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淺談廣東省古村落民俗文化平面視覺形象設計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漢語言時間:瀏覽:

  摘要:古村落文化包含了生活民俗、民族語言、民間音樂、曲藝舞蹈、武術雜耍、民間醫藥和各種傳統技藝等豐富內容。而對于生活民俗或是習俗文化的研究由于各種原因可保留和記錄的更少。我們選擇自梳女這一文化作為研究對象,其一便是它是嶺南地區特有并且極少人知道的一種特殊習俗文化;而今自梳女仍在世的也只剩少數,正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關鍵詞:老習俗,冰玉堂,自梳女,書籍裝幀

  中圖分類號:G03

  (一)前言

  作為文化的活化石,以及它帶有的文化特殊性,我們最終選擇以書籍裝幀設計來對它進行記錄和傳播。在一開始的調查到實地的探訪和最終設計的定稿與制作,我們都將自梳女文化的獨特性和真實性作為首要考慮,確保設計最終的呈現達到與自梳女氣質相符合。以下便是我們對自梳女習俗文化的研究采訪成果以及我們的書籍設計實踐成果。

  (二)概況——她們為何“自梳”

  如今,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許多開放的中國女性不再將結婚生子放在人生目標的首位。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了不婚。卻不知早在封建社會的時代,我們中國已出現了一批不婚主義的女性——她們就是自梳女。

  最早的史籍記載提及自梳女風俗的是番禺任氏所修的《縣志》——成書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里面提到:“國朝百年來,番禺一縣,其所所稱貞女者不絕于書,而其甚者,相約不嫁,聯袂而死。 ”她們從懵懂的少女時代就立誓終身不嫁,自食其力,贍養老人,幫扶兄弟。她們一生清苦,晚年卻依然豁達從容。

  自梳,女子自行編發而髻,立誓獨身不嫁之儀式。經過儀式之后的不婚女子稱之自梳女。

  而自梳女為何要不婚?可以分為四層原因。

  其一,自古傳承下來的不落家的婚俗殘余。從中原文化的角度看,女子適齡不婚是有違倫理綱常的行為,而在粵地,自古就有這樣 “不落家”的假婚風俗 ,不婚的行為并不會遭到強烈的反對和阻礙。

  其二,桑基魚塘及繅絲業的發展。粵地水熱充沛,利于農作物生長。因此古時人民富足,人口稠密,且出現男少女多的現象。因為男少女多,家庭單元多由女性組成,孤兒寡母的現像十分常見。使得女子不得不挑起養家的重擔。

  當桑基魚塘的農業模式興起,女性的勞動參與度更是大大提高。咸豐《順德縣志》記載:“惟順德在皆水鄉,舟船所達,川流圍繞,阡陌交通,故力農尤便,至于桑田、魚池之利,發出蠶絲,男女自食其力 。”由于種桑養蠶都不需要比拼體力,女性也就成為了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女兒出嫁會對娘家造成勞動力的重大損失,因而不落夫家和自梳都會得到娘家的默許。

  民國時期,曾出現過自梳的第二次高潮,當時世界經濟危機,絲織品銷量銳減,加上日本的人造絲傾銷。大量的繅絲工廠倒閉,桑絲業衰敗。婦女謀生變得異常艱難,又聽聞南洋掙錢容易,便紛紛遠赴南洋,去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做女傭,俗稱馬姐。而這些女性中大部分都成了自梳女,有的是去南洋之前便是自梳女,有的因為去時年幼加之男女交往頗多約束,錯過了婚嫁的年紀,也成了自梳女。當時在新加坡等地還有自梳女自發組成的盟會,平日互相幫助安慰。

