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前言
自有人類便有人居環境。經歷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階段,直到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環境。現代的趨勢不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著眼于環境的利用與塑造。20世紀末國際建筑師協會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紀“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設在綠色中”,足見城市綠化和園林在人居環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來發展的方向,則不僅在人居室內環境,更側重于人居室外環境。
本次研究采用實地調研為主,查閱資料為輔的方法的,對現今人居環境進行了研究, 探討如何充分體現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性,指出創建園林化的人居環境才是現今最佳的人居環境,重點從人居環境重要相關因素中的植物造景方面進行闡述,并結合濟南實地園林植物造景情況來探討說明問題。
2、植物造景與人居環境
園林是最佳人居環境,而園林環境的好壞取決于植物造景,所以我們創建最佳人類居住環境我們當前任務是把握好植物造景。植物造景設計應在尊重傳統、尊重科學的基礎上,摒棄原有落后的環境,注重生態及景觀設計。
2.1植物造景提高人居環境的生態性
2.1.1 綠地率和綠視率。設計時應合理分配園林諸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體)的比例關系,重點突出植物造景,同時充分利用植物覆蓋可以覆蓋的黃土,提高單位面積的綠地率和綠視率。
2.1.2綠地單位面積的葉面積系數。運用生態園林原理,植物造景原理,設計多層結構,喬木下加載耐陰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構成復層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可以得到最大的葉面積總和。
2.1.3物質、能量、信息的循環。在多層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過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代謝作用,實現無廢物循環生產;利用不同深淺的地下根,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質。在群落中適當多種女貞、槐樹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敵數量,從而達到利用天敵昆蟲,使環境不受藥劑污染的目的。
2.2植物造景豐富人居環境的景觀效果
2.2.1意境創造。園林中的意境可以通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來體現,其中園林植物產生的意境有其獨特的優勢,這不僅因為園林植物有優美的姿態、豐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麗的芳名,而且園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機體,是人們感情的寄托。
2.2.1.1利用優美的姿態:蒼勁古松——堅強不屈;青翠竹蘭——氣節虛心;傲霜寒梅——不畏強暴、無所畏懼。
2.2.1.2利用豐富的色彩:色葉木——秋的聯想;白花——寧靜、柔和;黃花——樸素;紅花——歡快、熱烈。
2.2.1.3利用美的芳名:合歡——合家歡樂;桃花、李花——桃李滿天下;桂花、杏花——富貴——幸福。
2.2.2植物配置。應該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
2.2.2.1空間處理。居住區除了中心綠地外,其他空間主要分布在住宅的前后,可以充分利用植物不同組合,高低錯落,打破原有的僵化格局,形成活潑、和諧的空間。根據植物的生態特性,適合于做上層栽植的植物:落葉喬木有銀杏、白蠟、欒樹、元寶楓、柿樹、杜仲、泡桐、刺槐、懸鈴木;常綠喬木有白皮松、雪松、華山松、蜀檜、側柏、油松等。適合于做中層栽植的植物:滿足于林下遮陰條件下的植物有雞麻、連翹、大木瓊花、紅瑞木、金銀木、麻葉繡線菊、棣棠;滿足于林下半陰條件下的植物有紫荊、太平花、珍珠梅、紅葉小檗、鋪地柏、紫穗槐;滿足于林緣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有黃櫨、西府海棠、紫葉李、紫薇、月季、榆葉梅、錦帶花、平枝木荀子牡丹等。適合于做下層栽植的植物有紫花地丁、金銀花、扶芳藤、草坪草、鋪地柏、常春藤等[9]。
