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水土流失,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極大地影響著這些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制約其經濟發展,危害也越來越嚴重。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使我國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已成為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本文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 水土保持 危害 對策 探討
1 引 言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礎資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然而,由于人們的過度開采,出現了水土流失現象。
水土流失在我國的危害已達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它不僅造成土地資源的破壞,導致農業生產環境惡化,生態平衡失調,水災旱災頻繁,而且影響各業生產的發展。破壞土地資源,蠶食農田,威脅群眾生存,削弱地力,加劇干旱發展。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庫的淤積,降低了水庫發電、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脅,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近年,長江流域屢受洪澇威脅,與沿江湖泊萎縮有很大關系。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導致通航能力下降。而河道淤積造成潛在的洪水威脅,可能是更為重大的問題。再次,水土流失已嚴重地影響到我國一些地區經濟的發展。
2 什么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自然營力和人類活動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可導致土壤肥力下降,使大量肥沃表層土壤喪失、水庫淤積、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濫成災。在高山深谷,引起泥石流災害,危害工礦及交通設施安全。
3 水土流失的原因
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氣候、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壞和移動的不合理的生產建設活動,以及其他人為活動,如戰亂等。引發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主要有陡坡開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過度放牧、開礦、修路、采石等。
4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破壞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淤積江河湖庫,影響農業生產,威脅城鎮安全,加劇洪、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導致群眾生活貧困,惡化生產條和生態環境,阻礙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耕地減少,土地退化嚴重。水土流失使土層變薄,土地石化和砂礫化,失去農業利用價值,減少了耕地面積。水土流失使植被減少,地面覆蓋率降低,土壤攔蓄地表徑流能力減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則農業產量下降,甚至絕收,人畜飲水也出現困難。近50多年來,中國因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達267萬km2以上,平均每年5萬k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堿化草地約100萬km2,占中國草原總面積的50%。進入20世紀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展2460 km2。
由于大量泥沙下泄淤積江河湖庫,降低了水利設施的調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劇了下游的洪澇災害,大量的泥沙淤積使黃河河床每年抬高9cm左右,形成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河”,增加了防洪的難度。每年長江發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加速了地面徑流的匯集過程。
5 水土流失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水土流失防止任務十分艱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力度進行治理。
(2)投資標準與其他生態建設項目相比差距過大,由于投入資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程質量的提高。
(3)由于缺乏建后管理資金,管護責任難以明確和落實,影響了工程效益的發揮。
(4)各級水保執法機構雖然較以往有所加強,但仍然存在人員少、素質不高等問題,難以適應形勢的需要。
6 對策
(1)加大人力、物力、資金投入力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把各項工作切實做到實處。設立水土保持專項資金,使各項工程順利高效地完成。
(2)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引進一些水土保持的人才,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突出重點,構建區域化治理、分類管理的新格局。全面推行按項目區立項,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實現了人工治理和生態修復有機結合,各有側重。工程建設全面貫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完善技術線路,調整措施體系;改革補助方式,進一步加大了治理投入,集中力度,加強治理;強化管理制度,確保工程建設更加符合時代要求,更加注重實效。
(4)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管理。為進一步加強重點工程管理,不斷提高防治水平,省水利廳應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面安排部署水土保持工作。針對重點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對各地存在的問題絕不姑息,不遷就,要不斷提高對工程建設管理的認識,切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5)提升綜合治理水平。各地以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基礎,以滿足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為著力點,大力推進治理水土流失的條件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
(6)加強技術指導。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指導,同時還要借鑒先進的、成功的經驗。為了克服自身的不足,把水土保持工程實施好,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到各處去參觀學習,通過參觀工程現場,提高了專業素質。
(7)積極探索,生態修復逐步拓展。按照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政策法規為保障,因地制宜,通過封育保護、建設基本農田、發展農村能源和生態移民等措施,實現大面積的生態修復,探索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新道路。
7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對策探討
7.1加強水土保持法制宣傳,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國家十分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將水土保持作為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今年的“兩會”,水利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水土流失、水環境的惡化已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危害,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宣傳力度,除了在有關水利工作會議上進行傳達貫徹,開展廣泛的宣傳,廣大人民群眾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識得到了加強,同時通過執法監督,取得了顯著成績,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產生。
7.2積極采取措施,遏制人為水土流失。①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切實加強《水土保持法》的學習貫徹,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政府領導任期目標考核制,層層簽訂水土流失防治責任書。②加大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力度。加大對違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單位或個人進行依法查處的力度,強化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力爭從根本上扭轉邊治理、邊破壞,一家治理,多方破壞的被動局面。③提高標準,敦促治理。
7.3多方籌措資金,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治理國家投入資金有限,無法從根本上來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為改變這種局面,除繼續抓好天保工程、坡改梯工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外,水利、土礦、農業、環保、林業各部門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多方爭取資金,形成合力,共同治理水土流失。同時吸引民間資本投入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制定各項優惠政策,以解決好過去長期存在的重建輕管,建管脫節問題,確保工程建設長期發揮效益,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步伐。
7.4群眾參與,部門協作和資源整合。要鼓勵流域群眾參與,發揮鄉土知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學技術能夠和當地的鄉土知識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養和提高當地群眾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護和鞏固水土保持項目的成果,在實現流域群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流域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是我國以一貫的基本國策。水土保持是搞好生態環境建設的前提、基礎、根本性措施和有力保障。它與生態環境建設互為依托,密不可分,相得益彰。正確認識和把握水土保持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地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只有振興區域經濟,才能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秀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