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番茄是喜溫作物,在一般栽培條件下,番茄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為20~25 ℃,氣溫低于15 ℃或高于30 ℃都會影響植株正常的開花授粉;晝夜持續高溫,空氣濕度低于40%或高于60%,會導致番茄植株生長發育不良,易發生病害,使產量和品質下降。番茄喜光而耐陰,其光補償點為2 000 lx,光飽和點為70 000 lx,光照不足會導致植株發育不良,落花嚴重。番茄是短日照植物,花芽分化期間基本要求短日照,多數品種在11~13 h的日照下開花較早,植株生長健壯,但以16 h的光照生長最好。
關鍵詞: 番茄,高產栽培,田間管理
番茄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且莖葉繁茂,蒸騰作用強,需水量較大,但也不應大量灌溉,特別是幼苗期和開花前期,水分過多會使幼苗徒長,影響結果。結果期澆水量宜充足,應將土壤含水量維持在60%~80%;如果土壤濕度過大,排水不良,會影響根系正常呼吸,嚴重時出現爛根死秧;另外,結果期土壤不能忽干忽濕,特別是不能在干旱后澆大水,否則易發生大量裂果和誘發臍腐病。一般番茄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50%左右,空氣濕度過大不僅阻礙正常授粉,而且易使植株感染病害。
筆者充分利用番茄品種自身對環境的要求,結合華寧縣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以及近幾年來番茄種植過程中積累的一些技術經驗,總結出一套番茄栽培田間管理技術。采用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技術,可以有效控制番茄植株生長發育不良、病害發生、產量和品質下降等問題的出現。
1 適時定植
應根據幼苗生長狀況確定何時移栽,當幼苗長出8~10片葉、第1花序剛剛顯露時即可定植。定植時,要根據花序著生的位置實行定向栽苗,使花序著生部位位于操作行(寬行)一側,因為寬行光照充足,能改善幼果的光照條件,有利于果實的生長發育,可減少筋腐果的發生,并且便于以后的田間操作。
2 搭架綁蔓
番茄定植成活后應及時搭架,可選用長1.6~1.8 m、食指粗的竹竿或樹條,在距離植株8~10 cm的溝側面插牢,并聯結成高“人”字架。當植株生長到一定高度時,分次用布條或塑料繩綁蔓,以確保番茄植株向上正常生長。
3 整枝打芽
整枝打芽是人工調整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重要技術措施。秋季栽培番茄一般采用雙干整枝的方式,即除留主干外,再留第1花序下部最壯的1個側芽,形成結果側枝,其他葉芽全部摘除。可視植株生長狀況適時打頂。側芽長到約3.3 cm長時應及時摘除,過早或過遲均不利于植株生長發育,雨天不宜摘芽,以防感染病害。 [論文網]
4 施肥灌水
番茄是喜肥作物,按每公頃生產75 t果實所需氮、磷、鉀計算,基肥應施入以廄肥為主的有機肥45 t以上、三元復合肥375~750 kg、過磷酸鈣750 kg、硫酸鉀150~300 kg。可采用行間深施或穴施,有機肥施入量大時,可在廂面中間開深、寬各13~17 cm的溝,撒入化肥后再填入有機肥,蓋土耙平;有機肥少而精的情況下宜采用穴施,即按1廂兩行、穴距40 cm的規格,用鐵鋤挖出13~17 cm深的施肥穴,先撒入化肥,再施入有機肥,定植時將有機肥與土壤適當拌勻,然后將秧苗定植于穴旁。番茄追肥以豬糞尿、復合肥、尿素等速效肥為好;追肥應視天氣、苗情合理進行,干旱天氣應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適當增施;還要掌握前輕后重的原則,即坐果前輕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用量,膨果期和采收期應定期追肥。當番茄第1穗果實長到核桃大小時需澆水追肥,并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及時進行插架綁蔓、培土等工作。葉面噴施微量元素肥是補充植株營養的經濟有效的措施,可結合噴灑殺菌劑定期噴施綠旺一號、綠旺三號、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遇到連續干旱天氣時應及時灌水防旱,灌水宜采取小水沿溝浸灌的方式,切不可大水漫過廂面。晴熱天氣應在夜間灌水,以免根部受害。灌水后要注意放風降濕,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5 控溫管理