2.2.2.2線形變化。植物配置時可以利用植物林緣線的曲折變化以及林冠線的起伏變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線融進曲線。一是在灌木邊緣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葉茂密載,使之形成一條曲折變化的曲線。二是孤植類栽植,在綠地邊緣跳出幾個孤植球,增加邊緣線變化。利用尖塔型植物如水杉、鉛筆柏、龍柏、檜柏、蜀檜等構成的林冠線起伏變化較強烈、節奏感較強;利用地形變化,是高低不多的植物也有相應林冠線起伏變化,這種變化交織柔和,節奏感較慢;利用不同的高度,職務不同樹冠構成的林冠線起伏變化,一般節奏感適中。
2.2.2.3季相變化。應該根據四季季相變化,選用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來表現四季植物景觀:春則繁花似錦,夏則綠蔭暗香秋則霜葉似火,東則翠綠常延。如蘇州四季花園中,春以櫻花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為主,點綴兩株柿子樹并配以紅楓;冬以臘梅、云杉為主,并穿插紅瑞木。整個四季園內以云杉及大葉黃楊互相連接,既滿足了景觀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緊扣了四季主題。此外,一個片、區域某棟建筑周圍可以突出某種植物特點,如四季花園中,楊柳閣以楊柳為主,櫻花園以櫻花為主;或者突出某個季節景色,或者春、或夏、活秋、或冬,如以展現秋景為主的植物群落可采用上層為銀杏+元寶楓、小葉白蠟+白皮松;中層為金銀木+紅王子+錦帶+小花溲疏;下層為鋪地柏+月季+林緣栽植+草坪,其中群落銀杏、元寶楓以黃金、橘紅色渲染秋景,紅王子錦帶沿林緣栽植,金銀木疏植于上層喬木稀疏光影之下,充實春、夏、秋景觀。
2.3人居環境植物造景發展趨勢。從最初簡單的幾株樹一片草的樓間綠地,到現在精心設計的主題花園和組團綠地,我國的居住環境綠化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不斷走向完善,在居住區工程建設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年來,人們一方面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對生活舒適度的要求仍在提高,為了順應要求,居住區環境綠化呈現出人性化和生態化兩大趨勢。
3 濟南人居環境中的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在人居環境中起著積極作用,在園林綠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能隨時間季節的變化向人們展現豐富的形態變化和色彩變化 ,而且它具有吸塵、防噪 ,凈化空氣 ,維持生態平衡等有益功能。筆者對濟南市大明湖公園、趵突泉公園、千佛山風景區、植物園和部分綠地廣場植物造景的特點及應用效果進行了調查 ,分析了濟南人居環境運用植物造景的特點 ,并提出了進一步提高植物造景水平的建議。
3.1濟南的自然條件與造景植物的選擇。濟南市位于北緯36 度、東經117度 ,屬大陸性氣侯 ,春季干燥多風 ,夏季酷熱多雨 ,冬季寒冷 ,溫度升降劇烈。年平均溫度13.7 ℃,極端低溫 -19.7 ℃,年平均相對濕度57.3 ℃。土壤為石灰質沖積土 ,pH7.6~8.0。自然植被類型屬溫帶落葉闊葉林。污染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硫,近年來出現過酸雨。粉塵嚴重 ,自然植被特別是常綠樹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傷害。
植物造景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坪來創造景觀。不同的植物種類具有不同的生態習性和生物學特性。在運用植物造景中要根據不同植物對環境要求的特點 ,因地制宜 ,適地適樹 ,才能使造景植物生長健壯 ,創造出美麗動人的景觀。例如著名觀賞樹木海棠花(Malus micromalus Makino),喜光、耐旱、耐寒、忌水濕。如在趵突泉公園照相室東邊栽植的 11株海棠花 ,其中 4 株栽于廣場上 ,株距 4~5m,通風光照都很好 ,因此生長旺盛;另外 7株靠近墻處栽植 ,株距平均 2m,地面有一水門經常處于潮濕積水狀態 ,因而這幾株海棠長勢甚差 ,根部腐爛嚴重 ,有的已經死亡。
另外 ,如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為喜光樹種。濕潤的海洋性氣候適生于溫暖區域 ,在沙質排水良好的腐殖質中性壤土上生長良好。因此栽植在濟南一些路段上的黑松 ,由于氣候和土壤條件不能滿足其生長要求 ,栽植后出現葉面發黃 ,逐年衰敗最后死亡。但栽植在濟南市歷山路段的法桐卻長勢旺盛 ,濃蔭匝地。由此看來選擇樹種是植物造景的前提。
3.2 植物造景的藝術性
濟南是一個文化古城 ,南依泰山北臨黃河 ,城內泉池星羅棋布 ,園林植物配置注重與山水 ,泉池 ,奇石的結合 ,構成了一幅幅泉城特有的生動畫面。
3.2.1 植物與水體的結合。水是濟南市最具特色的造景素材。如大明湖公園 ,在湖邊栽植垂柳 ,湖中局部用荷花 ,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獨特美景。趵突泉公園里的漱玉泉是一個自然式的泉地 ,植物的配置采用自然種植手法 ,以常綠樹為主 ,東面是高聳挺拔的雪松 ,南面是蒼勁虬曲的黑松 ,配以迎春、鳳尾蘭高低錯落與山石相結合 ,烘托出泉池的自然景觀。而該公園的楓溪 ,則以姿態瀟灑的紅楓與水面相映成趣而得名。溪旁的植物配置突出了春秋兩季的特色。北岸以垂柳碧桃為主 ,并配以常綠樹及灌木 ,春季桃紅柳綠花影婆娑。溪中的月島是楓溪觀賞視線的焦點 ,還起著分隔空間、加強景深、豐富層次的作用 ,植物配置突出秋季景觀 ,白皮松作為常綠的背景 ,配以紅楓、柿樹、山楂等秋季觀葉、觀果樹種 ,在濃綠的白皮松襯托下展現出一幅迷人的秋
