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創客(Mak-er)"創"指創造,"客"指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創客"本指勇于創新,努力將自己的創意變為現實的人。這個詞譯自英文單詞"Mak-er",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微觀裝配實驗室的實驗課題,此課題以創新為理念,以客戶為中心,以個人設計、個人制造為核心內容,參與實驗課題的學生即"創客"。"創客"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這是一篇文化期刊論文:創客運動與云南民間工藝的傳承之路。
摘 要:創客運動正在全球興起,2015年初李克強總理探訪了深圳的柴火空間后,全國掀起了創客浪潮,云南省也不例外。但是如何結合本土優勢讓其更好的發展,值得我們思考。談到云南,很多人被其美麗的景色、民族文化及民間工藝吸引,但隨著商業化的進程,民間工藝出現了雷同、質量下降、內涵缺失等缺陷,甚至很多民間工藝的制作方法已經失傳。創客運動為民族工藝創新發展提供了空間和平臺,并且可以讓傳統云南民間工藝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讓大眾接受,使得民間工藝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創客運動 創新 民間工藝
引言
云南省有25 個少數民族,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種類最多的省份,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積淀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藝術,其中,民間工藝可算是這些文化藝術中的代表。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工業產品的激增與覆蓋,云南少數民族民間工藝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對于傳統民間工藝的保護與發展迫在眉睫。
創客運動的突出特色就是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通過以產定銷、小批量、定制化和創意為先的特色,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差異化、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并且這種生產模式能夠應對產品生命周期變短、替代產品增多帶來的挑戰。
一、創客的來源及發展
2012年,美國著名網絡雜志《連線》主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著作《創客:新工業革命》出版后,讓"創客"一詞風靡網絡,讓創客群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關注。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們作為熱衷于創意、設計、制造的個人設計制造群體,最有意愿、活力、熱情和能力在創新2.0時代為自己,同時也為全體人類去創建一種更美好的生活。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創客隊伍時,創客們的 "創新性設計與實踐"本身也就形成了一種運動,即創客運動 ( Makers movement) 。
創客運動體現了一種設計、制作、創造與創新的文化,典型特征是在 DIY( 自己動手做) 或 DIWO( 和其他人合作做) 理念的支持下,許多人聚集起來進行一些制作或創造活動。一般說來,創客運動可以分為四種基本形式:一是定制產品; 二是 DIY 精神; 三是滿足愛好; 四是尋求創業,通常是幾種形式的組合。當成千上萬全球 "單打獨斗" 的創客通過互聯網聯結在一起,圍繞共同的愛好以不同的形式共同參與創新性的設計并付諸實踐時,此時的創客運動將會掀起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浪潮[1]。創客運動的形式是多樣的,但是它們都基于開放探究、內在興趣和創新的理念。伴隨著在線創客社區、創客空間、Maker Faires 等創客組織團體的建立,創客運動在國內外快速地發展起來[2]。
這場運動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 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但是隨著創客運動的發展存在著很多影響創客運動深入發展的因素,包括技術、資金和人力。設備、新型技術的購買是不小的開支,因此如何繼續自己喜歡的事情,資金和技術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民族民間工藝傳承的重要性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經濟和社會的急劇變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保護和發展遇到很多新的情況和問題,形式嚴峻。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有關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的精神,履行我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義務,經國務院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要充分認識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3]。
云南省也不例外,但是云南特定的地理位置,產業基礎決定了云南民間工藝的發展必須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相比沿海經濟、文化發達地區,云南有其獨特的優勢,這里是旅游的天堂,享有"七彩云南"之稱。但是,隨著商業化的進程,云南很多的特色都充滿了商業化氣息,手工藝品更是出現了雷同,制造粗糙,沒有特色與新意,內涵缺失等問題。因此很多人是云南美麗風景的匆匆過客,卻很少深度去關注她的"創意想象力"和其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內涵。
三、如何利用創客運動傳承民族民間工藝
云南的創客運動如何更好發展,離不開本土化,而云南民族民間工藝的傳承也正需要這樣的平臺與創意,二者實現了優勢互補。
