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校政治理論課相互銜接,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相關科目的教學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文章發表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上,是幼兒教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中學政治,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與“個別教學”相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學生的思想狀況有許多新的變化,他們關心國內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國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方針政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必須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針對中學生的思想實際,圍繞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任務,切實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徹底改變應試教育的模式,把教學真正轉入素質教育的軌道。 本文由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WwW.JiaoYuDa.CoM整理
一、轉變傳統應試教育觀念
當前中學生思考的問題已遠遠超出了教材的范圍,最可珍貴的是他們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心和對現實人生的思考。我們面臨著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問題。只有整個民族素質提高了,才能推動生產力飛速發展。
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著眼點不應該是升學,而應該是全體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從升學教育的軌道轉向素質教育的軌道,對教師來說,不是降低了教學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學要求,需要教師花大力氣去了解學生,改進教法,把教材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二、平等對待學生,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
當代中學生的突出特點是思想上的開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們不滿足于從課堂上獲取知識,渴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尤其是社會熱點問題,以此來增加自己的歷史責任感。與此同時,他們渴望老師理解自己,平等待人,盡管學生之間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他們卻反對教師的偏愛,要求師生間的平等,希望自己的觀點得到老師中肯的評價并能夠對老師和同學產生影響。
教學中心轉移到學生身上,會加速其認識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課本為基礎,向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活輻射——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運用第一手資料來增加理論的信度和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責任感。
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理論不能束之高閣,她根植于轟轟烈烈的人民群眾的建設實踐中,才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思議的力量。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產生厭煩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理論和實際相脫節,教師置學生的疑惑于不顧而高談闊論。雖然教材在講述基本理論時,引用了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剖析,但是學生并不滿足于此。理論聯系實際是生動活潑的實實在在的心靈交融,是增強理論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備條件。
四、增加信息量,開拓學生的視野
從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是思想敏銳的一代,視野的觸角延伸到校園以外的廣闊世界,尤其是對國內外的熱點問題懷有莫大的興趣。而且,他們不再像小學生那樣在老師面前處于被動地位,講什么聽什么,老師怎樣說都是對的。
在思維方面,他們開始進入抽象思維的境界,凡事先問個為什么,學了理論就與現實相對照,有的甚至對教材里某些知識產生懷疑,對老師的講課評頭論足,大膽質疑。只要教師能夠準確地捕捉住學生思想方面的熱點問題,巧妙地質疑解惑,學生就會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較好地掌握科學的理論觀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思想政治課要起到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完成培養“四有”新人的任務,就必須適應時刊發展和學生進步的要求,把升學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
幼兒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中小學教師培訓》雜志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師范大學主辦的研究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綜合性刊物,是提高中小學教師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園地。本刊注重理論研究,突出實踐應用,將理論研究與解決中小學教育的實際問題相結合,使之成為中小學教師的論壇、中小學校長的參謀、師訓工作者的助手。曾用刊名:高師函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