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泡桐品種生長量差異及不同種植密度對泡桐幼林生長影響的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園林學時間:瀏覽:

  摘 要: 為研究不同泡桐品種在湖北低山丘陵區(qū)的生長適應性及不同造林密度對泡桐幼林生長量的影響,在京山市虎爪山林場對6個不同泡桐品種1 a生苗期生長量及3種不同造林密度的泡桐幼林生長量進行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表明:中桐1號表現(xiàn)最為優(yōu)良,與9501相比,胸徑生長量提高51.38%,樹高生長量提高37.56%;造林密度對泡桐胸徑和樹高生長量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胸徑和樹高生長量均隨種植密度增大而降低。

  關鍵詞: 泡桐;品種;種植密度;生長量

河北林業(yè)科技

  《河北林業(yè)科技》(雙月刊)是河北省唯一的國內(nèi)公開發(fā)行的綜合性林業(yè)科技刊物,自1973年創(chuàng)刊以來,深受省內(nèi)外林業(yè)科研部門、生產(chǎn)單位及林業(yè)院校的歡迎。

  泡桐Paulownia是中國特有的重要的優(yōu)質(zhì)速生用材樹種之一,在國內(nèi)25個省市自治區(qū)有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1]。因其具有分布廣泛、種質(zhì)資源豐富、優(yōu)質(zhì)、速生、繁殖容易、適應性強、用途廣泛并適于農(nóng)林復合經(jīng)營等優(yōu)良特性,而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2]。湖北是泡桐原生產(chǎn)地之一,野生泡桐資源豐富,分布有毛泡桐P.tomentosa、白花泡桐P. fortunei等6種1變種[3];鄂西是中國泡桐的分布中心、多度中心、多樣化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4]。湖北省作為泡桐最佳適生分布區(qū),泡桐栽培歷史悠久,至2009年湖北省泡桐人工林栽培面積近1.33萬hm2,咸寧、荊門、黃岡、黃石、荊州、鄂州等地區(qū)為主要栽培區(qū),其中咸寧地區(qū)種植面積最大,占全省種植面積的58%以上[5]。然而,泡桐優(yōu)良無性系選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適宜南方地山丘陵區(qū)栽培的泡桐優(yōu)良品種缺乏系統(tǒng)研究,湖北省在泡桐良種選育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基本上處于林農(nóng)自發(fā)種植或者企業(yè)從外地引種后直接栽培[6]。目前,湖北省內(nèi)廣泛栽培的泡桐品種多為9501,品種單一,且由于管理經(jīng)營不善,盲目引種,造成品系混雜,部分人工林生長不良,產(chǎn)量低,效益差,嚴重阻礙了泡桐產(chǎn)業(yè)在南方的發(fā)展。本研究從國家泡桐中心引進中桐1號,中桐3號,中桐5號,01-23,9502等5個品種作為試驗材料,以9501作為對照,對其苗期生長情況進行研究,擬篩選出最適宜在湖北省低山丘陵區(qū)生長的

  泡桐品種,同時也對不同造林密度泡桐生長情況進行比較分析,以選出最優(yōu)種植密度。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湖北省京山市虎爪山林場石板山,東經(jīng)112°55′35″,北緯31°01′07″;海拔350~400 m,坡度20°,東北坡,為典型的低山丘陵區(qū)。土壤為黃壤,結(jié)構疏松,呈弱酸性,土層厚度大于60 cm,石礫含量約35%。該區(qū)處于鄂中丘陵至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勻,常有旱澇發(fā)生;氣候年差較大。年平均氣溫16.3 ℃,極端最高氣溫40.3 ℃,極端最低氣溫-6.2 ℃。日照總時數(shù)1 970.5 h,年平均降水量1 179 mm,年降水日數(shù)104~130 d。原為杉木林地,2016年春天采伐,秋季開辟成苗圃地。

  1.2 試驗材料與方法

  參試品種有中桐1號,中桐3號,中桐5號,01-23,9502及對照9501等6個泡桐無性系品種,均為1 a生根繁苗,由國家林業(yè)局泡桐研究開發(fā)中心提供。品種比較試驗栽培密度為株行距為1 m×5 m。

  密度對比試驗設置品種(A)和密度(B)兩因素,其中品種設置中桐1號(A1)和01-23(A2)兩個品種,密度設置B1 1 m×5 m(2000株/hm2)、B2 5 m×5 m(400株/hm2)和B3 4 m×8 m(313株/hm2)3個處理,采用雙因素列區(qū)設計,3次重復;其中1 m×5 m密度的數(shù)據(jù)采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數(shù)據(jù)。

  2018年3月下旬造林。定植后平茬,4月下旬抹芽,只留1株,不施肥,不澆水,任其自然生長。2019年1月下旬對泡桐苗木的胸徑及樹高進行調(diào)查。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胸徑生長量差異分析

  對6個品種泡桐胸徑生長量進行調(diào)查分析(表1)。可以看出,中桐1號胸徑生長量最大,平均胸徑達3.83 cm,其次是中桐3號,平均胸徑為2.90 cm,9501的生長量最小,平均胸徑僅為2.53 cm。最大胸徑出現(xiàn)在中桐1號,胸徑達5.5 cm,最小胸徑出現(xiàn)在中桐3號,僅為1.5 cm,最大胸徑與最小胸徑的差值達4 cm。中桐1號胸徑生長量顯著大于(P<0.05)其他5個品種的胸徑生長量,而中桐3號等5個品種間胸徑生長量無顯著差異。