  現居順德冰玉堂中的年邁自梳女,許多都有新加坡務工的經歷。

  其三,劇烈的社會變革。鴉片戰爭,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等運動發生時,珠江三角洲都是前沿陣地,同時也是最早向西方學習的發源地。社會的巨大變革導致思想也隨之發生巨大改變,變得越來越開放、自由。婦女摒棄了纏足的封建殘余,開始接受天足觀念。人們在衣著款式上也開始追求新穎和時髦。這給自梳女產生提供了良好社會基礎。其四,崇尚貞節、自由的價值觀念。自古就有政府褒獎為貞節烈女的傳統,使之成為一個社會觀念,他們過分強調貞節,導致女子將貞節視作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并且還出現了為養親不嫁的孝女。加上西方崇尚自由和尊重女性的思想傳入,也感染了許多的女性。這些都讓自梳女的守貞提供了社會支持和法律支持。

  其五,而對于自梳女自己來說卻又另有五個原因

  1. 視婚姻為畏途,昔日女子做為人媳婦十分不易,既要伺候公婆,相夫教子,又要操勞家務農活,更要受公婆、丈夫、妯娌姑嫂的氣,當時自梳女見流傳著這樣的一首歌謠:“雞公仔,眼彎彎,做人媳婦甚艱難。早早起身都話晏,眼淚唔干入下間。下間有個冬瓜仔,老爺話煮,安人話蒸,蒸一缽,煮一缽,又蒸又煮都唔中意,拍起抬頭鬧出街。三朝打爛三條夾棍,四朝跪爛九條裙。”她們從小耳聞目睹,每每不寒而栗。此外她們不時受到獨身的自梳女的影響,因此,不少女孩少年時代就相約不嫁

  2. 當時盲婚啞嫁。丈夫素未謀面,也不知人品才學,直到揭開面紗才得一睹,這如同賭博的婚姻,令當時不少女子寧愿自梳不嫁也不敢貿然跨向婚姻。

  3. 順德有一些傳統風俗,“阻頭不便,跨頭不詳” ,當時,兄弟姐妹結婚時間嚴格按長幼有序進行。所謂“阻頭”,就是兄姐不能按時婚娶導致弟妹婚期延誤,“跨頭”,就是弟妹嫁娶先于兄姐。“阻頭”和“跨頭”在當時都為人所詬。因此,家中女子成年后,不想出嫁或者其他原因而未能出嫁,但又不想影響弟妹婚事,只好自梳。因為梳起視為已出嫁,弟妹結婚也就不算“跨頭”。

  4. 家境貧寒的家庭,父母需要留女兒幫助料理農活和家務,加上嫁女兒需要準備嫁妝等開銷也很大。有一些女孩則因父母早喪或者體弱多病,弟妹年幼,在親人勸說下自梳不嫁,留下維持家中一切

  5. 此外,還有不少日夜在繅絲廠工作的女孩,整天忙于繅絲,沒有太多時間去考慮終身大事,待到萌動此念時,卻發現自己已進入大齡青年行列,她們也就不想花太多時間去談婚論嫁,干脆挽發自梳。當然,也有一些貌丑體殘的女子,乏人青睞,也只好自梳不嫁。

  然而自由是相對的,一旦自梳,需要相守的清規也是多過旁人許多倍。

  (三)古代中國的一種女性文化:自梳女

  自梳女之所以會叫自梳女,是因為嶺南婚俗中,未婚女子大多梳辮。只有出嫁前,才會專門雇人或者是長輩為其梳髻,表示女子出閣嫁做人婦。出嫁后,女子出門皆梳髻,以別未婚女子。而女子一旦決定自梳,也需要請長輩為其梳髻,以示不再嫁人。所以稱作自梳女。

  自梳關系到一個女孩的一生。這雖是女孩自己的選擇,但家人亦視作一件家庭大事。自梳更是一名女孩步向人生另一階段的重要儀式,因此,無論是其家人還是女孩本身都十分注重儀式的過程和細節。

