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身體素質經常潛在地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中,自然也表現在體育鍛煉方面。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遺傳有關,但與后天的營養(yǎng)和體育鍛煉的關系更為密切,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身體素質包括五方面:速度素質,是人體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或對外界刺激反應快慢的一種能力;力量素質,是身體某些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和抵抗疲勞的能力;靈敏素質:是指迅速改變體位、轉換動作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柔韌素質,指人體活動時各關節(jié)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伸展度。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教學,體育時空
曾在體育時空雜志中看到這樣的信息:提高身體素質的練習靈敏素質是指人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條件下,能夠迅速、準確、協調改變身體運動的能力。發(fā)展靈敏素質,對于提高大腦皮層的靈活性,能夠在變化的情況下迅速、準確、協調地做出某些相應的動作,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力、判斷力的反應速度,促進其他各項素質的發(fā)展具有很好的作用。 靈敏素質是人體綜合能力的反映,受遺傳因素影響很大。為了提高靈敏素質,教練員應盡可能采取逐漸增加復雜程度的練習方式,也可以通過改變條件、器械、器材等方式增加技術動作的復雜性和難度。同時,還應著重培養(yǎng)和提高運動員掌握動作的能力、反應能力、平衡能力、觀察能力、節(jié)奏感等。 靈敏素質練習的主要手段:1、在跑、跳中做迅速改變方向的各種跑、躲閃、突然起動以及各種快速急停和迅速轉體練習等。 2、做各種調整身體方位的練習。 3、做專門設計的各種復雜多變的練習。如用"之字跑"、"躲閃跑"、"穿梭跑"和"立臥撐"四項組成的綜合性練習。 4、以非常規(guī)姿勢完成的練習。如側向或倒退跳遠、跳深等。 5、限制完成動作的空間練習。如在縮小的球類運動場地進行練習。 6、改變完成動作的速度或速率的練習。如變換動作頻率或逐步增加動作的頻率。 7、做各種變換方向的追逐性游戲和對各種信號作出應答反應的游戲等。
《體育時空》集權威性、理論性、前瞻性、專業(yè)性于一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刊物緊跟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腳步,宣傳新的體育工作方針政策,報道體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果,反映廣大體育界人士的心聲,為我國體育工作的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1. 研究目的 體育教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機能能力;發(fā)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培養(yǎng)良好的身體形態(tài);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等,通過這些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發(fā)展體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素質教育實際上就是根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全民素質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和任務也就是為了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成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由此可見,體育教育本身具有實施素質教育的任務,尤其是全面實施身體素質教育的任務。然而,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身體素質教育呢?
2.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研究法、邏輯思維法 所謂素質教育,實際上是個既舊又新的概念,是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國家的教育方針的基礎上,針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新形勢,為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持續(xù)發(fā)展而努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和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指導下形成的,是根據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轉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創(chuàng)造出來的教育學概念。它從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出發(fā),以全面培養(yǎng)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身,學會審美打下扎實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fā)展。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強調素質教育有三個“要點”,一是“面向全體學生”;二是“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三是讓學生主動發(fā)展??傊刭|教育具體的講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身體素質教育??梢姡w育教學本身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分析
3.1 體育教學是實施身體素質教育的途徑。首先,教師要確立素質教育的思想,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安排教學計劃和內容上要有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落實身體素質教育,采用以發(fā)展基本身體素質為主,以達標為輔的兩翼戰(zhàn)略,確保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其次,正確把握分寸,不斷改進教法和學習方法。學生的特點是精力充沛、靈活性好、接受能力強,比較活躍、好動、多變、直爽、爭勝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緒波動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會、家庭、教育、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光靠強制性的練習,學生必然會產生逆反心理,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競賽、娛樂等興趣教學的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完全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俗話說:學習有法,教無定法。無論采取哪種教學方法,有兩點必須明確,一是“引趣”,因為“引趣”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樣的游戲、球類練習等手段,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情緒并隨這種情緒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二是“學習”和“練習”中進行練習指導,并采用一定的身體素質強化手段,讓學生在有意或無意中進行大強度、大運動的素質練習,既提高學生體能,而又使學生不覺疲勞和枯燥。