  2.2 不同品種樹高生長量差異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泡桐品種間樹高生長量差異較大,中桐1號樹高生長量最大,平均樹高為2.93 m,其次為9502,平均樹高為2.78 m,9501樹高生長量最小,僅為2.13 m。樹高最大值出現(xiàn)在中桐1號,樹高達4 m,最小值出現(xiàn)在9501,樹高僅為1.5 m。中桐1號樹高生長量顯著高于(P<0.05)中桐3號、中桐5號、01-23和9501,9502樹高生長量顯著高于(P<0.05)中桐5號、01-23和9501,中桐1號與9502,中桐3號與9502之間無顯著差異。

  2.3 不同栽培密度胸徑生長量差異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處理間胸徑生長量差異較大。其中A1B3處理平均胸徑生長量最大,達6.28 cm,顯著大于(P<0.05)其他處理組;A2B3處理組也顯著大于(P<0.05)A1B1、A1B2、A2B1、A2B2等4個處理組;A2B1處理組平均胸徑最小,顯著小于(P<0.05)其他所有處理組。中桐1號和01-23在3種不同栽培密度下,胸徑生長量均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P<0.05),胸徑明顯隨栽培密度降低而增大,中桐1號和01-23栽培密度為4 m×8 m時胸徑生長量均為最大,顯著大于(P<0.05)密度為1 m×5 m和5 m×5 m時的胸徑生長量。

  2.4 不同栽培密度樹高生長量差異分析

  由表4可知,不同處理間樹高生長量差異較大。其中A1B3處理平均樹高生長量最大,達4.17 cm,顯著大于(P<0.05)其他處理組;A2B3處理組也顯著大于(P<0.05)A1B1、A1B2、A2B1、A2B2等4個處理組;A2B1處理組平均樹高最小,顯著小于(P<0.05)其他所有處理組,這與不同處理對胸徑生長量變化相一致。中桐1號和01-23在3種不同栽培密度下,樹高生長量明顯隨栽培密度降低而增大,01-23在3種密度間,樹高生長量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中桐1號栽培密度為4 m×8 m時樹高生長量極顯著(P<0.01)大于栽培密度為1 m×5 m和5 m×5 m時的樹高生長量,但栽培密度1 m×5 m和5 m×5 m之間樹高生長量無顯著差異。

  3 結(jié)論與討論

  (1)9501品種為毛泡桐與白花泡桐雜交的F1代,由國家林業(yè)局泡桐研究開發(fā)中心選育而成,具有樹干通直圓滿,速生,自然接干能力強等特點[7]。本試驗引進中桐1號、中桐3號、中桐5號、01-23、9502等5個泡桐品種,栽培1年后,其胸徑、樹高生長量均明顯優(yōu)于9501。其中以中桐1號表現(xiàn)最為優(yōu)良,與9501相比,胸徑生長量提高51.38%,樹高生長量提高37.56%。馮延芝等人[8]的研究也表明01-23品種在南方丘陵區(qū)其胸徑、主干高、材積等指標均顯著高于9501。

  (2)泡桐胸徑和樹高生長量均隨種植密度增大而降低,種植密度為4 m×8 m時中桐1號和01-23胸徑和樹高生長量均明顯最大。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造林密度對泡桐胸徑、冠幅、單株材積、蓄積量有極顯著影響,其中,胸徑、冠幅、單株材積與密度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泡桐林分平均胸徑隨造林密度的增加而減少,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較為相似[9]。

  (3)本試驗目前只測定了1年的數(shù)據(jù),不同品種間及不同栽培密度間后期生長是否存在差異還不能做出最后的結(jié)論,這有待于以后長期觀測完善數(shù)據(jù)。

  參 考 文 獻

  [1]趙陽,喬杰,王保平,等.南方低山丘陵區(qū)泡桐無性系生長和干形綜合選擇[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7,39(9):32-40.

  [2]泡桐修枝促接干技術及其效應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

  [3]傅書遐.湖北植物志[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2001.

  [4]陳志遠,姚崇懷,胡惠蓉.泡桐屬的起源、演化與地理分布[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0,18(4):325-328.

  [5]李振芳,許業(yè)洲,唐萬鵬,等.湖北省泡桐人工林胸徑地位級表的編制[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6,44(9):14-19,23.

  [6]周忠誠,毛燕,魯從平,等.鄂中低丘崗地泡桐優(yōu)良無性系BH14與ZH65的篩選[J].西部林業(yè)科學,2016,45(5):38-43.

  [7]劉俊龍.泡桐種質(zhì)資源收集及丘陵崗地引種栽培技術研究[D].合肥: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8]馮延芝,喬杰,王保平,等.南方低山丘陵區(qū)泡桐無性系主要性狀的綜合選擇[J].林業(yè)科學研究,2017,30(6):969-976.

  [9]毛碧輝,呂成群,黃寶靈,等.不同造林密度對泡桐幼林生長和林分蓄積量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8,46(20):102-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茅市| 阿拉尔市| 油尖旺区| 友谊县| 沾化县| 乌拉特中旗| 桃源县| 祥云县| 监利县| 青河县| 探索| 广德县| 江油市| 繁昌县| 会理县| 余干县| 万盛区| 枝江市| 兴隆县| 油尖旺区| 唐山市| 澄迈县| 大方县| 克东县| 大埔县| 安丘市| 当涂县| 平远县| 正安县| 玉林市| 上高县| 肥城市| 灵丘县| 邢台市| 乡城县| 东辽县| 建始县| 鄂托克旗| 临沂市| 惠州市|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