  女孩告訴父母并征得他們的同意后,家長便請人選擇吉日舉行自梳儀式。自梳前,用浸過黃皮葉的開水沐浴凈身后,這女孩就在知心姊妹陪同下前往庵廟或請尼姑到家念經解難。當然早準備好的簇新衣衫、鞋襪、梳鏡、紅頭繩、活公雞、燒豬肉、水果、元寶、香燭等須一應俱全。女孩在神靈或觀音前擺開衣物、祭品、燃香點燭,三跪九叩,發誓終身不嫁,盟守不貳。然后由已梳起的自梳女解開這位少女從兒童時代一絲一縷留起的長長青絲,先是由女孩自己用梳子在前額頭發上梳三下,暗暗默念保佑自己和全家大小安平無災,然后由自梳女一邊用梳子梳著頭發并盤成發髻,一邊念念有詞:“一梳福,二梳壽,三梳靜心,四梳平安,五梳自在,六梳金蘭姊妹相愛,七梳大吉大利,八梳無難無災”。梳發過程中,女孩閉目入定,讓裊裊燭香和喃喃細語在身上耳畔縈繞。

  從此,她們就過上了“自己的頭自己梳,自己飯自己煮,自己的苦樂自己享,自己的生活自己養”的自梳女生活。并且從此以后需著烏衣出門,或是上身白襯衣,下身烏褲,因而順德曾有一地因居住甚多自梳女而稱作烏衣巷,而遠度重洋去南洋做馬姐的自梳女們也時常被稱作烏衣大軍。也有一些地方的自梳女,從自梳起便吃齋念佛,所以也被稱作“齋娘”。

  (四)自梳女的安居之所——冰玉堂

  現存的姑婆屋散落在粵地的各處,如,順德均安的冰玉堂、肇慶的觀音堂、永遠堂和養善堂等等,不過現在的姑婆屋中已經無人居住,只是未去世的自梳女還會去姑婆屋中祭拜已逝的姊妹。姑婆屋中占地面積最大且保存最好的當數順德冰玉堂。

  當年旅居新加坡的順德自梳女們,為了返鄉時能有居所安度晚年,所以決定集資在家鄉興建一幢姑婆屋,時逢順德解放前夕,自梳女商議后決定暫緩興建,將款項全數支援前線。翌年,政府歸還款項,還協助新建。1951年,姑婆屋終于落成,取自梳女終身不嫁,冰清玉潔之意,故名“冰玉堂”。又因坐落在鶴嶺山麓,其額堂書為“鶴嶺靜安舍”。

  冰玉堂的正門還書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冰玉堂中誠雅潔”,下聯則是“靜安舍內滿清芬”。字跡娟秀,透露著冰玉堂里守護貞節的自梳女們,一生所堅持的氣節和信念。這也是屬于她們的自己的世界,沒有世俗偏見,姊妹相守相住之所。冰玉堂成立之初,規定凡本鄉旅外姊妹回鄉而無所依托者均可免費入住,霎時,冰玉堂熱鬧非凡,最多時有30多位姐妹在此同吃同住。冰玉堂成了自梳女們最佳的安身之所。

  2012年12月25日,順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館掛牌成立,并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外免費開放。

  (五)研究成果展示——自梳女書籍裝幀設計案例

  我們走訪了三個自梳女村,四間姑婆屋。其中人數最多的是順德均安的冰玉堂,大約有五位在世的自梳女,年齡均在八十五歲以上。肇慶端州的養善堂僅剩一位自梳女,肇慶觀音堂只剩下一位自梳女的養女,其余都已經過世。其他番禺、中山等地的自梳女不具規模,也未收集到詳細的數據。

  經過這幾次的走訪和記錄,我們慢慢的走進了她們的生活里,通過交談我們看到了她們的樂觀,在鏡頭的記錄下我們仿佛看到這小小空間里曾經的百年孤獨,而這群自梳女們相互守候,度過她們的一生,也為這孤獨帶來了不一樣的溫情。

  我們將收集到資料逐一進行整理,開始編著和設計這本采訪敘述錄。沒有喧嘩的辭藻和任何的顏色,我們用黑白作為書的主調,帶著濃濃的歷史感述說著自梳女的過去和現在。

  (下圖為書籍設計部分內容:)

