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大學物理教育類職稱論文發表范文(兩篇)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高等教育時間:瀏覽:

  下面是兩篇大學物理教育類職稱論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大學物理實驗項目優化及內容拓展,探討了大學物理實驗項目,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研究,論文將網絡教學系統與傳統實驗課堂教學相結合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數字教育

  《大學物理實驗項目優化及內容拓展》

  摘要:針對目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基于現有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對大學物理實驗項目、內容進行優化和拓展。構建了基礎性必做實驗、綜合性選做實驗和創新性拓展實驗三個層次的項目內容的教學模式,并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實驗競賽。實踐結果表明,新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項目優化;內容拓展

  近年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對人才類型的需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目前分析,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工科院校的首要目標。大學物理實驗主要是針對高等學校工科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該課程對提高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實踐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內容和方式與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息息相關。

  我國一般高等院校的多數物理實驗項目、內容仍采用老舊的模式,主要偏重對經典驗證實驗,而對有助于提高應用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拓展實驗缺少開發,這與當代科學發展的綜合性和交叉性趨勢是相違背的,也不利于當代所需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進行大學物理實驗項目優化和內容拓展勢在必行[1-3]。針對大學物理實驗項目、內容的改革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依據遼寧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的實驗室設備投入情況和師資條件,抓住我校實施提高大學物理實驗教師教學能力和實驗設備維修能力,開發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能力,指導創新、創業項目的能力活動之契機,對大學物理實驗項目進行了優化,對內容進行了拓展。通過具體實施、實踐,結果表明,新的項目優化與內容拓展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工科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大學物理實驗項目優化

  針對我校工科學生的專業特征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在現有實驗室面積和實驗設備數量及實驗室教師的師資水平基礎上,對本學期開設的實驗項目:用復擺測重力加速度、穩態法測量不良導體的導熱系數、用雙臂電橋測低電阻、用惠斯登電橋測電阻、用模擬法測繪靜電場、計算機仿真-熱敏電阻的特性研究、熱電偶的定標、電子束綜合試驗儀的使用、電子示波器的使用、光的干涉-平凸透鏡曲率半徑的測定、邁克爾遜干涉儀、衍射法測量微小長度、用衍射光柵測光波波長、霍爾效應測磁場這14個實驗項目進行優化。為了兼顧工科各專業的學科特點和培養目標,通過現有的大學物理實驗網上選課系統,將學生所上實驗項目分為必做項目和選做項目兩大類。

  必做實驗項目為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實驗,必做實驗可以使各專業學生對基本的實驗知識、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得到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而選做實驗可以使學生按照自身的專業特點自行分類,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考慮到知識的全面性,力學、熱學、電學和光學實驗都不能缺少,故用復擺測重力加速度和穩態法測量不良導體的導熱系數保留作為必做實驗項目。同為電學實驗的用雙臂電橋測低電阻和用惠斯登電橋測電阻有較大的相同之處,故保留經典的用惠斯登電橋測電阻作為必做實驗項目。電子束綜合試驗儀的實驗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電子示波器的原理,同時電子示波器又是多數工科學生必用的儀器,因此,兩個實驗都作為必做實驗項目。用模擬法測繪靜電場和計算機仿真-熱敏電阻的特性研究這兩個實驗同為模擬實驗,計算機仿真實驗是目前模擬實驗的典型,故選計算機仿真-熱敏電阻的特性研究作為必做實驗。

  霍爾效應測磁場作為電氣、電子類專業學生的選做實驗項目會更為合適。光學實驗選干涉和衍射的典型實驗——光的干涉-平凸透鏡曲率半徑的測定和用衍射光柵測光波波長作為必做實驗,可以達到對光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的掌握。經過上述分析,優化后的大學物理實驗項目如表1所示。在原有的大學物理實驗項目的基礎上進行篩選,將實驗項目調整為必做實驗和選做實驗兩大類,各工科專業學生通過必做實驗可以獲得有關物理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過選做實驗,學生按照專業特點、興趣愛好自主分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求學生做選做實驗時,能自己預習、自己選擇實驗器材、自己設計實驗過程和自己分析實驗結果,教師給予最后的指導和評判,實現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過程,這樣可以大大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大學物理實驗內容拓展

  通過必做和選做項目的分類固然可以使學生在專業上獲得各有所長的發展,但是學生物理實驗能力和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一些學生對物理實驗的渴求遠不是這些經典物理實驗能夠滿足的。因此,還需要通過內容拓展來開發出一些創新性拓展實驗,使得有這方面愛好和專長的學生有用武之地。創新性拓展實驗源于基本的大學物理實驗項目,但也不拘于原有的基礎實驗。飛速發展的電子技術使得一些基礎物理實驗項目的方法顯得落后,而基礎物理實驗項目中的物理思想又是永遠值得保留的智慧精髓。針對邁克爾遜干涉儀,可以拓展出一系列的創新性實驗項目,如用邁克爾遜干涉儀測量鈉黃光的光波長和相干長度,用邁克爾遜干涉儀測量薄玻璃片的厚度等。

