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自信;意義;提升對策
《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刊于1999年,季刊,是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主管,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主辦的省級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內容
1.在歷史中沉淀出的文化精髓
文化自信并不僅僅是盲目的自滿或自信,是基于優秀傳統文化,對本國文化和價值觀的正確認知。源遠流長的中國五千年發展歷史,塑造了博大精深璀璨的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數量頗豐的文化成果和文化遺產,如詩詞歌賦、書法和建筑等。五千年的多種思想的碰撞與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品格和傳統美德,如不折不撓、堅強勇敢和勤奮自強等,彰顯了民族性與包容性。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化自信之本,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集中表現了中華文明。
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宣傳與繼承方面的重視程度加深,人民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不斷加強,使得傳統文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全世界范圍掀起了對中國文化尤其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全世界的孔子學院也對外宣傳中華傳統文化及儒家價值觀。為了彰顯中華文化的優勢,現在一些電視娛樂節目比如《中華好詩詞》、《百家講壇》等也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底板,在全國范圍內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力度。
2.革命文化
自鴉片戰爭,中華民族開啟革命發展史,歷經近一個世紀的浴血奮斗,中國共產黨終于取得了勝利。近代以來,在民族危亡和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經歷長久的革命斗爭,形成別具一格的革命文化,積淀了偉大的革命精神財富。
革命文化是一個文化系統,包含精神性的、制度性的、器物性的相關文化,具有不同具體內涵的各個革命文化,比較復雜,因此要做好區分。針對新時代中國實踐發展狀況和趨向,紅色革命文化研究和建設主要解決新時代實踐過程中的困境。同時,用實踐豐富紅色革命文化的內容。著重加強對紅色旅游的重視,在參觀紅色建筑和觀看紅色電影中,推動革命文化的發展。先后留下了五四精神、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等,銘記為革命奉獻的革命人士與其塑造的革命之魂。革命文化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保障,以革命精神克服艱難困苦。
3.引領社會風向標的先進文化
站在人民的立場下,牢牢把握和指引文化的前進方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本質上是時代得、科學的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漸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科學性主要是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實踐結合下,借鑒了科學的文化成果的文化產物。時代性指根據時代的要求,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新時代的背景下,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觀念隨著社會發展發生明顯的變化,人民的價值選擇和道德判斷都隨之變化。
現實表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時代的正確解讀和引領人民在改革建設過程中的精神標識,是中國邁向未來的精神支撐和前進的精神動力,體現了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意義
文化自信作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對我國各個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的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多成果,文化自信對新時代我國各方面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意義。
1.有助于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的相關理論
馬克思主義為新時代中國的文化自信發展和提升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支撐。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道的相關理論就其內容來說是豐富的,基于唯物史觀的觀點,較為全面系統的的解釋了文化與經濟、政治三者之間是相互促進和發展的關系,并指出文化的特點在于繼承性和階級性。我國從只注重經濟與政治建設,到后來強調“四個自信”和“五位一體,體現黨把文化歸納到國家層面,展現出黨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加深。
面對新時代國內外的復雜環境,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多次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但還是存在歷史虛無主義、文化復古主義、全盤西化等錯誤思想,針對此類問題,文化自信思想堅定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的相關理論在新時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指導地位。因此,文化自信是根據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現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豐富與發展,從而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的相關理論。
2.有助于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經濟全球化和政治經濟化的進程不斷加深,中國若想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并獲取文化話語權,就要不斷堅定中國文化的信心。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改變了以往的發展狀態,追趕并跟隨世界發展的腳步,在文化交流和碰撞過程中,宣傳本國文化并吸收借鑒外來文化。在此過程中,由于鑒別外來文化能力差,西方的“文化霸權”,和“普世價值論”阻礙文化的發展,從而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也文化價值入侵阻礙我國文化自信。
文化軟實力在文化上強大的生命力和精神上的向心力,有助于國家形成凝聚力和民族品格,文化軟實力的強弱是促進國家經濟、政治、軍事等硬實力的強大的精神指標,文化是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條件。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強大保證是堅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對文化體制進行改革,弘揚民族精神,關乎國家話語權的擁有程度,有利于講好和傳播中國故事,倡導中國價值理念,實現大國擔當職責。
3.有助于提升國民素質和滿足精神需求
在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顯現出來,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中國故事等,革命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先進文化中的時代精神等,對人的三觀和國民素質產生影響。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的物質生活極大提高,這使得人們不單單追求物質上的滿足,開始尋求精神上的滿足。
文化自信在新時代中國主要基于人民的立場,堅持以人為本。國家重視公益性文化事業質量,盈利性文化也發展迅猛。文化事業產業扎根人民生活,切合人民情感,反映主流的價值觀念,創造有利于提高個人素質和整體素質的優秀文化作品。基于黨的領導和人民實際,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與多層次,保障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基本權益,就要大力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為人民滿足精神需求提供優質的文化成果,最終促進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