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甘肅魏家地煤礦礦山地質災害特征及預測評估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土木工程時間:瀏覽:

  摘要:目前魏家地煤礦發育地質災害有崩塌4處、地面塌陷1處、泥石流溝1條。預測新建工業場地引發崩塌災害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屬較輕,面積21.2hm2;預測引發地面塌陷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屬嚴重,面積約878hm2;預測加劇N1泥石流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屬較輕,面積約18hm2;預測地表變形加劇T1地面塌陷的影響程度嚴重、加劇B1-B4崩塌、N1泥石流災害的影響程度較輕;對公路、礦區專用鐵路的影響程度較嚴重。預測遭受4處崩塌災害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屬較輕,面積計約0.065hm2。本文針對礦山地質災害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研究結果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魏家地煤礦;礦山地質災害;特征;預測評估

  1.地質概況

  甘肅魏家地煤礦位于白銀市平川區東南部,祁連山余脈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區內總的地勢是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井田覆蓋層厚度大,煤層埋藏較深,采用立井開拓方式綜采放頂煤采煤方法,共有五條井筒(一對中央主副立井、一個回風立井和一對南回風斜井),主要開采西一采區1、2、3層煤,西二采區1、2層煤和東一采區1層煤。截至目前,西一采區1、2、3層煤所剩儲量不多,東一采區1層煤、西二采區1、2層煤正在回采,北一采區大巷正在掘進。目前魏家地煤礦共有采空區3處。

  魏家地井田位于寶積山復式向斜的東部,向斜內部除黨家水一帶有較多的中侏羅統新河組出露于地表外,其余大部分被第四系所掩蓋。中侏羅統窯街組為區內主要含煤地層,上三迭統南營兒群則構成侏羅紀煤系地層的基底。區內發育的褶皺及斷裂。根據區內含水層埋藏及含水介質條件和相應隔水層的分布情況,本區地下水可分為松散巖類孔隙裂隙潛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和斷裂帶脈狀水等三類。對礦井開采有影響的含水層主要為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而松散巖類孔隙裂隙潛水和斷裂帶脈狀水分布有限,對礦井開采影響小。礦區巖體類型簡單,依據沉積建造、巖體結構類型、工程特性及工程地質指標劃分,區內巖體工程地質類型主要有:堅硬薄層—中厚層狀結構巖組,較堅硬薄層—中厚層狀巖組。按土體的巖性、結構、工程特性及工程地質指標劃分為以下兩類:礫質土,黃土。

  2.礦山地質災害特征

  根據調查,調查區目前發育地質災害有崩塌4處、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縫1處、泥石流溝1條。

  2.1崩塌分布及特征

  評估區共發育有4處崩塌災害。

  2.1.1 B1崩塌

  B1崩塌位于G3黃土灌漿取土場,此處為侵蝕—堆積黃土丘陵地貌,坡高約8m,坡長10m,坡寬25m,坡體近于直立。出露地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馬蘭黃土(Q32eol),土體結構疏松,垂直節理發育,表部見有小規模落水洞。已崩體積約0.25×104m3,屬小型崩塌。形成原因是人工取土造成邊坡失穩。由于仍在取土,故該崩塌的坡長和坡寬仍在不斷變化中。

  2.1.2 B2崩塌

  B2崩塌位于G1黃土灌漿取土場,此處為侵蝕—堆積黃土丘陵地貌,坡高約6m,坡長8m,坡寬15m,坡度70°。出露地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馬蘭黃土(Q32eol),土體結構疏松,垂直節理發育,已崩體積約0.05×104m3,屬小型崩塌。形成原因是人工取土造成邊坡失穩。G1黃土灌漿取土場目前已廢棄,故該崩塌規模再未發生變化。

  2.1.3 B3崩塌

  B3崩塌位于主井至Z5排矸渣場道路旁,此處為侵蝕—堆積黃土丘陵地貌,發育崩塌的邊坡高約8m,坡長10m,坡寬21m,坡體近于直立。出露地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馬蘭黃土(Q32eol),土體結構疏松,垂直節理發育,已崩體積約0.15×104m3,屬小型崩塌。形成原因是修路時人工開挖造成邊坡失穩。

  2.1.4 B4崩塌

  B4崩塌位于G2黃土灌漿取土場內,此處為侵蝕—堆積黃土丘陵地貌,發育崩塌的邊坡高約5m,坡長6m,坡寬11m,坡體近于直立,局部形成凹腔。出露地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馬蘭黃土(Q32eol),土體結構疏松,垂直節理發育,已崩體積約0.15×104m3,屬小型崩塌。形成原因是人工開挖取土造成邊坡失穩。目前雖然該取土場已廢棄,但仍有村民在此取土,故該崩塌的坡長和坡寬仍在不斷變化中。

  根據崩塌所處地質環境條件,現有變形破壞跡象,對比區域黃土斜坡發生失穩條件,結合規范所給定崩塌(危巖體)穩定性評判,進行崩塌穩定性評判。評估區內發育的4處崩塌災害穩定性均為差,發生的可能性均為大。

  2.2泥石流(N1)

  據調查,礦區東部尖山溝為泥石流溝谷,其黃土丘陵區匯水面積較大,發生時除對兩岸大、小路面和臨河床廢棄礦渣堆造成直接沖刷破壞及對兩岸居民、礦山工作人員在生產、生活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尖山溝泥石流以其現代河床、河漫灘為流通區和堆積區,在河床、河漫灘較窄處流過,在較寬處泥石流攜帶物會釋放動能停留下來,因河谷谷底寬度不一,每次泥石流規模不一,所以兩者界限不明顯。以黃土丘陵區大小沖溝區為泥石流形成區。

  泥石流重度大小是其含沙量多少的反映,其性質主要取決于含沙量,當然還與泥沙粒度和級配有關。礦區內因無實測資料,其泥石流重度根據縣市地質災害區劃資料類比,按體積比法和固體物質儲備量法確定,其中砂水體積比3∶7,固體物質貯量14.8×104m3/km2,最終泥石流重度選用14.65kN/m3,為稀性泥流,與實際接近。

  2.3地面塌陷

  2.3.1 T1地面塌陷特征

  T1地面塌陷區位于魏家地煤礦西一采區井巷密集帶正上方,經企業簡易監測判斷,地面塌陷最大深度2.5m,陷坑形狀梯形,長軸方向近南北向,變形區面積約357hm2,規模等級屬中型,發生時間為2008年前后,尚在進一步發展中,所處地貌為黃土丘陵和低中山區。地面塌陷伴生裂縫的單縫多呈直線、弧線型,拉張、下挫狀,縫寬0.02m~0.50m不等,深度達3m以上,近于貫通,長度可達200m~800m,傾向與階步指向相同,傾角近直立。群縫排列組合形式呈平行、環圍狀,裂縫間距不一,一般1m~5m多見,最大下錯距離達3.5m。經野外調查,地裂縫主要發育于塌陷區西南側,面積41.6hm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永宁县| 吴堡县| 额济纳旗| 武清区| 玛纳斯县| 庆云县| 陈巴尔虎旗| 神池县| 偏关县| 大埔区| 房产| 乐业县| 左云县| 石首市| 清涧县| 延寿县| 成都市| 宜君县| 庆阳市| 灵丘县| 高密市| 博乐市| 中宁县| 桂林市| 红安县| 安远县| 突泉县| 五指山市| 邹城市| 开鲁县| 全州县| 旬邑县| 阿克陶县| 武穴市| 治县。| 定西市| 博乐市| 巴里| 永平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