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英語是一門國際性語言,而漢語則是世界上所有的古典語言中唯一延續下來并使用至今的語言。在21世紀的今天,英語面臨了嚴峻的國際挑戰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漢語地位不斷提高,英語在我國的影響也就出現了新的變化。本文就英語在中國使用的社會語境,英語語音、英語語法在漢語語言中的影響,中式英語的語言特點四個方面闡述英語詞匯在漢語語言中的本土化研究。
關鍵詞: 語言接觸;中式英語;本土化
隨著中國國際化的不斷深入、英語全球化普及的逐步實現,英語在中國使用也逐漸普及。在此背景下,我認為,可以試著調查研究一下英語在中國的傳播、使用情況,并盡可能地做到系統、客觀、科學。為此,本文旨在探討英語在中國使用的效用性、廣泛性和規范性,同時探討英語在中國的各種語言情境下的同化狀況,希望能為學習、使用英語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鑒,為中國語境下中國式英語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參考。近些年來,“中式英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國有些出版物中的英語譯文中,本人通過分析,認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一是在翻譯時,只注意到字面上能夠相互對應,但是對原文理解不夠透徹;二是沿用漢語的結構和搭配習慣,但是對英語語言特點不熟悉。這樣的話,翻譯出來的文章就顯得有些生硬機械,有時還會出現語法錯誤。當今,隨著英語學習的不斷普及,中式英語也愈加普遍,這不僅引起筆者的思考。現將觀點陳述如下,以饗各位。
一、英語在中國使用的社會語境
在中國,英語使用的社會語境很多,但是語境大致包括日常生活和對外宣傳兩種。從17世紀開始,在中國廣東沿海一帶出現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的商船,并與當地人進行貿易活動,英語逐漸在中國開始使用。隨著貿易往來逐漸頻繁,自19世紀中葉開始,英語開始在上海一帶流行起來,作為交際工具,“中式英語” ,作為交流往來的重要工具,也就慢慢流傳開來。
二、英語語音在漢語語言中的影響
漢語和英語在音位的數量、發音規則、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異同。但總的來說,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大于相似性。所以有時候,一些中國人為了趨同于英語,在用英語介紹自己的中文名字時,會按照英文習慣顛倒自己的姓和名,甚至盡力模仿英語的音調發音。
英文縮略語夾雜在漢語中使用也會影響漢語語音。比如,大家網上聊天會用到QQ;用手機需要購買SIM卡;開車用GPS進行導航,在醫院照CT等。在語音學中,英漢兩種語言分屬于不同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所以在語音發音方面,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大。雖然短時間內,語音變化不大,但是由于語音語調總是處于變化之中,所以隨著社會科學發展、人們交往不斷增加,在不知不覺中,人們的發音就會受到其他語音的影響。
三、英語語法在漢語語言中的影響
無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大家都力求“信、達、雅”。但它們之間又存在差異性和各自的特點。
例如,字面上不能直譯。“七嘴八舌”如果譯成“七張嘴八條舌頭”就滑稽了,“利落”也不能譯成“又利害又落落大方”,“寒暄”譯成“寒冷的談話”就奇怪了。再比如:“我不認為……”, 中文有時候會習慣說成“我認為不”,可能就是受到英文“I don't think”影響,直譯而來;“looks like...” 譯成“看起來喜歡”。
所以,由此看出,斷句在英語長句的翻譯中至關重要。英語斷句很嚴格,漢語的斷句卻很難,形散意連。在很多情況下,如何劃分漢語的句界,要取決于讀者對語句的理解、語感和悟性。
四、中式英語的語言特點
中式英語的語言特點很多,主要包括本土化形成原因、形成方式、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等幾個特點。英語是一種分析性得語言,它不同于屬于綜合性語言的漢語。中式英語是獨具中國特色,別具一格,是指帶有漢語式的表達方式、詞匯、語法的英語;這種英語,受到了漢語思維方式、文化的影響,整合出的雖然有些不太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但卻是中國獨有特色的英語。學習英語過程中,中國人不可避免的出現這種經歷。語言是一個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大家不必為自己說出的英語不夠純正而糾結。
五、結語
19世紀以來,英語這門語言依托著英美的勢力稱霸了世界媒體,在全球國際性事務中扮演主導語言的角色,對世界各個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逐步實現了英語的全球化;21世紀以來,英語則面臨了嚴峻的國際挑戰,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作為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的媒介,外語的學習必不可少。掌握了外語這門技能,我們可以更自由地同異國他鄉的人們進行交流、學習別國的先進文化知識,從而拓展國際業務、不斷促進自身經濟的發展,逐步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
參考文獻:
[1]韓淑英,呂桂花.略論英語與漢語語音的相似性[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56-59.
[2]閆玲.對英語專業學生的中國英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