3.2.2植物與山石的結合。用自然山石與園林植物相配組景是濟南園林中常見的造景手法 ,常用植物有松、竹、芭蕉、藤本植物、衛茅及菊花、書帶草等。如趵突泉公園,進入東門轉過石橋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山巒起伏 ,溪流環繞、林木蔥蘢的開闊景區。該景區主要以雪松為背景 ,以翠竹和太湖石組成畫面 ,太湖石前用紫葉小檗做底襯。植物配置簡潔素雅 ,四季可觀 ,更好地襯托了太湖石的美。
3.2.3植物與建筑物相映成趣。合理地運用植物襯托建筑物可起到相得益彰 ,相映成趣的效果。如李清照紀念堂是以展覽李清照生平事跡為主的園林式庭院 ,在突出以建筑物為主題的前提下 ,植物選擇了李清照詞中所詠頌的海棠、芭蕉、桂花、竹子、蠟梅等 ,創造了一個與女詞人氣質相符典雅脫俗的意境 ,情景交融 ,感人至深。而在萬竹園西花園長達50 多米的東墻下 ,則采用了自然山石壘成的種植池 ,時斷時續 ,栽上叢叢修竹 ,構成一幅粉墻綠竹動態的翠竹園。在建筑物的角隅栽植一叢芭蕉、一叢菊花 ,也可成為生動的小景 ,使其變得生機盎然。
3.2.4植物的色彩和季相變化。園林植物有著豐富的色彩 ,即使同一種顏色也有明暗之分 ,葉色還常隨季節而變化 ,觀賞花木的花色更是豐富多彩。千佛山風景區 ,山坡上采用欒樹與合歡配植 ,兩者花期相近 ,一紅一黃、甚為可觀。環城公園黑虎泉綠化帶 ,運用了紫葉李的紫色與五角楓的黃色、垂柳的淺綠、黃楊的濃綠相配 ,組成一個色彩豐富的畫面。在花木的色彩運用上 ,注重一種花色的大筆渲染 ,形成了熱烈的氣氛 ,如植物園大片的碧桃林、百花公園的白玉蘭路和趵突泉公園的櫻花路。環城公園的東護城河 ,則以表現植物不同季相風貌為主題建成了四季花園。春景區在起伏的地上種植迎春、丁香、連翹、榆葉梅、碧桃、海棠等春季開花的樹種 ,點出春花爛漫的主題。夏景區主要配置花石榴、紫薇、凌霄等夏季花木 ,并加植白蠟、國槐、毛白楊和合歡等落葉喬木 ,寓意“夏木蔭蔭正可人”。秋景區主要種植黃櫨、三角楓、黃連木、銀杏等秋季葉色變化較大的樹種以及柿子、山楂等秋實樹種;配以油松、檜柏等常綠樹種;綴以翠、千頭菊等秋季花卉;同時利用地形的高低分層布置達到層林盡染的效果。冬景區主要配置以雪松、檜柏、黃楊為主的常綠樹 ,還有蠟梅及叢植散植的竹子 ,突出冬季景觀[15]。
3.3 建議
對如何進一步提高濟南市園林的植物造景水平 ,創建更好的人居環境,提出以下建議。
3.3.1突出濟南園林植物運用特色。濟南園林 ,水多、石美 ,植物與山石水配合,形成一幅幅具有濟南特色的園林景觀 ,今后應繼續保持和發展這一特色。要重視植物在美化環境 ,改善環境 ,健全生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防止不切實際地增加建筑物 ,占去有限的綠地面積。在學習外地綠化經驗 ,在廣場、庭院種植草坪的同時 ,不要忽視大樹對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 ,根據濟南夏季氣候干燥酷熱的特點 ,冠大蔭濃的大喬木應是道路、廣場及庭院綠化的首要選擇。
3.3.2發展鄉土樹種 ,引進馴化外地植物 ,豐富植物景觀。我國植物資源豐富 ,喬灌木種類 8000 多種 ,而用在園林植物造景上露地栽培的植物種類卻較貧乏。濟南市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 ,露地栽培的植物也僅400 余種 ,其他公園都不超過 200 種 ,還需要努力豐富園林植物種類。鄉土樹種適應性強 ,生長健壯 ,在濟南園林植物造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應首先選用。開發利用當地野生觀賞植物資源 ,既能豐富園林植物種類 ,又能突出地方特色 ,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 ,還應大量引進和馴化外地植物種類 ,對適合濟南地區生長且觀賞效果好的種類進行引進、繁育和推廣。
4結語
通過本次論文研究,我了解了良好的人居環境必須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建設適宜的人居環境時,我們大多在建立良好的園林空間;了解了植物造景在人居環境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所以說我們要科學的藝術的運用植物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亮明,趙小平,王亞娟.園林規劃設計.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
[2]張元端.中國人居環境 從理論到實踐的思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88
[3]余樹勛.園林美與園林藝術.中國建筑出版社,2005:1
[4] 劉宇.景觀園藝造景設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