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水土流失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突出問題。城市水土流失會對城市建筑、景觀產生極大破壞,并且會淤積城市排水系統,容易引發內澇,同時影響城市河流湖泊的水質,并且會嚴重破壞城市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因此,當前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水土保持工作。
關鍵詞: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1 水土資源的現狀
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隨著人口增速加快,對生存的環境產生巨大壓力,叢統計數據看,我國每年人口的增長速度約為1400萬,快速的人口增長,也不斷壓縮人均生存空間,而人口的增長,使土地開發建設處于一種無節制的狀態,大量土地的開發擾動,導致了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時,也加劇了水土資源的流失,對社會健康發展埋下了不安定因素。隨著社會生產規模的擴大,對自然環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生態破壞和土壤退化現象在不斷加劇,農業可利用資源減少,耕地面積減少。當前,我國已認識到了這一不平衡因素,積極制定措施,強化管理,將水土資源的保護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通過一系列措施的推進與實施對水土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一些區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助于緩解水土流失,推動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良好的水土資源是國家發展的生命線,更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保障,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形成長效的機制,才能保證發展。
2 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2.1 水土保持意識薄弱
城市水土保持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在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時,各級政府都必須重視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展開,同時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以及配合。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各單位的水土保持意識淡薄,在城市基礎建設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經濟利益,很容易出現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使得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除此之外,各市、縣級在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時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地方性法律法規體系,影響水土保持工作有效實施的強有力保障。
2.2 開發建設過度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越來越多,這必然導致城市土地開發擾動規模越來越大。在土地開發建設過程中忽視周邊的生態環境,不加保護的擾動破環土地及其附屬設施,使得原有水土保持設施失去功效,會加重城市水土流失。再加上城市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更加重視房地產、道路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改變了原有的地形及布局、硬化面積增大、綠地面積減小、雨水入滲率減小,也會導致城市水土流失加劇。
2.3 規劃設計不合理
我國在城市水土保持方面還是運用傳統的規劃設計方法,規劃方案不合理,不能滿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城市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處理不得當,嚴重堵塞城市的下水管道系統,導致夏季降水量過大時,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無法擔當排洪泄洪的重任,城市內澇現象嚴重,嚴重影響居民的交通出行和日常生活。
2.4 約束監督不到位
雖然我國的水土保持法律體系正在逐漸完善,但有關城市水土保持方面的法律比較欠缺,無法有效管理、約束和監督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無法發揮制度監督的作用,城市水土流失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3 城市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3.1 重視城市土地規劃工作
在城市開發建設之前,要重視更要合理對城市土地利用情況進行規劃。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要根據《中國水土保持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堅持水土保持的相關要求及原則,有序開展城市各項開發建設活動。除此之外,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如果對城市的土地利用情況沒有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會嚴重影響原有水系的穩定性,例如在城市用地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一些城市為了擴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間,將原有的河湖水系進行填埋、占用,導致城市喪失原有調蓄雨洪、調節水循環的功能,使雨水資源成為城市洪澇災害的原因。例如在武漢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逢雨必澇”情況,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量湖泊被填,在過去的三十年,武漢國土面積增加200km2,但是湖泊面積減少約230km2。對湖泊填埋后,主要是以房產開發為主進行利用。這種方式嚴重破壞了城市本身的生態循環系統,導致城市的生態功能被破壞,影響城市生態環境的穩定性與協調性。
3.2 加大水土保持宣傳教育
現階段,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人們對水土保持工作不夠重視,對水土保持的認識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沒有強烈的水土保持意識。這就需要相關的部門充分利用當前新媒體平臺以及各種宣傳教育平臺,加強城市水土流失危害的宣傳,同時強化人們對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認識以及了解,才能夠增強人們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意識。例如,充分利用當地政府部門的宣傳平臺,開展“防治水土流失,促進城市長遠發展”等主題活動,引導人民群眾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增強人民群眾參與水土保持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水土保持意識。
3.3 合理布置植物景觀
在開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過程中,要根據城市發展過程中水土流失的具體特點以及水土流失的嚴重程度,綜合考慮工程措施以及植物措施進行結合的方法,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工程措施的主要特點是速效性以及控制性,而植物措施的主要特點是持續性以及生態性。在對城市水土流失進行治理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排水、沉沙、土地整治等綜合措施對水土流失進行有效控制。而在建筑材料開闊場地需要設置擋土墻,防止棄渣流失。這些工程防治措施能夠有效對水土流失進行快速控制。但是并不利于當地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因此,在利用工程措施進行水土保持工作時,要重視對植物景觀的合理布置。可以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樹種和草種,增加城市綠地面積,以植物綠地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系統進行調節,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態性以及持續性,有利于恢復城市的生態環境系統。
3.4 編制城市水土保持規劃
各級政府和國家通力協作,共同編制本地區的城市水土保持規劃,并將其納入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中,使得城市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協調發展,實現城市的全面持續發展。在編制城市水土保持規劃時,要結合本地區的城市化發展進程和實際水土流失情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制定城市各區具體的水土流失管理及防治措施規劃。
3.5 提高人員素質、增加規劃設計的科學性
水土保持和城市建設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從事水土保持和城市建設工作的領導、科研人員、施工技術人員和監督管理人員等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水平。所以只有提高城市建設者和水土保持工作者的水平、改變規劃設計和建設的理念,采用更加科學先進的建設手段,才能更好地做好水土保持和城市建設工作,使工作效率和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其次,應該增強群眾對于水土保持建設和生態城市建設的意識,激發人員自覺主動地加入到生態建設行業中去,自覺自發地保護水土資源,為建設和諧美好的生態城市貢獻出一份力量。此外,在城市建設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做好對水土流失規律的探索,尋找最合適最合理的防治方案。
4 結語
綜上所述,水土保持工作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土保持可起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城市水土保持也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礎,能夠為城市的發展提供能源,減少城市開發對生態的破壞。因此,要做好城市開發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這樣才能實現生態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超.分析可持續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要點[J].建設科技,2018(04):75-76.
[2]朱靜,隋小東.可持續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6(34):209-209.
推薦閱讀:《水土保持研究》北大核心農業職稱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