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況
宜昌長江大橋工程為新建宜萬鐵路重點控制工程,線路長為2572m。大橋建成將使宜萬線跨越長江天塹,形成以宜昌為中心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為主體交叉運輸體系,有利于西部國土資源開發,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宜昌長江大橋主墩,位于長江主河槽,河床面略有起伏,有12根Φ3m鉆孔樁,行列式布置,樁中心距6m。設計樁長等見表1。
表1
墩號 |
根數 |
設計樁長(m) |
嵌巖深度(m) |
樁底高程(m) |
覆蓋層厚(m) |
12 |
12 |
45 |
6.0(W1) |
-13.94 |
~11.75 |
注:W1表示地層為微風化。
2 地質情況及鉆具選擇
2.1地質條件
12#墩位于江中心,水深20m左右,河床表層為第四系沖積新近沉積層,松散、飽和,厚7.84~11.15m。下伏白堊系下統五龍組的鈣質粉砂巖、鈣質細砂巖、含礫砂巖,間夾0.1m左右的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其中,基巖面高程11.67~14.13m,強風化帶,厚0~1.35m,弱風化帶,厚11.07~15.93m,微風化帶頂板為紫紅色泥質粉砂巖,為軟弱層。
2.2 鉆機選型
根據12#墩特殊地層狀況選擇2臺KTY—3000鉆機、1臺KPG—3000A鉆機。所選鉆機特點為:扭距大、配重大、破巖能力強。
3 主要施工方案、步驟、方法
3.1 施工方案
12#墩基礎施工,采用水上施工平臺方案。施工平臺以φ3.3m鋼護筒作為支承樁。采用插打4根角鋼護筒至河床以下一定穩固深度(約6m),而后進行體系轉換,施工平臺與4根角鋼護筒固結。在施工平臺上,拼裝一臺20t龍門吊,承擔鉆孔灌注樁施工期間的起吊工作,其后完成樁身混凝土灌注。
施工機具、設備和材料由北岸起重碼頭用船經水運至墩旁,浮吊配合施工;混凝土供應,由水上混凝土工廠拌制,用混凝土泵送至墩上。墩旁北側設靠幫船,其上設置壓縮空氣站,以滿足氣舉反循環的需要。
3.2 泥漿拌制及鉆碴處理
采用優質膨潤土拌制泥漿,嚴格控制鉆孔過程中泥漿的各項技術指標。反循環鉆進時,均在墩位平臺上設置沉碴筒,將鉆孔排碴利用沉碴筒進行收集,必要時使用水泵往孔內補水,使孔內水頭高度高于江水。終孔后采用氣舉反循環、并使用泥漿處理器(宜昌黑旋風)對鉆孔樁進行清孔,使孔底沉碴≤100mm,泥漿處理器和沉碴筒排放的碴滓要派專人、專船運出施工平臺,再由專車運往環保部門指定的堆放地點。
3.3 成孔
3.3.1 鉆孔機械
根據地質情況,主墩基樁的鉆孔使用KTY—3000和KPG-3000型鉆機。
3.3.2 鉆孔鉆頭
主墩鉆孔灌注樁直徑φ3.0m,采取全斷面鉆進一次成孔,鉆頭直徑φ2.960m。鉆孔使用滾刀鉆頭。對于該地的硬質巖層宜使用球齒滾刀,滾刀覆蓋系數取1.2~1.3。
在鉆孔施工中,應成立專門小組進行鉆頭的加工、維修和技改,以保證鉆頭的加工質量,延長使用壽命,提高鉆孔效率。
3.3.3 鉆孔循環方式
墩位處水深、河床低,開孔即可用氣舉反循環鉆進。為保證循環液的供給,設置沉碴桶。循環液從孔底攜帶鉆碴經鉆桿、動力頭進入沉碴桶。在沉碴筒內凈化后回流到鉆孔護筒內。施工中應保持鉆孔內水頭穩定。
3.3.4 鉆壓及配重
鉆壓是鉆孔的重要參數,它是由所鉆巖層的硬度決定的,鉆壓與鉆進速度成線性關系,鉆壓愈大,破巖能力愈強,鉆進速度愈快。但鉆壓也不能過大,當鉆壓太大,超過其臨界鉆壓后,刀刃嵌入巖層太深,將使鉆機扭矩增大,鉆具易損壞,鉆孔容易產生歪斜。
加在巖面的有效鉆壓為鉆刀破巖的長度與破巖比壓(或叫線壓強度)的乘積。而比壓與巖面強度有關,不同硬度的巖層采用不同的比壓。比壓的確定尚無明確規定,現根據以往的經驗采用并估算各地層的所需的有效鉆壓見表2:
表2
地 層 名 稱 |
比壓(Kg/cm2) |
有效鉆壓(t) |
覆蓋層 |
40~80 |
6~12 |
強、弱、微風化層 |
100~150 |
15~22.5 |
為了保證鉆孔的垂直度,鉆具的總重扣去浮力的減載一般應為有效鉆壓的1.25~1.5倍。為了維持正常的鉆進,應盡量將配重加到35t,使鉆具總重在50t左右。否則,進入微風化帶以下的鉆進就十分困難。
在覆蓋層和強、弱風化巖帶鉆進過程中,必須采取減壓鉆進,以保證孔的垂直度;當進入強度較高的微風化帶后,由于配重不足,為滿足破巖要求,可采用全壓鉆進,在配重上方須設置扶正圈(穩定器)以防止孔斜。
3.3.5 采用氣舉反循環鉆進。
反循環鉆進時每臺鉆機配備一臺20m
3/min的壓風機,在鉆進過程中,應堅持減壓鉆進,保持重錘導向作用,保證垂直度。鉆孔作業應連續進行,經常對鉆孔情況進行檢查,及時如實、認真地填寫好鉆孔原始記錄表及工程日志。停鉆時,鉆頭應提離孔底2.0m左右,防止出碴口被堵。接長鉆桿時,接頭一定要完好,防止漏氣、漏水或掉鉆等事故發生。
