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當前歷史教學管理應用的新發展制度有哪些,應該怎樣去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同時加強中學的歷史教學制度也是對當前教學管理的一個新的發展應用措施。《歷史教學》自創辦以來,始終堅持學術研究與教學研究并重,是溝通學術研究與基礎教學的主要媒體。歷史教學社有一批既熟悉學術,又了解中學歷史教學的編輯,并與全國各地區的中學教研系統、師范院校的歷史教學研究人員有著密切的工作關系。在研究和解決中學歷史教學的難點熱點問題方面,《歷史教學》的引導和主導作用是公認的。
摘 要:如記憶重大歷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經過、影響幾大段的復雜內容,學生靠死記硬背效率低下。這就需要化復雜為簡單,通過信息的加工重組,提取記憶要素。也可以借鑒語文課的學習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點詞(動詞或名詞),簡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時,可結合數學的“集合”概念,對各條信息按一定的程序進行分析重組,形成明確的知識框架,便于系統掌握。
關鍵詞:歷史教學,自主學習,學習意識
Pick to: such as memory,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often include background, through complex content, influence a few paragraphs, the students by rote inefficient. This requires complex to simple, throug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structuring, extract the memory element. Also can learn language lesson learning methods, such as to find the key words of each sentence (verb or a noun), simplified sentences, summarize each paragraph, central idea, etc. At the same tim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set" in mathematics, analyze the various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certain procedures restructuring, the formation of explicit knowledge framework, easy to master by the system.
Keywords: history teaching, autonomous learning, learning consciousness
一 建立師生身份平等,構建課堂和諧氛圍
自主學習是在適宜的教育教學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以師生之間平等、尊重、民主、自由、公正、寬容和幫助的關系為最基本的條件。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下,教師不是對學生發號施令的權威,不能將學生作為一種對象去操縱、控制和灌輸,學生有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可以自由、自主地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認識活動,學習也就不再是一種簡單給予、被動接受的關系;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下,教師以一顆寬容的心和開闊的人文視野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精神世界,容忍學生的質疑。惟此,我們的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激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師生雙方坦誠交流,互相理解,從而達到共享知識、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讓學生在教學中能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必須以學生為本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全面系統地培養。
二 激發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一) 應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
上課時創設實例問題,把握好問題難度,拋出一個問題后要學生去思考,并要學生試著去回答。這樣用一個啟發、探究式的問題代替了枯燥的問答,既刺激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想象、創造思維、展示自己的平臺,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當學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問題時,學習熱情和動機就被激發出來,內心不由而然地產生了對新知識的渴求。學生帶著疑惑進入新課,有了興趣,自然而然就會逐漸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 培養學生愛提問的意識
學生只有對他感興趣的問題,才有著強烈的探索精神,喜歡追根究底。所以,如果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對這一學科的某些內容產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正確引導,積極鼓勵,使他們的興趣進一步滋長、擴大,從而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提供強大的動力,使學生自強不息,努力學習。因此,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問題的質量如何,一定要有熱情、耐心,正確引導。任何厭煩、搪塞和斥責的態度,都會挫傷學生好問的積極性,扼殺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精神,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所謂“自主學習”是相對“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學生潛能。
在初中歷史課改實踐中,為使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為創設“自主、高效、優質”課堂,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課程理念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師的“教”的基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放手給學生自行探索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我發展中發現,在自我發展中創新,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 加強方法指導,要學生掌握具體技巧
使學生樂學、愿學很重要,而使學生會學更是關鍵。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決定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方法指導,真正地“授之以漁”,使學生學會學習。
每一個知識點、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記憶方法,發現并掌握其規律,合理加工處理知識信息,探究便捷的記憶技巧,有利于提高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效率。一方面,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歷史時間的記憶方法,供學生借鑒(比如重要的日子那一天究竟發生了哪些市,這些事影響到了我們哪些?);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能舉一反三,化抽象記憶為形象記憶,針對不同的識記對象,探索最佳的識記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進。
指導學生整理編寫知識結構,可以達到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科能力的目的。學生在學習中,要把零散的知識納入知識體系,進行系統的掌握。
歷史教學應該是最富創造性的一門藝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獲得不朽生命。初中歷史學科自主學習模式教學有著廣泛的可探究空間,作為歷史教師,應當不斷學習,勇于實踐,開拓創新,形成風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讓歷史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