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分別從學生的鍛煉態度與動機、鍛煉頻率與持續時間、鍛煉方式等方面入手,對我校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得出結果,并就影響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也做了調查,并分析了具體原因,為掌握我校學生的體育鍛煉特點提供借鑒。
關鍵詞:鍛煉現狀 調查 鍛煉因素 結果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modes students from the exercise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exercis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exercise and teaching, the students of our school sports exercise present situation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at the result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our school student physical exercise to d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reason, ou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hysical exercise characteristic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o exercise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exercise factors results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對我校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較積極,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趨向多元化;學生最喜歡的鍛煉方式是與同伴一起進行;鍛煉的運動量基本適中;影響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主要為鍛煉的方式單一乏味。
1、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
1、1、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態度與動機
態度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個因素構成的比較持久的個人內在結構,它是外界刺激與個體反映之間的中介因素,個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映受到自己態度的調節。動機是指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并將該活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想法和愿望。體育鍛煉的動機是推動個體參加并堅持體育鍛煉的內部驅動力。因此,掌握學生體育鍛煉的態度和動機是了解學生體育鍛煉情況的必要前提。本文對我校1040名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和動機進行了有效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和表2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學生中,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體育鍛煉的分別占總人數的 17.25%和44.53%,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較冷淡和厭惡的分別占總人數37.11%和1.19%。若將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歸為喜歡鍛煉者,若將對體育鍛煉的態度為冷淡和厭惡的學生歸為不喜歡鍛煉者,那么喜歡鍛煉者將占總人數的 61.78%,不喜歡鍛煉者將占總人數的38.22%。從總的情況看,61.78%的學生體育鍛煉的態度積極,這說明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有較明顯的認識,體育鍛煉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喜歡體育的學生的比例還不算大,需要加強引導,畢竟有38.22%的學生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這必將對學生的體育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表1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態度一覽表
|
非常喜歡 |
比較喜歡 |
較冷淡 |
厭惡 |
百分比 |
17.25 |
44.53 |
37.11 |
1.19 |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見表2所示。從整體上看,學生體育鍛煉動機趨向多元化。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依次為達標、促進健康、使自己更強壯更健美、使自己更加有活力、使自己開心自信、緩解壓力、已養成的運動習慣、減肥、展示自我、人際交往、空余時間多,其中,70.6%的學生將達標作為體育鍛煉的動機,這說明體育課對學生影響較大,多數學生體育鍛煉的目標明確。69.1%的學生將促進健康作為體育鍛煉的原因,這說明學生對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的認識較深刻。同時,使自己更強壯更健美、使自己更加有活力、使自己開心自信也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
表2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動機一覽表
鍛煉動機 |
人數 |
百分比 |
達標 |
734 |
70.6%. |
促進健康 |
719 |
69.1% |
人際交往 |
101 |
9.7% |
已形成的運動習慣 |
251 |
24.1% |
使自己開心、自信 |
330 |
31.7% |
消磨時間 |
67 |
6.4% |
緩解壓力 |
312 |
30% |
使自己更強壯、更健美 |
477 |
45.9% |
展示自我 |
111 |
10.7% |
空余時間多 |
42 |
4.0% |
使自己更加有活力 |
426 |
41% |
減肥 |
149 |
14.3% |
其它 |
60 |
5.8% |
1、2、我校學生體育鍛煉頻率與持續時間
