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是20世紀80年代后迅速發展的新興學科,隨著高職擴招政策推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問題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關于專業人才應具有素質結構認知不明確,對專業定義認識模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突出問題,導致培養的專業人才社會適應性不夠等。在高職擴招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改革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結合綜合知識等特點對課程合理定位,培養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本文介紹高校環境藝術專業教育發展,分析擴招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新時期環境藝術專業教育改革路徑。
【關鍵詞】高校擴招;環境與藝術專業;教育改革
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末,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遍布全國各大藝術類院校。2019年高職院校實施擴招,國務院常務會通過《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決定擴招人數為100萬人。高職百萬擴招計劃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是職教發展的重大機遇。高職新擴招政策實施對藝術類專業教育發展產生很大影響。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推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出現許多問題,專業課教學與基礎課教學脫節現象嚴重,傳統觀念未將繪畫與藝術設計作為獨立學科對待,專業教學不能擺脫傳統繪畫教學模式的束縛,阻礙環境藝術專業教育的發展。研究探索擴招背景下高校藝術環境設計專業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界定
環境是周圍所在條件,《環保法》闡述環境是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自然因素總體,包括自然遺跡、風景名勝區、城市鄉村等。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條件綜合體,環境為人類社會生活提供豐富的資源條件[1]。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構成更加復雜,藝術參與環境改造地位日益突出。環境藝術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設計門類,使人們探索環境與人的協調關系。
環境藝術是20世紀新興的藝術類型,通常認為是人為藝術環境創造,不能脫離自然環境本體,成為融會其中的共生藝術。環境藝術是人類生存環境美的創造,環境設計是現代環境科研成果,可指導創造生存空間工作。社會制度文明進步,生存空間科學建設包含自然與社會科學涉及研究領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界定廣義的環境藝術設計定義,指自然與人工環境融合基礎上的物質與非物質獨特個性體現。人類社會活動融入成為和諧的整體是環境意義的核心內容[2]。環境設計學科定義在國內爭議較大,很多院校將環境相關專業改為環境藝術設計,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未明確界定。準確定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對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廣義的環境藝術設計是以環境生態學觀念指導藝術設計,狹義的環境藝術設計是在人工環境內外空間展示的設計。廣義的概念范圍覆蓋藝術設計領域,狹義的概念中人工環境是經人類加工改造的環境。狹義的環境藝術設計分為建筑內外設計,建筑環境藝術設計可細分為室內外裝飾設計、景觀家具設計等。198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將室內專業內容擴展至室外環境設計,在改革開放快速發展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立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不斷改革發展。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人們期望生存環境更加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運而生,以其廣泛內涵順應社會的需求。20世紀中葉,歐美發達國家最早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學科,提高生存環境品質成為現代人追求的目標。1987年中國美術報舉辦環境藝術專題會議,1992年中國建設文藝協會環境藝術委員會成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得到迅速發展[3]。
目前,環境藝術行業作為綜合產業在我國尚無工人行業規范,未建立環境藝術企業資質等級規范。由于對設計師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作用認識不足,普遍缺乏具有綜合性知識的環境藝術設計師。有的城市改造照搬國外設計,往往失去本土民族特色。迫切需要探討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方向,合理汲取西方環境藝術實踐經驗,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風格。要建立城市規劃到環境藝術設計的建設人才格局,倡導在舊城改造中包含自然人文遺產,使城市環境藝術規劃建設充分體現民族地域化[4]。通過充分發揮環境藝術行業優秀企事業單位專家作用,促進環境藝術事業的發展。
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在高校中設立時間較短,由于對環境藝術概念認識不同,使得專業建設定位存在差異。往往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定位于室內設計單一方向,有的高職院校偏重室內裝修等美化環境方面。主要由于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需求決定,隨著高校擴招的實施,21世紀脫離建筑學基礎的教學體系培養的學生專業面過窄,綜合素質不足,有悖于國家建設對具有全面知識結構人才的需要。改革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結構,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設計人才成為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
三、新時期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定位
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的重要思想,當今世界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發展,由于中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5]。新時期進行國際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育改革,明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定位,確定合理的人才素質結構非常迫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素質結構包括文化藝術修養、專業能力與科技水平等。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應從數量與質量角度研究。社會需求是專業人才培養的動力,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國家戰略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提供巨大機遇。目前形勢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迎來良好發展機遇期,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主要包括美術專業、建筑學專業轉為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質量由社會需求決定,專業定位是培養全面發展,具有良好文化素養、專業能力,掌握相關環境心理學、建筑藝術設計學等方面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要針對市場需求設置專業,根據工作任務訓練技能。
推薦閱讀:藝術探索期刊什么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