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為促進城鄉經濟共同繁榮發展,我國提出新型城鎮化戰略,新疆小城鎮也發展的如火如荼。本篇小城鎮規劃論文分析新疆小城鎮建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認為吐魯番地區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并提出吐魯番經濟開發帶示范區生態建設規劃,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
推薦期刊:《小城鎮建設》創刊近30年來,竭誠為中國小城鎮發展服務,見證并記錄中國小城鎮建設的發展歷程。辦刊質量得到業界的充分肯定。成為各級政府領導、小城鎮建設工作者了解小城鎮大政方針、熱點工作、研究交流、展示成果的窗口,也是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了解小城鎮學術動態、發表研究成果、參與建設實踐的優秀平臺。為各級政府部門、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科研機構、設計院校及開發、施工單位提供政策導向、了解各部委動態、判斷行業發展方向提供權威參考和幫助。
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就不斷有“小城鎮,大戰略”的提法,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化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發展小城鎮的重要性。這實際上對小城鎮在城鎮化戰略實施中的重要性和地位進行了定位,說明發展小城鎮不僅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的重要途徑,而且是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的“特色”所在。 2002年10月,黨的十六大又把加快城鎮化進程確定為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一項主要任務,并對如何建設好小城鎮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導向。
1.新疆小城鎮建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新疆當前的小城鎮建設,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出現了規劃不合理、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資源過度開發、土地浪費、重復建設、生態環境惡化、城市污染嚴重及能耗過大、監管不力等問題,且有愈演愈烈的態勢。因此,我們必須從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對小城鎮的生態建設重新加以審慎認識并進行規劃。
目前小城鎮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要徹底改變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恢復的情形。在以往的理念中,城市快速發展建設與生態建設是相對立、相矛盾的,如毀林、退草還牧、占用農田、建造大型建筑、大量開采石油及地下水而又未能及時補給等。
下面以新疆吐魯番經濟開發帶為例闡述新疆如何進行生態建設規劃:
2.吐魯番概況
吐魯番地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在北緯41。12’--43。40’,東經870 16’--910 55’之間,吐魯番地區為一市兩縣,分別是吐魯番市、鄯善縣、托克遜縣,街道辦2個,鎮10個,鄉15個,民族鄉1個。吐魯番地區總人口有60.06萬人,城鎮人口43.26萬人,鄉村人口16.8萬人。這里全年日照時數為3000-3200小時左右,全年平均氣溫13.9℃,高于35℃的炎熱日在 100天以上。日溫差和年溫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長期達210天左右。由于氣候炎熱干燥,這里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有16.4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0毫米以上。
3.吐魯番經濟開發帶示范區生態建設規劃
3.1行政區劃與地理位置
示范區分為兩個組團,第一組團位于葡萄溝鄉內的“葡萄溝”沿線一帶,距吐魯番市8km,經十多年規劃建設已形成城郊農業格局。形成以“葡萄”為主要內容的旅游農業產業結構體系,包括嘗試農業、民間休閑娛樂、民俗居住等為一體產業結構形式,是吐魯番地區旅游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并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區距吐魯番市18km,距葡萄溝鄉lOkm,總規劃面積12000畝,常住人口300~400戶.1200--1500人。結合新疆城郊旅游高效生態農業規劃研究課題,政府選用此區為課題研究示范區,以利更好指導規劃建設。
3.2示范區規劃研究與實施指導思想
根據示范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和曰標,經分析研究確立以下規劃實施原則:
第一,充分利用示范區的水土、光熱資源,建立與旅游、高效、生態農業相關的農業結構系統,構建農業生產與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相統一格局,并形成局部農業產業結構鏈的銜接,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二,重視示范區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立農業生態景區要素,應利用科學的規劃與組合手段,把氣候意識帶入每一個規劃層次上,實現節能降耗,建立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局部小氣候創造的配置構成體系,在實現各自“包容性”的同時,建設具有生態意義上的“綠”實現“大地園林化”。
第三,重視地區傳統旅游農業對示范區的影響與輻射作用,并按各自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確立農業示范區旅游服務內容,使旅游農業區域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和發展。這就是‘‘城市一城郊一農村”一體化構成模式。
第四,注重傳統文化與時代氣息相結合,體現吐魯番的人文、習俗特征,同時應體現時代風貌與時代精神,將傳統地方文化、人文與改革開放的時代特征相統一,對此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仿生主題;(2)現代科技的主題
3.3功能分區與總體布置
根據對新疆城郊旅游農業的規劃研究與發展模式,結合示范區的具體條件及上述規劃原則,我們在示范區內設置高產葡萄種植園區和休閑觀光園區。
3.4示范區規劃建設與配套技術
根據示范園功能分區與總體布局的特點,為更有利突出各園區的功能特點和有利于功能的擴展與整合,實現高效節能之目的,對各園區實施方案如下:
根據種植與管理相匹配的原則,按每個農戶50畝為種植單元,并構成一個組團,組團之間以綠色廊道分隔,即可作為生產管理運輸交通之用,還可作為休閑園道。組團內部以條帶方式種植葡萄,并與綠色廊道相聯系,這種方式既能體現葡萄種植生產便利,又為休閑游覽打下了基礎。每一個種植組團接近“方形”,對于節省灌溉管線長度和管線布置均帶來便利。
3.5高效、節能的灌溉方式選擇
目前新疆常用的灌水方式主要有常規的地面灌方式(包括畦灌、溝灌、膜上灌等)、噴灌、微灌(滴灌、微噴灌)等。項目區灌水方式主要依據是項目區的氣候、土壤、作物及各種灌水方法的適用條件等進行選擇的。
由于吐魯番特殊的氣候條件,顯然,采用噴灌會產生較大的漂移、蒸散損失,起不到節水的作用,不宜采用。
而微灌技術相對于地面灌和噴灌技術來看,微灌屬于局部灌溉,適用于所有作物、地形和土壤,是目前世界上最節水的一種灌溉技術。目前常用的微灌技術主要是滴灌和微噴灌,由于項目區主要種植葡萄,因此,項日區灌水方式采用滴灌。3.6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進行城郊旅游高效農業規劃
二、干旱荒漠生態區葡萄種植與滴灌技術的結合
三、旅游、生態、民俗文化農村居住建筑的設計
在這大量干旱區農村居住建筑調研的基礎上,經理論分析、總結,提出了旅游生態居住建筑的空間體系構成,這就是:(1)高窄形院落空間體系構成;(2)地下、地上空間體系構成;(3)厚重墻體構成體系;(4)被動太陽能利用體系
4.新疆進行生態建設規劃的建議
(1)新疆的小城鎮的發展相對滯后,在進行新疆小城鎮生態建設規劃應遵循的原則包括尊重歷史、突出當地地域化特色、以人為本、資源優化、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原則,還必須有保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協調統一的原則。
(2)在進行新疆小城鎮生態建設規劃時適合并可以應用的規劃方法是城鄉空間生態整體規劃、基于生態平衡、基于環境承載力的規劃方法等。
(3)在進行新疆小城鎮生態建設規劃的實施時要注意從實際出發,遠期近期規劃相結合,合理功能分區,突出各地特色,合理集約用地,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用水與調水、配水相結合,注重生態優先及補償,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及技術配備,并提高監管效率及法律約束力。
(4)選擇適宜于新疆生長的耐寒、耐旱、耐鹽堿的植被,如尤檉柳、沙棗、梭梭柴、沙冬青、胡楊、鹽生白刺等物種較多的植物屬。
(5)在進行新疆小城鎮生態建設規劃中積極推進建設生態產業園、農業產業園、生態住宅小區、生態住宅及綠色住宅,這有利于小城鎮生態建設規劃的推進。
(6)主管城鎮建設的領導干部及政策決策者更應重視生態小城鎮的建設與規劃。
將生態建設融入小城鎮的發展大計中,在不破壞其原有自然資源的同時完成城市建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更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鎮建設。
參考文獻:[1】倫海,徐敏,小城鎮的生態建設[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3,31 (5):21-23[2]付曉東.中國城市化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新華出版社,2 005年5月[3]楊智.世界城市化的四大基本規律[J].漢江論壇,2001[4]章仁彪,中國城市化戰略與和諧社會構建[M].中國城市評論第一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 2月[5]劉勇.中國城鎮化戰略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1 0月[6]孫雅靜.“城鎮化”與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0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重要攻關課題(編號:980108001-04-03),新疆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工程重點學科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