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事業單位養老保中的基本類型和啟示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保險時間:瀏覽:

  這篇養老保險論文投稿發表了事業單位養老保中的基本類型和啟事,論文探討了國外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類型,不斷完善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從中尋找單位養老保險的改革啟示,并概述了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基本情況,有利于推進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養老保險論文投稿

  【關鍵詞】養老保險論文投稿,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要求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至此,我國實行了幾十年的公務員由“公家”養老的制度正式宣告結束。

  一、國外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類型

  根據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SSA)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近80個國家對公務員實行了單獨的養老保險制度,占已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國家總數的45%。由于每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傳統上的情況各有不同,社會保障制度也各有其獨特的模式。從總體上來看,公務員的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可分為單一型、復合型、統一型以及過渡型。

  1.單一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單一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繳費方式、給付標準和條件都與職員的養老保險制度存在較大差異,公務員并不參與針對其他職員的商業養老保險,而是由政府為公務員制定相對獨立的養老保險制度。這種養老保險制度根據公務員個人是否需要繳費,又可以分為現收現付型和基金積累或部分積累型。

  (1)現收現付型。現收現付型的代表國家是法國。法國為公務員設計的保險制度稱為特殊保險制度,主要為公務員、職業軍人、地方公共機構人員、礦工、海員等提供服務。其主要的資金來源是國家財政,養老保險不要求公務員個人繳費。但是,這類國家的養老金給付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

  (2)基金積累或部分積累型。在這種類型中,會建立專門的公務員養老基金,實行完全積累和部分積累,公務員個人須按比例繳納一定費用。比如美國紐約、加利福尼亞等州的公務員養老基金,這種類型在治理、投資以及籌資方面不受聯邦政府的直接管轄。

  2.復合型養老保險制度復合型養老保險制度是指公務員除了參加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外,還有專門的補充職業年金,這種部分統一的制度模式被很多發達國家的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所采用。例如英國采取補充養老金的制度,為退休公務員提供額外的養老保險待遇。日本的養老保險制度由國民年金制度和共濟年金制度共同組成,其中共濟年金是在由國民參與的國民年金的基礎上提供給公務員所獨有的同收入相關聯的養老金。

  3.統一型養老保險制度公務員與其他就業者實行完全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采取這種模式的國家大多在上個世紀進行了養老金結構的基本改革,建立了由私營機構管理強制性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其中以智利為代表,國家的公職人員參加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雇員的養老制度沒有本質的差異。

  4.過渡型養老保險制度這種制度以美國為代表,是由單一型養老保險向復合型養老保險過渡的一種制度。美國的公務員退休金計劃建立于1920年,而全社會養老金制度大約在1935年左右才建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跑在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前面,大多數參加了公務員退休金計劃的政府雇員因此沒有加入社會養老金制度。1986年美國制定了新的公務員退休制度,主要是由政府社會保障養老金、公共部門退休金計劃、聯邦節儉儲蓄計劃三部分共同構成。自此改革后,美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架構與美國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架構基本趨于一致。

  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基本情況

  2015年1月,國務院下發《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要求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2015年3月,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下發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出臺養老保險工作實施辦法,為有序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縱觀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有如下特點:

  1.參保范圍與國外將公務員養老保險的參保范圍僅界定為公務員不同,我國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參保范圍除了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以外,還擴大到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

  2.繳費基數及年金政策按照國外養老保險基本類型的劃分,我國的公務員養老保險是介于“單一型”與“復合型”之間的一種養老保險體系。一方面,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游離于現行的企業保險之外的一套單獨體系,有專門的基金來統籌,并且要求職工個人繳費,因此,從原則上講,它應當屬于“單一型中的基金積累或部分積累型”的養老保險。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還必須建立職業年金作為補充,且職業年金要求單位和個人按一定比例進行繳費,即屬于“復合型”養老保險的范疇。據此可以推斷,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在形成之初,是綜合考慮我國的現實情況,結合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先進經驗而建立的一套完備的體系。

  3.改革前后養老保險政策的合理銜接與美國的“過渡型”養老保險體系不同,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雖然起步較晚,但仍要求與舊有的保險體系(如企業養老保險、原有試點政策)合理銜接,確保政策的統一規范。

