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分析宿松縣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探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發展建議,以其促進宿松縣產業轉型發展。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首位產業;發展
1 宿松縣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
2015年,宿松縣委、縣政府決定,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優先發展,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投入。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宿松縣的電子信息產業已初具規模。
從目前宿松縣平臺建設和項目落戶來看,支撐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都集中在開發區。目前宿松縣經開區在引進電子信息企業,開發電子產業園方面初具規模。電子產業園的基本情況如下:總投資10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8億元以上,總占地約為3.33 hm2。產業園目前入駐企業有科寶電子、酷米公司、品炫、順科等高新企業,主要生產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等智能終端產品及其配件。這些企業在電子信息產業的產業鏈里可以相互配套,相互補充。
宿松縣在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時,實行“二個一”制度,即一個企業一名縣領導牽頭、一個企業一個專班負責,通過實行這種幫扶制度,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全力服務好園區內的電子信息相關企業。
2 宿松縣電子信息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技術人才缺乏
宿松縣把信息技術產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但在相關技能人才上存在明顯的短板。電子信息產業區別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它是以科技為支撐、高密度的產業,它的發展依賴于高素質人才。宿松縣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縣和勞動力輸出大縣,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才外流,如何留住這批人,是宿松縣發展信息產業的關鍵所在。同時對于高技術人才的吸引也是影響宿松縣發展信息產業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部分企業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缺少長期培養的過程。
2.2 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目前,入駐宿松縣經開區的大部分信息產業相關的企業是以來料加工為主,智能化、數字化較低,技術含量不高。要想在信息產業發展上取得突破,就有必要在園區相關企業的產業布局和產品生產上進行適當引導、合理優化,逐步淘汰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力引進高科技企業,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來抓牢、抓實、抓細,使電子信息產業的產業結構優化成必然趨勢。
2.3 創新意識不足
宿松縣主要是以農業為主,受當地經濟環境的長期影響,企業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都是相對薄弱。由于缺少創新意識,企業在相關的核心技術上沒有突破,在與同類電子信息產業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影響企業的長期生存,不利于宿松縣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3 對宿松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建議
3.1 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發展,但大多數人自視為旁觀者。為解決這種狀況,應該定期召開全縣電子信息產業調度會,發揮縣直相關部門和鄉鎮的作用,為宿松縣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信息資源、人力支撐。
3.2 提高產業發展意識,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加快發展和培育電子信息產業,是推進經濟發展調轉促、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迫切需求。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設施建設,圍繞電子信息產業,強化產業集群能力;政府要保持產業政策的穩定性,出臺電子信息產業在財政、土地、稅收等專項扶持政策,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3.3 政企聯動,培養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
宿松縣在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的同時,要樹立人才強縣的觀念,營造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良好氛圍,加快建設中職教育,合理整合全縣中職教育資源,為本土企業培養技能型人才;園區企業在依靠政府技能人才幫助的同時,一方面加強自身已有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加大在職教育、繼續教育力度;另一方面園區企業可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解決人才問題,出臺激勵和配套機制,留住專業人才。
3.4 挖掘企業人才潛力,提升內生動力
宿松縣電子信息產業要想得到長遠發展,最終還是要落腳到企業自身,只有做大做強,擁有過硬的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宿松縣在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同時,一方面要借力外部大環境,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的契機,在人才培養上,多方挖掘自身潛力,激發內生動力。針對存在的問題,政府要提供好服務,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信息技術產業在宿松縣發展掃除障礙。
推薦閱讀:《電子出版》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