體育鍛煉的頻率是評定體育鍛煉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見表3),在被調查的1040名學生中,因身體或其它原因不能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共有5名,占總人數的0.5%;16名學生從不參加體育鍛煉,占總人數的1.5%;每周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學生有72人,占總人數的6.9%;每周參加二次體育鍛煉的學生有152人,占總人數的14.6%;每周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學生有197人,占總人數的18.9%;每周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學生有人598,占總人數的57.5%。
表3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次數一覽表
內容 |
人數 |
百分比 |
0次
1次
2次
3次
4次及以上 |
16
72
152
197
598 |
1.5
6.9
14.6
18.9
57.5 |
表4顯示的是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持續的時間。除去不能參加體育鍛煉和從不鍛煉的學生,剩下1019名學生為參加體育鍛煉者。從表6可以看出,每次鍛煉的時間不足30分鐘的學生共有276名,占鍛煉總人數的26.5%;743名學生每次鍛煉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占鍛煉學生總人數的73.5%。
表4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持續的時間
內容 |
人數 |
百分比 |
30分鐘以下
30分鐘—60分鐘
60分鐘—90分鐘
90分鐘以上 |
276
566
111
74 |
26.5
54.5
10.7
7.1 |
1、3、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方式
本文中的體育鍛煉方式是以鍛煉時人數的多少來界定的,即鍛煉者以單獨的形式進行鍛煉還是以團體形式進行鍛煉。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方式見表5。表5顯示:參加體育鍛煉的1019名學生中,經常單獨一人鍛煉的學生有163名,占鍛煉總人數的15.99%;經常與同伴一起鍛煉的學生有780名,占鍛煉總人數的76.55%;還有76名學生以其它的方式鍛煉,既有時單獨一人鍛煉,有時與同伴一起鍛煉,并且兩種情況出現的頻率大致相同,以這種方式鍛煉的學生占鍛煉總人數的7.46%。
表5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方式一覽表
內容 |
人數 |
百分比 |
單獨一人
與同伴一起
其它 |
163
780
76 |
15.99
76.55
7.46 |
1、4、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運動量
Mahler(1994)指出:鍛煉或日常活動都會引起個體生理和主觀方面的反應,健康個體活動中的主觀負荷對于運動者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長期案頭工作者開始并堅持鍛煉活動則可能是決定性因素。由于在運動中鍛煉者很難用生理學指標監控鍛煉強度,因此鍛煉個體對運動員負荷的主觀評價顯得尤其實用。本研究對體育鍛煉運動量大小的界定正是建立在這些觀點上的,既鍛煉者的運動量根據體表特征和主觀感覺來界定,如將“出大量的汗或感覺很累,自認為運動量較大”確定為運動量較大,而將“身體微微發熱或感覺一點都不累,自認為運動量很小”確定為運動量很小。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運動量見表6。表6顯示,在參加鍛煉的1019名學生中,有375學生運動量較大,占鍛煉總人數的36.76%,以中等運動量鍛煉的學生共有534人,占鍛煉總人數的52.44%,以小運動量鍛煉的學生共有110人,占鍛煉總人數的10.80%。
表6我校學生體育鍛煉運動量一覽表
內容 |
人數 |
百分比 |
運動量較大
運動量中等
運動量較小 |
375
534
110 |
36.76
52.44
10.80 |
2、影響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見表7),影響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依次為方式單一乏味、疲勞、沒有時間、缺乏專人指導、沒有興趣、沒有場所、沒有恒心、害怕受傷等,分別占學生總人數的64.2%、48.2%、31%、30.3%、29.1%、27%、21.6%、10.4%。
表7 影響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一覽表
內容 |
人數 |
百分比 |
沒有興趣
沒有時間
沒有恒心
沒有場所
缺乏專人指導
害怕受傷
疲勞
方式單一乏味 |
309
322
225
281
315
108
506
688 |
29.1
31.0
21.6
27.0
30.3
10.4
48.7
64.2 |
從表7可以看出,我校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排在前六位的分別是“方式單一乏味”(占64.2%)、“疲勞”(占48.7%)、“沒有時間”(占31%)、“缺乏專人指導”(占30.3%)、“沒有興趣”(占29.1%)“沒有場所”(占27.0%)。
究其原因可能是:1)由于我校學生體育課要求中長跑是必測項目,對學生體能要求高,學生體育課的及格壓力較大,經常要參加長跑鍛煉,因此學生感到鍛煉方式單一乏味,造成學生身心疲勞;2)由于目前就業壓力等原因,使很多學生把課余時間花在準備考研究生、學習外語、輔修第二專業等方面,從而沒有時間參加鍛煉。3)由于體育鍛煉是一個長期的比較持久的過程,加上有的項目比較枯燥乏味,需要學生要有較強的意志力,這就可能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恒心去長期堅持體育鍛煉。4)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還有:學生對鍛煉積極主動的態度、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及學生所掌握的運動技能情況;現有的體育場館設施遠遠滿足不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要求,而且除了體育課以外,學生主動通過書本學習體育鍛煉的知識還很欠缺,需要給予專門指導,提高現有場館的利用率,加強科學進行體育鍛煉的知識的宣傳,如在體育場館周圍懸掛如何科學的選擇運動項目、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頻率、運動量等,讓學生很方便就能在運動過程中懂得怎樣去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
3、結論
通過調查發現:我校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較積極,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趨向多元化;學生最喜歡的鍛煉方式是與同伴一起進行;鍛煉的運動量基本適中;影響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主要為鍛煉的方式單一乏味。
4、參考文獻
[1]方敏,江波.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鍛煉強度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02(3)
[2]劉一民,孫月祝等.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