在番茄花期,適宜的氣溫是白天25~30 ℃,夜間15~20 ℃,低于15 ℃或高于35 ℃均易造成落花落果或生理畸形果。因此,如果溫度過高,白天就應遮陽或加大通風量;如果溫度過低,晚上就應加膜覆蓋。適宜的晝夜溫差是12~20 ℃。
6 保花保果
番茄開花坐果前以控水蹲苗為主,大棚日夜大通風,下雨天需關棚。秋季番茄開花期多處于高溫干旱的氣候條件下,不利于授粉受精,影響坐果,因此大多數品種均要求在開花當日噴涂0.02%~0.025%的復合防落素進行保花保果,注意噴涂時不要滴濺到葉面上。
7 防治裂果
番茄裂果是一種常見的生理性現象,出現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調,與品種也有較大關系。預防番茄裂果的措施包括:一是選擇抗裂、枝葉繁茂、果皮較厚且較韌的品種;二是采用地膜覆蓋或廂面稻草覆蓋栽培,維持較為穩定的土壤濕度,防止土壤忽干忽濕;三是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四是適度整枝摘心,保證植株枝葉繁茂,加強植株體內多余水分的蒸騰,防止強光直射果實;五是在大雨前及時采收番茄;六是在果實膨大期用0.3%~0.4%的波爾多液噴灑植株,對防止番茄裂果有較好的效果。
8 病蟲害防治[1-2]
8.1 病害
8.1.1 早疫病
發病后葉面具同心輪紋狀病斑,暗褐色,水漬狀;莖、葉柄、果實等部位發病后也有同心輪紋狀病斑,潮濕時病斑上有黑色霉狀物。發病前后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噴 1次,連噴3~4次。
8.1.2 葉霉病
果實發病時蒂部周圍有凹陷、較硬的黑色病斑,葉片有不規則的黃色病斑,潮濕時產生褐色霉層,使葉片枯黃、卷曲,然后脫落,設施栽培發病較重。發病前后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 噴1次,連噴3~4次。
8.1.3 灰霉病
開花期可在蘸花藥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防治效果很好;也可對果實噴霧防治,但應注意輪換用藥,以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每公頃還可用50%多克粉塵劑15 kg噴粉防治。
8.1.4 病毒病
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高錳酸鉀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噴1次,連噴2~3次。
8.1.5 晚疫病
受害葉柄和主莖呈黑褐色腐爛,導致幼苗萎蔫倒伏,病斑從葉尖葉緣開始,潮濕時有白色霉狀物,干燥時干枯,病斑由暗綠色轉為暗褐色,水漬狀或云紋狀,稍凹陷,病果堅硬。發病時可用40%疫霉靈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噴1次;也可用粉塵法防治,每公頃每次用豐收-10型噴粉器噴5%百菌清粉劑15 kg,于傍晚噴施。
8.1.6 臍腐病
為害番茄果實。發病時可根外噴施1%的過磷酸鈣、或0.1%的氯化鈣、或0.1%的硝酸鈣等,每10 d噴1次,連噴2~3次。
8.1.7 斑枯病
葉片發病時呈水漬狀,病斑近圓形,中央灰白色,邊緣暗褐色,稍凹陷,如魚目狀,后散生黑色小點,易穿孔;葉柄、莖和果實都可散生小黑點。發病初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噴1次,連噴3~4次。
8.1.8 青枯病
一般從坐果期開始發病,植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復正常,2~3 d后枯死,橫切病莖流出白色菌液。可用25% 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200 mg/L的農用鏈霉素灌根,每株灌藥量為0.5 kg,每7 d灌1次,連灌3~4次。
8.2 蟲害
番茄主要蟲害為棉鈴蟲和蚜蟲。棉鈴蟲應在開花期用滅鈴皇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噴霧防治,每隔5~7 d噴1次,并經常更換藥劑;蚜蟲可用抗蚜威、樂果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 房德純,蔣玉文.新編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說[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2-36.
[2] 張炎光,王育義,譚增亮.蔬菜病蟲害無公害防治[M].第二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