3.2 素質教育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社會功能,以順應未來的需要。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能對未來社會生活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活動能力、社交能力及專業(yè)工作能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具有強健的體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強度、抗力量強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思維能力、快速判斷分析能力及動手能力。因而,在體育教學中就必須有意識地安排一些針對未來工作實踐需要的練習內容,練習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強度,一定運動量,一定難度,而經過努力能達到的項目內容和練習方法。
3.3 身體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有理想、有文化、守紀律、有強健體魄的,能適應未來社會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用人才,但是學生身心發(fā)育存在著差異,具有各自的特點和不同發(fā)育程度的身體素質,有的甚至相差懸殊。體育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分具體對象,采用“千篇一律”、“一視同仁”的相同內容,相同強度,同等運動量的要求和方法,要完成身體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當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積極了解學生客觀存在的身心發(fā)育的差異并以次為依據,認真探索和研究符合學生特點的多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施“分類要求、全面挖潛、揚長避短、各顯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優(yōu)秀學生正常發(fā)展,讓“體格健壯者”吃飽,防止為強調面向全體一刀切,盡量滿足他們發(fā)展需要;提高中等生的現有水平,讓“中等生”吃好,并鼓勵爭先,趕超體格健壯者、要努力轉變弱體格生的現狀,對“弱體格生”給予熱情關注,耐心指導,多加表揚、鼓勵,激發(fā)他們上進,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強化練習,提高他們的發(fā)展速度。只要教師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就能幫助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認真探索和研究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質為重點,變“學生適應教學”為“教學適應學生”,以提高教學效果。
(3)重視第二課堂的作用。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續(xù),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僅依靠第一課堂的教學,畢竟時間有限,而這個時間既要學習知識、技術,又要提高身體素質和技能,效果不會很明顯,只有通過對課外活動兩操時間的充分利用,才有效果。因此,為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應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課外活動,開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質培養(yǎng),保證每天有一小時的時間為學生提供自由和諧的發(fā)展機會和空間。
(4)體育教學在進行身體素質教育過程中,要強化德育功能。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得導向、動力和保證,是衡量素質教育是否得到強化的重要標志。體育教學本身包含著德育,而且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方法。例如,通過觀看奧運等項目競賽,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民族榮譽感;通過班級之間的體育比賽,可以培養(yǎng)學生強烈集體主義精神和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風尚;通過集體項目練習,可以發(fā)揚學生團結、協作、熱愛集體的良好風尚;通過大強度+大運動量的耐力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通過武術、體操等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形體、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體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準。
(5)建立科學的素質教育的評價和考核機制。衡量教育質量,學校不應僅根據德育的考核來評價學生的優(yōu)劣好壞,應以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等幾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狀況和水平進行綜合評定。因此,學校應當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評價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評價和考核,來及時調整有關素質教育的內容,學校還應當進行宏觀調控,改變片面抓智育而輕德、體的現象,牢固樹立全面發(fā)展的質量觀和人才觀。體育教學要制定素質考核、達標考核、身心發(fā)展測評等內容進行綜合評價,來衡量學生體能、體質狀況,并以此為據來制定以后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學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提高全面發(fā)展人才的質量。
4. 結論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等幾方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切不可將德、智、體相互割裂、相互對立起來。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社會功能,同時對素質教育進行科學評價和綜合考核,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思想品質、高尚情操、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健壯體魄的能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跨世紀人才。
5. 建議 (1)從事教育工作的各級單位,要認真學習和研討國家有關法規(guī)和文獻,明確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推進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積極向素質教育轉化。
(2)作為一名學校從事身體素質教育的主導者——體育教師,要認真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安排一些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提高身體素質的內容。同時,采用宣傳欄、黑板報等,經常性的向學生宣傳全民健身計劃,全民提高“一二一”工程,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