正常鉆進時應參考地質資料,掌握地層變化情況,及時撈取碴樣,判斷土層,記入鉆孔記錄表,并與地質資料進行核對,根據核對判定的土層及時調整鉆機的轉速和進尺。
3.3.6 鉆孔過程中如遇到塌孔、偏孔、縮孔、擴孔、糊鉆、埋鉆、卡鉆、掉鉆等故障時,盡快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果斷處理。
3.4 清孔
鉆孔至設計高程后進行清孔。清孔時利用鉆機的泥漿循環系統、一臺20m
3/min的壓風機及一臺宜昌黑旋風泥漿凈化裝置,通過氣舉反循環進行換漿,泥漿凈化裝置運轉時間一般為0.5小時~1小時,機器使用時間可根據泥漿凈化的程度來確定。清孔時將鉆頭提高距孔底10~15cm,持續吸渣換漿直到排出水的含砂率<4%,以確保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沉碴不超過容許值。
3.5 鋼筋籠制作、運輸、安裝
鉆孔樁的鋼筋籠在北岸施工場地鋼筋籠制作車間分段制作,通過起重碼頭分批運輸到墩位處用40t浮吊配合起吊安裝。鋼筋籠加工確保主筋位置準確,接頭按1/3錯開,錯開長度不小于35d(d為鋼筋直徑),其連接采用鐓粗直螺紋套筒方式。
鋼筋籠在加工好后、吊入孔內之前必須設置十字撐,避免鋼筋籠在起吊與運輸過程中變形過大,起吊時用專用的起吊工具起吊,任何起吊時間,都要有專人控制鋼筋籠的穩定,不能使鋼筋籠在起吊過程中因其底部在地面上來回晃動,受到扭曲力和壓力而造成鋼筋籠變形過大。
兩節鋼筋籠對接時,上下節中心線保持一致,不得將變形的鋼筋籠安放入孔內。鋼筋籠入孔過程中,應對準孔位徐徐下放,若遇到阻礙,應暫停,查明原因處理后,才能繼續下放鋼筋籠。鋼筋籠安裝到位后及時將鋼筋籠上的耳環筋焊牢在鋼護筒上,以防止脫落,這樣也可以有效防止鋼筋籠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上浮。每一根鉆孔樁內均有四根φ
內=60mm,壁厚3mm的超聲波檢測管,焊接于鋼筋籠加勁箍內側。鋼筋籠安裝時對每一節測管進行焊縫連接,并灌水做水密試驗,檢查檢測管內水頭高度是否一直保持在同一高度,確定合格后,在檢測管頂口處焊薄鋼板封住管口,以免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掉入雜物被堵塞,影響樁基檢測。
3.6 混凝土灌注
樁身混凝土標號為C30,單根樁砼方量分別為318m
3(未考慮護筒范圍增粗、擴孔及超封部分)。灌注導管采用φ325mm的快速卡口垂直提升導管。導管使用前進行水密承壓試驗和接頭抗拉試驗并組裝編號,導管內壁光滑順直,不得有顯著變形。進行水密試驗的水壓力大于0.7MPa。下放導管時按照水密試驗時的編號下放,小心操作,避免掛碰鋼筋籠。水封導管的單根長度值及數量由技術人員統計,并計算好導管底口標高是否達到規范要求,導管距孔底的高度適當,按照規范一般取20~40cm。灌注混凝土前,采用孔底射水進行清孔,減少孔底沉碴,確保樁底混凝土質量。
混凝土由水上混凝土工廠集中生產供應,坍落度控制在18~22cm,初凝時間不小于15小時,4小時之后坍落度仍不小于10cm。
混凝土由水上砼工廠泵送到作業地點總槽中,用20t龍門吊機配合灌注。砍球前總槽中要有15m
3的儲量,保證砍球后導管的埋置深度在1m以上。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導管埋置深度要適當,宜不大于6m 、不小于2m。導管應緩慢提升,不掛碰鋼筋籠。
每根樁的混凝土灌注必須連續進行,中途不得停頓。灌注過程中,注意觀察導管內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每批混凝土灌注結束后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計算出每次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及導管埋深,并認真作好記錄。
混凝土灌注至樁頂以下2m時,導管埋深控制在2~3m,并須采用反復升降導管的方法,保證樁頂混凝土密實,反復升降時應保證導管埋深不小于2m。
4 總結:
4.1 在長江主河道進行大直徑鉆孔樁施工采用KTY—3000鉆機較KPG-3000型鉆機更具優越性。
4.2 在鉆進過程中根據實際地質情況保持相應的鉆壓確保成孔的垂直度。
4.3 采用泥漿凈化裝置進行清孔可以保證泥漿含砂率<1%。
4.4 水封前采用射水或射風的方法對孔底進行清孔,減少沉碴厚度,確保成樁質量。
參考文獻:
1、鐵道部第四設計院、宜昌長江橋施(橋)02—024 2003
2、劉志江等、鐵路橋涵施工規范 2002.3.16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