監測工作,施工期間限速方案應結合監測數據進行及時必要的調整。
(2)下穿前,在盾構到達下穿節點前100 m設置盾構掘進試驗段,模擬穿越施工,包括刀盤轉速、土倉壓力、推進速度、注漿量等參數的變化及與地面沉降的關系,以確定最佳的掘進參數。
(3)在試驗段掘進前,全面進行設備維修保養,對盾構機的機電液系統做全面檢查,發現有故障隱患的零部件及時更換,易損件做必要的儲備,與盾構生產廠做好服務協調。對電瓶車、龍門吊、拌合站及必須的小型機具等輔助設備做全面檢查,保證盾構穿越鐵路區間時設備的完好性。
推薦閱讀:交通局職工如何評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