1、創客運動的興起為民間工藝的傳承提供了新的空間和平臺
民間工藝作為云南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擺脫商業化,避免民間工藝失傳等都迫切需要尋找一條適合的道路,民間工藝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1.1民間工藝的傳承缺乏刺激其創新發展的空間和平臺,處于小而散的狀態。
1.2民間工藝品的生產企業存在管理和藝術分家的現狀,因為只懂市場,企業難以創新發展,只懂藝術容易走入"象牙塔"。而且很多民間工藝是家庭作坊式生產,通常觀念成就,思想保守,難以吸收新的東西。
1.3有些民間工藝已經失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感興趣的人找不到師傅,傳授的人找不到傳承人。
1.4政府雖然有一些保護、激勵政策,但是對很多民間工藝的發展來說杯水車薪。
以上這些問題正是創客運動的優勢,在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利用毗鄰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一方面向南亞、東南亞推薦云南的民間工藝,另一方面通過旅游推廣,舉辦各類活動將民族風情與民間工藝推廣至全國,讓創客產業成為云南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現在云南省已經建立了很多眾創空間,而且會提供相關的法律咨詢與援助。政府方面對創客進行了一些政策扶持,也有利于民間工藝的發展。與其他地方相比,云南獨特的地貌風光、多民族特色、豐富的人文積淀、傳統稀有的工藝品制作等云南元素是創客們最寬廣的素材,面對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提高產品的藝術品位是必須的,而這是創客們喜歡做的事。而且現在互聯網打破了距離的界限,聯通了全國各地的創客和創意,有利于民間工藝的創造。
2、民間手工藝的傳承推動創客運動的持續發展
創客運動現在雖然大受追捧,但是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資金、人才和技術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現在云南很多地區的民間工藝已經成為某些地方的主要經濟產業,像白族的銀器、扎染,大理的石雕,彝族刺繡,木工工藝等手工藝作坊等,利用眾創空間、創客社區等平臺進行推廣帶來收益,有了資金保障以后可以更好的創造。
3、創客運動與民間工藝相結合
現在有很多創客利用網絡平臺,把很多工匠和小型工作室的信息建構起來變成一個服務,就像一個關于制造的目錄。當別人想做一個東西的時候,在上面就可以找到人幫你完成。
現在也有很多創客們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其他APP介紹中國傳統工藝及與傳統工藝相關的資訊和制作方法。有的將自己的制作的作品展示出來,有的拍攝一些視頻教程教別人來做,還有的根據實際情況收取一些費用,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方式。現在很多人喜歡DIY,可以利用創客社區,定期開展一些活動,通過親身參與制作,讓人們充分了解民間工藝的魅力,讓民間工藝走進大眾視野有利于其傳承。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埃森哲機構評選的全球50 位管理大師之一的約翰?奈斯比特曾在他的著作《大趨勢》 里這樣描述:"我們的社會里高技術越多,我們就越希望創造高情感的環境,用技術的軟性一面來平衡硬性的一面"[4]。
現在科技的進步可以實現民間工藝的復制與再造,甚至更加精美,但是民間工藝的價值是其背后的文化與情感。因此,通過創客們的視覺"設計"后,我們再次審視這些傳統且時尚的工藝與文化的時候,自豪與欣喜是無法言語的。在創作的過程中,每件作品的價值遠高于其價格,背后的故事才是每件作品的靈魂。我們會自豪于博大深遠的民族文化,欣喜于在民間工藝背后傳遞的情感與價值,這也正是創客們的精神吧。
4、創客運動與民間工藝的推廣
雖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我們應該擁有更開闊的視野,應該將云南民間工藝進行推廣,讓更多人關注。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如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將各種創意推送出去,還可以讓全國對民間工藝感興趣的創客們一起來創意云南元素,同時還可以實現大家對云南元素的關注、提升對民間工藝的認識,做到民間工藝的推廣。這里我們可以借鑒一個成功的案例,2015年的9月24日,"彩云之南,創意之滇"創客大賽。首次選拔的創業團隊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進行了路演,吸引了中關村的30多個投資基金的參與,這不僅是云南歷史上第一次云南創業者在中關村的集體亮相,也是一次云南原生態與最前沿的互聯網思維的交鋒和對話[5]。對于云南而言,民族文化與民間工藝是一種烙印,這也是創客們創意的源泉,這樣才能讓民間工藝才成為有靈魂的載體。
四、總結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大眾的審美要求更加多元化,這對云南民間工藝的發展提出新的挑戰,本文的研究旨在為云南民間工藝的傳承提供新的思路,為創客運動的發展方向提出新的見解,為二者相互結合、動態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龔婷,鄒倚嵐. 互聯網時代的創客運動特點及其啟示[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4, 卷缺失(4): 117-120.
[2]李芳.創客運動的國際現狀分析[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6, 卷缺失(2): 135-139.
[3]佚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2005, 卷缺失(14): 12-17.
[4]游峭. 云南民族民間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校傳承方式探索[J]. 云南藝術學院學報, 2013, 卷缺失(4): 66-68.
[5]肖明超. 昆明廣告產業園:用創意之"滇"孵化云南元素[J]. 中國廣告, 2016, 卷缺失(3):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