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我國進入21世紀以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迅速,在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急需大量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新型人才。學校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基地,也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古代文學作品賞析作為中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長期以來古代文學教學內容陳舊,教學特征模糊,教學方法具有保守性,嚴重阻礙著當代中小學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古代文學作品;教學賞析;創新性;思維培養
引言:創新思維,也稱為創造思維,是“在對世界的理解和變革中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的最最高形式,在人類的進步歷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了適應當今社會和時代的需求,古代文學教學必須在注重傳遞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而要在古代文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教師必須在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優化教學模式。
一、古代文學教學融入創新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語言是一種載體,也是寫作的表現媒介,表達的了人對于世界的認知程度。而它同樣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表達也是通過人們的語言才有了意義。盡管古代文學在創新教育中有自己的優勢,但在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此系統工程中,對授課教師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優秀的文化素養和扎實的教學基礎,要有系統廣泛的知識體系和開闊的遠見視野,要以科研和教學研究作為教學的強力支撐,以學生為基礎,了解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掌握程度,從教學理念,模式,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教學優化升級,滿足學生課堂學習需求。
加強人文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一個國家的人文和創新能力水平表明其生存狀況和文明水平,也決定了其發展方向。作為高等學校重要的人文教育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也有重要影響。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是學生人文素質的核心之一。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想象能力正處于不斷發展完善階段,古代文學作品擁有廣闊的思維想象空間,所以在古代文學作品賞析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古代文學作品賞析中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作品欣賞作為一種感性和理性雙統一審美活動,學生可以在進行古代文學作品賞析時感受,理解,欣賞和分析其中的思想內容與文化內涵。康德說:“想象力是創新的重要因素。”想象力被稱為創新思維的翅膀,可以通過欣賞文學作品來實現。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所隱含的民族風格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也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解釋的可能性。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遵循藝術發展規律,結合社會發展的大環境,自身的真實生活經驗和審美能力,重新創作文學作品。例如,李商隱的《錦瑟》一詩,詩的主題在歷朝歷代眾說紛紜,詩中意象構造奇特朦朧,句與句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跳躍性。所以,學生在學習起來往往感覺晦澀難懂,只有充分借助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優勢,才能清楚地明白理解。陳子昂的著作《登幽州臺歌》中包含著厚重的情感感情和深沉的人生哲思,雖然全詩只有簡短的二十二個字,但若沒有想象思維的助推,就無法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意。再比如《詩經·綺奧》表面上看起來很單調乏味,沒有多少美感。但銅都詩人在字里行間的描述,會發現詩人不僅賦予了全詩生動形象的畫面,而且還有富含深情地祝福寄托意義。在引導學生對這首詩進行全面分析之后,老師可以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用他們的想象力來解釋,分析,欣賞和這篇文章,然后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技巧進行再次創作,不做任何因素限制。當學生全身心的進行文學作品再現時,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開放性和差異性是創新思維獨有的特點,這也是賞析古代文學作品的一種手段。 隨著古代文學研究方法的改進創新和現代文學理論的不斷發展,高校許多教師觀察和解釋古代文學作品開始融入西方現代文學理論,為指導學生作品賞析開辟了新的途徑。但教師在指導學生融入西方現代文學理論進行作品賞析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式,跳出作品的原始既定框架。拓寬學生在文化、美學和心理學領域的視野,以最新的視角和觀點閱讀分析古代文學作品。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可以擴寬教師在古代文學的教學研究領域,而且融入西方現代文學理論對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賞析古代文學作品。例如,在欣賞文章《莊子·逍遙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老莊思想與當代社會的文化背景和時代相結合,對課文中的主題思想:“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進行交流探討,要求每個人都依據古代和現代的對比,古代文化和當代文化的差異,古代人和古代人之間的思維異同來分析思考回答。另一個例子是分析《孔雀東南飛》這首詩的思想內涵和文化意蘊。從傳統上講,這場悲劇深刻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倫理,封建父權制和封建婚姻的罪孽深重。在教師對作品的思想內涵進行分析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詩歌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以及同一主題的其他作品的比較進行比較交流,廣泛的深入研究。引導一些學生從更高級的性別角度側重點分析,而另一些學生則從母愛與妻子之間的關系中強調分析。將人物性格沖突分析(其中一些是基于焦母的異常心理),并與“俄狄浦斯情結”聯系了起來。老師聽完學生地回答后,及時進行評估并給出正確的指導。學生在充分討論后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不僅有利于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實求新能力。
此外,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小學會開設與本民族文化相關的校本課程,加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所以,教師在選擇與本民族文化相關的文學作品時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探索其作品的深層文化內涵。蘊含豐富民族文化的名篇作品對學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教師指導學生在賞析《楚辭》時要注意中巴文化和荊楚文化的意蘊,并提供相關書目和參考資料供學生討論和研究。通過進行創新實踐,推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例如,《詩經》中的十五種不同地域的風格都來自先秦時期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秦國以前的國家和地區與其后代的融合遠沒有那么多,各個地區保持著許多具有自己地方民族特色的古老文化。在過去的賞析閱讀中教師過分強調民族習俗的思想內涵,對區域文化的分析常常被忽視。由于《詩經》是一首詩的匯編,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參差不齊的現象,更多地體現在風的文化特征和術語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這些文化差異中找到切入點,激法研究思維,提高思維創新能力。
結束語:教學方法的創新升級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打造高質量教學課堂。古代文學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相關的文學知識,還要在此文學基礎上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和思想價值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為培育具有優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學生做好理論基礎。古代文學學科在學科教學中積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開放思維。同時也標志著古代文學作品欣賞教學的改革起點。
[參考文獻]
[1]跨世紀中學文學教育的思考[J]楊代忠.懷化師專學報.1998(06).
[2]失落文學性中學語文教育的一個嚴重缺憾[J].陳明華.玉林師專學報. 1998(02).
[3]應當重視詩歌教學[J].盛海耕.語文學習. 1997(06).
[4]如何體認和鑒賞古代文學作品[J].過常寶.中國大學教學.2017(17).
[5]古代文學作品鑒黃思維與視角轉換的實踐探索[J].張爽.儲瑛.張黎.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2).
[6]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審美鑒賞論[J].祁志樣.祁雷營.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推薦閱讀:韓國語教學與研究語言文學類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