  整本書籍的裝幀設計,從開本到設計制作,我們都本著將文化最真實最有魅力的一面帶給閱讀者來進行設計。書籍開本大小是150mm*235mm,開本與一般的閱讀書籍比起來稍微偏長,寬度卻適合單手持握,修長適中的開本也在于體現自梳女作為女性的簡約性。紙張選用上封面和扉頁都用了不同克數的手工紙,扉頁是里面夾著樹葉的手工紙;內頁的選紙選用了不同類型的棉紙做試印,最終用了110g米黃色的歐洲棉紙。在手感和紙張顏色上帶著古韻和歷史感,與圖片和文字信息的編排感覺達到更好的搭配。而書籍的整體顏色,封面或是內頁圖片都以黑白為主。黑白色是自梳女的標準穿著即白衫和黑褲加木屐,體現她們的自食其力,獨立的、簡約的生活特征,同時也帶上了濃厚的歷史時間感。

  在書籍文字信息安排上采用了豎排版,并且書里面的元素大部分都是運用古籍的排版風格。包括,目錄的魚尾符,用在標題和書面上,還有段落的起始運用了實心圓作為段落的起始。(——大圓點號“●”,大圓點號一般略小于正文文字或與正文文字相同大小。占一字位置,它可以表示總結,說明上文是下文的總結語。也可用于分章和在同類事物中起表區別的作用。——魚尾符“︻”,魚尾符的形態為兩個直角三角形鏈接而成的幾何形態,主要是在冊頁制度出現之后用于確定版心的中線而作。魚尾因其本身含有翻轉的意義,亦因其形態近似魚的尾部而得名。)

  最后我們親手制作了一個用于放置書本的實木梳妝盒,將書籍與梳子放于里面,在盒子表面絲網印上“自梳女”。莊重而遙遠的“自梳女”文化記憶將會在打開梳妝盒的那一刻飄溢而出。

  (下圖為書籍裝幀設計實物照片)

  (六)結語

  自梳女作為古代中國女性向現代的獨立自主的思想過度,雖然多數是受時代的影響,而自梳女這個群體便作為了女性在舊社會對自我的一種“解放”行為方式。而這些最后的自梳女們便是帶著古老的文化活著的證明。

  我們對這種老習俗文化進行記錄和敘述,不是為了讓大家帶著特殊的感情或者看法來看待這群老人,而是要從她們身上找到嶺南地區的歷史痕跡與文化、又或是文化里的精神。她們遵循著最初“自梳”時的承諾、保留著大半世紀前的生活習慣、而她們居住的地方,無論是冰玉堂還是觀音堂,在其古建筑的現存規模和建筑形式上都保留著嶺南本地的特色文化韻味。

  正如肇慶的觀音堂,也是自梳女居住活動的場所。觀音堂自始建至今180多年,主題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據查,我國古代觀音堂大多用作信仰觀音菩薩,但作為自梳女活動場所的并不多見,而肇慶的觀音堂在建筑年代、古建完好程度等方面都是罕見的。而這些為研究嶺南古代建筑特點和研究地方風俗、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提供了實物性的依據。

  對這些被人們忽略的習俗和文化進行研究、記錄和敘述并通過設計更真實更有力的揭示和宣傳這些文化,激發人們的關注熱情和保護祈愿,雖然力量很薄弱但這也是我們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對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保護的一條小小的保護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甸| 申扎县| 仁怀市| 大庆市| 长岭县| 专栏| 中方县| 绥化市| 白银市| 德保县| 普陀区| 灌阳县| 客服| 邢台市| 虹口区| 松溪县| 鲁山县| 辰溪县| 邓州市| 广州市| 南昌市| 临猗县| 南平市| 望奎县| 闻喜县| 彩票| 会泽县| 襄樊市| 车致| 简阳市| 大石桥市| 饶阳县| 东兴市| 伊吾县| 通山县| 平罗县| 涿州市| 保德县| 盐山县| 赣州市|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