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道德底線是道德最起碼的基本規范,即對行為主體的最低道德要求。它的某些部分與法律接壤,某些部分與法律邊線間存在“交叉地帶”。道德涉及到方方面面,對于一個高等學校學生來講,道德主要體現對社會、對長輩、對同輩、對課業、對工作等五個方面。
1.高等學校學生道德發展現狀
1.1 社會——文明守紀與無私奉獻
從社會公德的角度出發,學生體現出極強的社會責任感,活躍在青年學生中的青年志愿者及各種愛心社團,無不彰顯著學生們對于社會的關愛。雖然90后的學生在父母的呵護中較以前的學生變得更加脆弱,但是,享受著愛的的滋養的他們,樂于把愛回饋給社會。
但是,在社會公德方面,我們的學生也存在明顯的不足,最明顯有二:一是缺乏堅定而又執著的信仰,二是文明養成離社會期待尚有一定距離。
由于缺乏堅定而又執著的信仰,所以學生們就很難抵御利益的誘惑。做事要報酬,以個人為得失為基本出發點,普遍缺乏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引導學生們堅持發揚極強的社會責任感、歸屬感的同時,更要強調文明守紀與無私奉獻的重要性,避免學生在利益的驅使下走上見利忘義的不歸路。
1.2 長輩——尊重、關愛與心靈交流
廣大青年學生中農村生源的學生對于父母有著更多的敬畏,而城市生源的學生對于父母則更多了一份依賴。從家庭道德的角度上講,我們并不用擔心學生們是否會贍養家長,我們應該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和家長交流,如何幫助家長更好的了解學生,讓學生更能關愛和體會家長的內心。
現在的家長很多時候只是為子女提供物質的保障,無暇顧及子女內心的成長;而子女出門在外,以各種方式享受著物質保障,無暇更無心與父母交流。雖然社會上道德底線是兒女要對老人盡贍養義務,但是我想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來講,尊重、關愛與心靈交流理應成為他們對于長輩的道德底線。
1.3 同輩——真誠互助與寬容友善
青年學生的情感是真摯而熱烈的。 但也應注意到,當面對競爭和利益時,同輩之間的情感又顯得有些脆弱,缺乏基本的寬容與友善,理智與思考。
對于同輩而言,大學生的道德底線不但要做到真誠互助,更要包括寬容友善,應該學會禮讓,學會為他人的成績送去真心的祝福,不然損人利己必將成為等待她們的深淵。
而對于情感,則更是應該為青年學生明確道德底線的問題。愛惜自己,尊重他人。每個大學生內心深處都有道德底線,只是受社會的誘惑、干擾而變得模糊不清,底線意識明顯弱化。對于情感,少數大學生正徘徊于道德底線,處于臨界狀態,有些行為已突破道德底線,有些行為直逼法律邊線,進入“交叉地帶”。校園周邊的小旅館問題應該足以給我們敲響警鐘。
1.4 課業——嚴謹誠信與精益求精
青年學生是很少將課業與道德鏈在一起,社會的大環境使部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弄虛作假,也許在他們的眼里只是一個玩笑之舉,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實質已突破了本應有的道德底線。
而做起學問來,也經常是心不在焉或是三分鐘熱血。面對相對寬松的大學學習氛圍,嚴謹治學的人已寥寥無幾;面對殘酷的就業壓力,能在競爭中堅持誠信的也是少之又少。
看著含金量越來越少,考試費用卻越來越高的各種資格證書;面對考試不給范圍就不知怎么復習的學生;我想說的是誠信嚴謹與精益求精的道德底線決不能被降低,這是一種學習力和執行力的底線,關系到學生做人的效率與質量。
1.5 工作——履行職責與創優爭先
青年學生們的職業道德底線關系整個社會未來的發展。企業對于學生并沒有過高的要求,只希望招聘來的員工踏實,講信用,可以創造價值??墒菍嶋H情況是,學生們要在企業先滿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之后,才考慮企業的的要求。所以,在指導學生就業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我們的個別學生像跳棋一樣,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崗位上跳來跳去,幸運的則找到了好的歸宿,大多數還是不幸的,在幾次跳槽之后,終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無數個畢業生成功就業的案例都說明一個道理,有真本事還能吃得了苦、安的下心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2.關于高等學校學生道德建設的幾點想法
2.1 以愛的力量感召學生
愛是道德建設的基礎,不論是高尚的道德還是道德底線都需要愛的保護。當學生們心中有愛的時候,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學會愛自己,懂得愛他人,當學習和生活中處處充滿愛的時候,學生們自然會多一份寬容、少一分計較;多一份尊重,少一分冷漠;多一分責任,少一分逃避;多一份誠信,少一分虛偽。我們的學生是善良的,我們應該帶領學生擺脫利益的驅使,用愛與責任去思考問題。
2.2 以正氣的力量鼓舞學生
“蒙以養正”是道德建設的核心,應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始終。“正”體現于態度、養成于細節、體現為方法, 我們應給學生配以足夠的正氣,以抵御走進社會后各種利益的誘惑。教師治學要正,從對課堂負責開始、從身邊的細節和小事開始;黨員和學生干部要正,從做學習和生活中的榜樣開始。
2.3 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
高等學校的學生正處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會讓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模式。而在高等學校的學生中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師哥師姐”一直就是“學弟學妹”心中的偶像,以高年級的學生為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德的底線要劃在教育者的心中,在用道德的底線告誡學生的同時我們更要把底線提升到標準的層次去引導和教育學生,當代大學生堅守道德底線固然必要,但不能長期生活在道德底線上。提升道德觀是改變現狀的主要出路。
對于社會——文明守紀與無私奉獻,對于長輩——尊重、關愛與心靈交流,對于同輩——真誠互助與寬容友善,對于課業——誠信嚴謹與精益求精,對于工作——履行責任與創優爭先,可以做不到見義勇為、舍己為人,但不可見利忘義、損人利己;可以提升不到精神的最高境界,但必須堅守道德底線;可以成不了頂天立地的英雄,但要認同人道和良知。高等學校學生道德底線的維護任重而道遠,需要廣大學生工作干部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并與時俱進的給予掌控,只有把握住底線,才能保證我們的青年學生朝著一個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成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