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生活垃圾填埋場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設施,生活垃圾填埋場的運營、管理,對于環境衛生有著很大的影響。當前,國內一些生活垃圾填埋場的運營管理現狀并不能令人滿意,存在著人員流動性過大、填埋作業無序進行、管理工作薄弱等問題。該文將研究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管理現狀,并就提升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管理水平探尋對策。
關鍵詞:生活垃圾填埋場 運營 管理 現狀 對策
目前,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已超過21520.9萬t/年,北京市每年要產生920多萬t生活垃圾,上海市每年要產生743萬t生活垃圾垃圾,江蘇省每年要產生1730多萬t生活垃圾,浙江省每年要產生1450多萬t生活垃圾,山東省每年要產生1600多萬t生活垃圾。這數以億t計的生活垃圾,采用填埋的方式處理仍是目前的主要處理方式之一。今天,全國677座城市有547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專門負責處理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每天30萬t[1]。
1 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管理現狀
1.1 處理方式較為簡單
現階段,生活垃圾填埋場對于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仍然較為簡單,往往僅限于填埋,這種處理方式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影響的風險。
1.2 人員流動性過大
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場工作條件較為惡劣,惡臭熏天,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工作強度大,造成許多工作人員頻頻跳槽,人員流動性過大。最后繁重的作業任務只好交付給一些不怕苦、不怕臟的農民工,但他們的學歷程度往往只有初中或小學學歷,很難做好各項業務[2]。
1.3 填埋作業無序進行
一些垃圾填埋場對城市生活垃圾開展填埋作業時,因為缺乏填埋作業規劃,往往無序進行。向任何一個方向攤鋪堆積成山的垃圾,卻沒有進行分層攤鋪、壓實,因而無法進行消毒覆蓋,導致大面積的垃圾裸露在露天環境下,孳生蚊蠅,散發惡臭。
1.4 管理工作薄弱
有的垃圾填埋場管理工作不到位,沒有詳細、完善的運管管理資料;有的垃圾填埋場內部環境又臟又亂,道路被垃圾阻斷;有的垃圾填埋場作業人員未穿戴安全、防護用品便進行填埋作業;有的垃圾填埋場無法制止附近村民拾荒,垃圾車只要一開進場,便有許多村民蜂擁而上爭搶垃圾;有的垃圾填埋場沒有設置必要的安全標示牌、警告牌[3]。
2 探尋提升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與管理的對策
2.1 爭取運行經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垃圾填埋場必須理直氣壯地維護自身的權益,必須向上級主動申請財政預算安排,必須確保垃圾處理、運費費用已經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安排計劃;必須確保財政足額定時撥付。
2.2 完善垃圾填埋場各項設備
生活垃圾填埋場必須主動完善各項設施。就防滲設施來說,必須確保防滲膜、土工布焊接、縫合牢固,邊坡防滲層必須覆蓋30cm以上的黃土保護層或替代土工材料,在填埋臨近邊坡3m以內作業時派專人指揮機械作業,以確保防滲層不被破壞。發現防滲膜、土工布出現破損,必須及時修補、焊接、縫合,必須按規范密度設置填埋氣導排設施,確保填埋氣體可以排出[4]。填埋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氮、氡、硫化物、氨,填埋氣體的溫度往往高達43℃~49℃,高位熱值往往達到15630~19537kJ/m3,如不能及時排出填埋氣體,有可能釀成嚴重事故。
推薦閱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監管現狀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