  針對衍射法測量微小長度實驗,可拓展出金屬細微絲的直徑的測量。在衍射法測量微小長度項目內,又可增加利用劈尖干涉測量金屬絲直徑的內容。針對霍爾效應測磁場實驗可以拓展出非接觸方式測量導線電流強度的實驗,利用霍爾原理設計實驗測量裝置,通過測量霍爾元件兩端的電勢差和工作電流等物理量,利用單片機編程自動進行數據計算與處理,最后通過LED屏輸出計算載流導線的磁感應強度。

  針對用復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進行內容拓展,可以要求利用光電管制作一個計時器測量周期,利用單片機處理、分析數據,計算出加速度值和不確定度,再利用LED將結果顯示出來。實驗內容拓展所需的軟件和硬件部分分配給不同專業學生完成,又可以培養學生們團結協作的精神。這些創新性拓展實驗項目被安排在必做和選做實驗項目之后,而且不要求全體學生參與,也不作為必修課程,只鼓勵對物理實驗具有強烈愛好又擁有專業特長的學生參與,并有專門教師指導,學生以研究性的論文和作品形式展示成果。這些成果可以參加各類創新競賽,可以用于發表文章,還可以作為畢業設計內容。

  三、結論

  近三年,利用創新性拓展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組織教師和學生,設計并制作了《智能溫度計》、《可視化手動發電機》、《一鍵式智能密度測量儀》、《智能家庭空氣環境測控儀》、《一鍵式金屬膨脹系數智能精密測量儀》、《音頻與聲波儀的制作》、《智能便捷加速度測量儀》、《非接觸式智能電流強度測量儀》、《磁感應強度矢量自動測量儀》等設計作品,參加了近三年的“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多項,并將設計制作的實驗儀器應用在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中,對原有的實驗方法、實驗儀器等進行有效補充。這些作品的設計制作者和實驗學生可能來自同一個專業、同一個學院,他們彼此熟悉,這樣就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參與實驗創新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美茹,吳富根,衛小波.優化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設置的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3):100-101.

  [2]官邦貴,秦炎福,張永鋒,等.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重組的研究與實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30(9):116-119.

  [3]薛禹.淺談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優化[J].高教學刊,2016(9):97-98.

  [4]胡光,張俊,唐亞陸.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與改革探討——基于拉伸法測量楊氏模量實驗[J].工程技術研究,2016(8):225-226.

  [5]蓋雙旗,陳偉華,曾福軍.地方院校應用轉型中大學物理實驗項目的構建模式研究[J].大學物理實驗,2016(1):115-118.

  作者:袁泉 李久會 李義 敬曉丹 張云竹 王文新 邱忠媛 單位:遼寧工業大學理學院

  《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研究》

  摘要:結合目前學生學習日趨信息化、網絡化的特點,開展了大學物理實驗的信息化教學改革。通過調研分析,搭建了以“基本實驗為主,課題研究性實驗為補充”;包含以“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報告”三大板塊為基本框架的“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系統”。按照形成的“教學系統框架”制作了所需的所有文字、圖片、電子教案、教學視頻等數字化資源。并將網絡教學系統與傳統實驗課堂教學相結合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各個實驗環節得到充分學習和訓練,學生動手能力和基本實驗素養明顯提高。

  關鍵詞:物理實驗;網絡教學;數字資源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慕課”已成為教育領域討論的焦點。“慕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大規模在線課程開發模式。[1]將“慕課”這種新型網絡化教學模式引入到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中,搭建實驗網絡教學平臺,是適應新時代學生學習特征的必然選擇。[2-4]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不僅是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規律的基礎,更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因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

  目前我校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主要采用課堂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由于傳統實驗教學受到實驗課時有限,實驗室、實驗設備、實驗教師等教學資源相對緊張等條件的限制,并且數字化教學資源匱乏,學生僅依靠課本進行預習,存在預習流于形式、實驗中缺乏思考、自主學習和創新精神不足等問題,使實驗教學效果非常有限,成為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為了改善實驗教學數字化資源相對缺乏的狀況,并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便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基本實驗素養,我們開展了實驗信息化教學改革。將“MOOC”這種新型網絡化教學模式引入到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中,搭建實驗網絡教學系統,制作實驗數字化教學資源。我們把視頻、動畫、圖片、圖表、實物投影等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網絡教學還可以使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在內容上得到拓展和充分訓練。網絡實驗教學必將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延伸。搭建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系統,有助于豐富我校物理實驗教學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與傳統的實驗課堂教學相結合,給學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實驗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研究思路