  4.改革前后待遇水平的合理銜接“立足增量改革,實現平穩過渡”是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總體原則,在此基礎上,根據參加工作的時間不同,將全體工作人員分為“老人”“中人”和“新人”,并制定相應的養老金計算辦法。

  5.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是,退休年齡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而延長,如美國的退休年齡從65歲延長到67歲,德國從60歲延長到65歲。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2015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機關事業單位縣處級女干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退休年齡問題的通知》,延長女性縣處級干部及高級專家的退休年齡。想要通過政策手段延長退休年齡,將養老金的支付風險轉嫁到后代身上,緩解基金支付壓力。

  三、國外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啟示

  1.合理籌資,共擔責任政府、機關單位和個人三個主體共同籌資,共擔責任,這是能保障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財務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現今大部分國家是由多方聯合籌集資金,提倡責任共擔的原則。在美國,聯邦公務員按工資總額的6%繳納養老保險,同時還實行賬戶積累制,公務員本人按不超過工資10%的比例儲蓄,政府則為公務員個人儲蓄帳戶提供補貼,最高可以達到5%。目前中國的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也開始借鑒國外的經驗,建立起共擔責任的籌資機制。這種機制一方面減輕了財政的負擔,另一方面提高了個人的責任意識,在此基礎上實現權利與義務的結合,使之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促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在正確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2.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從國外公務員養老金待遇來看,大多數國家的公務員養老金待遇要高于普通雇員。例如日本、加拿大等國的公務員養老金水平比企業要高得多,另外一些國家公務員的養老金水平也不同程度地高于企業職員。在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實行標準化繳費,即根據崗位和薪級確定繳費基數,并按照當地平均工資實行300%的限高和60%保底政策,獎勵性績效并未納入繳費基數。

  這個政策有助于保障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相同層次人員養老保險繳費的平衡。但由于目前企業保險的繳費基數實行的是全口徑收入,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行的是部分工資納入繳費基數范疇,這勢必會造成企業保險的繳費基數比機關事業保險的繳費基數高,這也就意味著在基本養老金的計發上,雖然機關事業保險有職業年金作為補充,但由于職業年金沒有統籌基金的調節,企業保險的退休待遇必然會高于機關事業保險。對此,各國都推出例如適度降低替代率,進行工資制度改革等相應的措施來平衡公務員與普通職員之間的待遇差別,努力實現不同職業群體之間的公平性。所以,在后一階段中,如何在養老保險改革中促進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結合,是決定我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3.制度并軌,多層融合一方面,我國公務員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以和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實行全社會城鎮勞動者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樣有利于勞動力在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自由流動,維護社會公平。另一方面,公務員的職業年金制度可以自行分離,建立有別于企業的職業年金制度,體現公務員制度的穩定性和特殊性。這樣做可以減少改革的阻力,有利于推進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參考文獻:

  [1]李陶:《“老齡化”社會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出路》,《領導科學論壇》2015年第4期。

  [2]鮑艷秋:《國外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比較研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年學位論文。

  [3]金赟:《養老保險雙軌制歷史沿革與改革路研究》,《浙江學刊》2015年第1期。

  [4]介燕菁:《淺談我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科學論壇》2015年第5期。

  [5]龍玉其:《不同類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比較研究——以英國、德國、新加坡為例》,《保險研究》2012年第7期。

  作者:袁園

  推薦閱讀:保險研究雜志收錄什么類型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州市| 尚义县| 贵德县| 巴林右旗| 商丘市| 勃利县| 调兵山市| 井陉县| 旬邑县| 德江县| 阳高县| 扎囊县| 公安县| 迭部县| 句容市| 眉山市| 安徽省| 巫溪县| 白银市| 阜阳市| 赣州市| 泸溪县| 娄底市| 高唐县| 南江县| 卢湾区| 大安市| 广平县| 东安县| 清徐县| 长阳| 武汉市| 阿合奇县| 重庆市| 浮山县| 三江| 雅江县| 鹤庆县| 新昌县| 大冶市|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