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運用邏輯學原理可以對講話稿中的概念定義進行準確界定,進而有效推理、論證和增強講話稿說服力。本文基于邏輯學的定義方法,從內涵和外延角度提出8種常用的講話稿概念定義方法,并針對實際應用提出注意事項。希望能夠為講話稿規范定義、規范寫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講話稿 概念定義 內涵 外延 應用
毛澤東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就公文起草提出,“要懂一點邏輯和文法”。講話稿的起草要求做到主旨明確、觀點鮮明、語言準確、內容簡潔、結構清楚、文字精練。講話稿概念定義的特點是說理性和敘事性較強。概念的定義過程,概念的判斷過程,概念的推理過程,構成了講話稿的論證結構和思維過程。講話稿的概念使用什么方法做出定義,關系到講話稿能否準確規范、精簡高效表達。講話稿概念定義的不規范、不準確將直接影響講話內容的說服力,因此,必須重視講話稿概念的定義。講話稿概念要做到用詞準確、邏輯嚴密、論證有效,就必須遵循邏輯學原則。
1 講話稿概念運用邏輯學定義方法的必要性
1.1傳遞信息的必要
信息傳遞是指發出信息的一方將要傳達的信息通過符號編輯,將信息處理后通過一定載體發送給接受一方,接受一方解碼后得到信息的過程。講話稿從目的上劃分,可分為工作總結類講話稿、宣傳動員類講話稿、協調推進類講話稿、慶典致辭類講話稿,任何一種類別的講話稿都必須保證信息傳遞順暢,這是由其溝通方式決定的。講話稿在信息傳遞方式上只呈現單向溝通,聽眾往往只能被動接受,概念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對聽眾來說至關重要,甚至決定了講話的效果,這要求講話稿的概念定義必須準確傳達信息。邏輯學的概念定義方法能夠有效滿足上述要求。在邏輯學中,稱被定義的符號為被定義項,用來說明被定義項的符號或符號串稱為定義項,使用邏輯學概念定義的主要方法——屬加種差定義法對被定義項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嚴謹的限制,能夠保證概念闡述的真實和準確,有效進行信息傳遞。
1.2說服論證的必要
講話稿的主要目的在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說服聽眾,講話稿需要將抽象的道理、理論具體化、形式化,變成令聽眾信服和接受的觀點。講話稿增強論證說服力除了引用大量的事實和數據,另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對闡述的概念命題進行準確界定。在任一論證中,我們都是在概念命題的基礎上形成一個推論,有些推論是保真的,而有些不是,此外,對應不同的結論需要選擇不同的命題形式和推理形式進行論證,這都離不開邏輯學的定義、判斷、推理等方法運用。講話稿中的論證一般較多的采用直言三段論的形式,如:A是B,C是B,所以C是A。準確定義講話稿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直接關系到A、B、C三個命題的大項、小項、中項、質、量、周延性,這些與能否得到有效論證和正確結論息息相關,而對于聽眾來說,講話稿的關注焦點正是在于能否從論證中得出真結論,論證是否成立,有說服力。
1.3表達情感的必要
一般來說,公文中應當避免使用情感性語言,較多使用陳述性語言。但是,講話稿不同于其他公文文種,除了傳遞信息、論證說服的功能,講話稿還具有情感表達功能,即通過傳達自己的情緒、態度、情感、價值觀,達到影響聽眾認知、統一思想認識、為工作部署奠定思想基礎的目的。領導講話的背景往往是在講話者和聽眾雙方在某些事實、信念產生或可能產生不一致(論爭)。了解聽眾心理,能夠用自己的話去影響聽眾,解決論爭是講話稿擬制面臨的一大難題。論爭,可能源自雙方不同的信念和不同的態度或者是二者的混淆,解決論爭的關鍵在于找到爭論的核心問題,如果歧見來源于事實那么客觀地確認這些事實,如果歧見來源于態度,那么應當基于客觀事實的確認去解決論爭,對講話稿中的概念進行邏輯學定義,基于事實和邏輯解決雙方之間的解決論爭,能夠尋找到雙方溝通的最大交集,從而有效傳達出講話者的情感,可以最大程度化解雙方對于同一事物的“論爭”,達到講話的目的。
2 講話稿概念的外延定義法
外延,就是被定義詞項所指謂的所有對象的集合。外延法,也稱指稱性定義法,即列出被定義詞項所指謂的所有對象集合,根據邏輯學原理,概念和定義項存在以下幾種關系:全同關系、屬種關系、交叉關系、并列關系。根據概念之間的全同、屬種、交叉、并列等關系,能夠實現概念的外延定義。
2.1分解法
講話稿中的外延分解法本質上是通過劃分類別來縮小外延。一般來說,標準式直言命題的一般模式由四個部分組成:首先是量詞,其次是主項,再次是聯項,最后是謂項。可以記為:量項(主項)聯項(謂項)如“四個(量項)全面戰略布局(主項)是(聯項)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謂項)”在講話稿中,外延分解法的應用應當注意量詞的準確使用。量詞用法大體上有全指量詞、模態量詞和量詞省略,在擬制講話稿時,應當針對不同的講話內容、聽眾以及影響范圍來具體運用。一般來說,講話稿中使用“四個”這樣的精確量詞頻率很小,也很少使用“所有”這樣的全指量詞,而較多的使用模態量詞“有的”“有些”“部分”“個別”,甚至省略量詞,如等量項詞,應當認識到,在講話稿中模態量詞的應用是實際客觀世界模糊性特征的需要,但也應當避免過度使用。
2.2歸類法
講話稿中的外延分解法本質上是通過概括類別來擴大外延。歸類的關鍵是找到概念子類的“屬”,如A概念包括BCD類,通過概括BCD類的共同屬性集找到A的屬。歸類法的關鍵在于外延是否限制適當,如果限制不當,可能會產生歸類不當的問題。如堅持“勤”字為要,樹立服務政府新形象……堅決整治“飄、虛、懶、散、粗、怯、奢”等問題。(《施甸縣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使用了反面論證,然而作風“虛、粗、怯”與作風不“勤”并不存在類屬關系,換言之,“虛、粗、怯”也可以概括到“勤政卻庸政”的范疇,這樣歸類將產生矛盾,因此,作風“虛、粗、怯”不能用不“勤”來概括,這是歸類不當的錯誤。
推薦閱讀:《邏輯學研究》(季刊)創刊于2008年,是中山大學和中國邏輯學會主辦,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承辦的學術刊物。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