  首先,通過查閱資料及走訪,調研現有高校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系統的搭建及使用效果,分析其優點與不足,并結合我校學生專業特點,制定有中國藥科大學特色的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系統設計方案。其次,根據設計方案,搭建實驗教學網絡平臺,初步形成必修實驗為主,仿真、課題實驗為補充的基本框架,并細化各個功能模塊。再次,結合各模塊的功能及特點,搜集大量相關資料,包括制作實驗教案,實驗儀器介紹、操作示范,實驗原理講解,實驗重點、難點演示等相關的電子教案、圖片,動畫、教學視頻等資料,另外,結合大學物理課程教學,設計一些能夠生動、形象地反映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的仿真實驗和課題性實驗,制作相應的網絡學習資料和教學視頻,并將所有資料上傳至網絡平臺的相應模塊,完成網絡教學系統的搭建。最后,選擇部分學生和教師(3~5個實驗教學班級)對教學系統進行試用,認真聽取他們對平臺的評價和使用心得及反饋意見,優化平臺的各個功能模塊,完善整個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系統,并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進行推廣和使用。

  三、研究結果

  1.教學系統基本結構通過前期對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諸多高校的大學物理網絡教學情況的調研和分析,并結合我校學生的知識儲備及專業需求,制定出以“基本實驗為主,課題研究性實驗為補充”;包含“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報告”三大板塊的“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系統的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2.數字化資源制作通過前期對我校所開設的所有大學物理基本實驗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學習掌握情況,選取了“光的干涉”和“示波器的使用”兩個重要且典型的光學和電學實驗,在課題性實驗中,設計了《信號放大電路的設計和仿真》實驗,對這幾個實驗,按照形成的“教學系統框架”制作了所需的所有文字、圖片、電子教案、教學視頻等數字資源。

  在視頻內容設計上注重以下幾個方面:①比較。②過程。③仿真與理論相結合。④畫面精細,安排合理。⑤元素豐富,音頻清晰。⑥在不影響觀看的前提下,增加了一點人文元素和背景音樂。3.實踐運用及效果評價我們選取了2015級8個教學班級(約250人)對該實驗系統進行了試用。選取154048和154049兩個班,在教學過程中一個班使用教學系統,而另外一個班未使用教學系統,對教學效果進行比較,如表2、圖4、圖5所示。課前,學生利用預習板塊中的“微課”視頻了解實驗儀器,熟悉調節、使用方法,理解實驗原理,這比單獨依靠教材預習要形象、生動,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

  設定10道預習檢測題目,通過答題的正確率來反映預習效果,從表2以及圖4和圖5中可以看出,使用系統后,答題正確率顯著提高,預習效果顯著增強。課堂上,教師通過視頻演示實驗過程,保證了所有學生都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看清教師的操作,通過完成實驗內容以及數據測量正確率來反映課堂教學效率,從表2以及圖4和圖5中可以看出,使用系統后,完成實驗內容時間明顯縮短,數據測量正確率也得到提高,可見,使用系統后,實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

  課后,學生通過系統對實驗進行思考、回顧、總結,并撰寫實驗報告。我們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對該實驗系統進行了運用,收效明顯。使用該系統后,學生認為通過“微課”視頻喜聞樂見的形式,預習實驗變得輕松、易懂,教師認為,通過微視頻演示實驗變得清晰、明了。總之,通過試用,我們發現將網絡教學系統與傳統實驗課堂教學相結合進行物理實驗教學,將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在實驗的各個環節得到充分訓練,在實驗內容上得到拓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明顯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有所提高。

  四、結語

  通過對大學物理實驗網絡教學系統的建設進行探索和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建設該系統的核心是制作高質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這也是決定網絡教學系統是否能夠受到學生青睞并有效使用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方面要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剖析、分解;另一方面,要不斷學習信息化技術,掌握拍攝和制作微課視頻的方法和技巧,制作出更多主題突出、精心設計、短小精悍的微課,以便學生真正可以通過教學系統的使用提高實驗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焦煒.MOOCs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J].電化教育研究,2014(4):83-86.

  [2]楊強,金貞姬.構建我校大學物理虛擬實驗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7(8):87-88.

  [3]倪燕茹.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大學物理課程建設的必要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5(32):213-214.

  [4]畢會英,劉賀平,徐義爽,蔡桂雙,張欣.《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建設的實踐和研究[J].物理通報,2016(7):77-81.

  作者:杜錦麗 申繼偉 單位:中國藥科大學 理學院物理教研室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數字教育》(雙月刊)創刊于2015年1月,是由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海燕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的教育技術學學術性理論雙月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平原县| 灵石县| 贵南县| 五台县| 汉阴县| 凌海市| 康平县| 英德市| 宁波市| 海口市| 日照市| 枝江市| 肥东县| 新竹县| 嘉定区| 兰坪| 高安市| 石河子市| 全州县| 保德县| 铁岭县| 宜城市| 攀枝花市| 景宁| 镇坪县| 凤翔县| 资阳市| 保山市| 内黄县| 吴江市| 和顺县| 桂阳县| 金湖县| 靖西县| 根河市| 门源| 晋城| 驻马店市| 江北区|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