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定理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一個好的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信息反饋,不斷調控教學程序,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體育教學,課堂提問,問題
一、面向全體,分層設疑
體育教學設置的問題一般是面向全體學生,問題的設置既要考慮一定的難度和跨度,同時還要注意到學生的認識水平,所設置的問題應該能讓多數學生經過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因此,教師提問時要注意把握問題的“面”,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目的地選擇不同層次的提問對象,并注意用適當言語提醒其他學生認真聽、看,如“現在請某某同學來回答,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的解答是否正確和完整,然后談談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機會和責任。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提問,可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教學關系。
二、激勵參與、誘導探索
教師要通過提問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讓學生知道自己是行動的主體,誘導學生圍繞問題收集材料,整理材料,進行論證,爭取正確的結論。問題提出后,教師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循循善誘,層層激發,通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進行探索。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往往期望學生的回答與所謂“正確”或“標準”說法一致,當學生的回答不一致時,就打斷學生的回答,然后讓其他同學回答或自己把正確的答案全盤說出。其實學生的回答與正確思路、標準答案南轅北轍是難免的,教師要正確對待。即使學生的回答完全錯誤,教師也應聽完后再給予評析,可能他的這種思想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有些學生的回答聽起來荒誕不經,但其中往往隱含著別出心裁的想法,富有創造性的思路、解法,教師如輕易否定或置若罔聞,就把創造之花、異想之苗窒息扼殺了。所以在提出此類開放性的問題時,應允許學生作出多種可能的解釋,并讓學生自己再提出新課題,來促進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三、優選問題,激發動機
教師設計問題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動機,使問題有吸引學生的力量。一般來說,能引起學生認知矛盾的問題,一是在新舊知識的聯系處,二是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處,三是在底層次知識與高層次知識的聯系處。教師如果在這些地方恰到好處地提出問題,就會在學生的認識中引起已知與未知、理論與實踐、低層次知識與高層次知識之間的矛盾,使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思維水平處于“鄰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他們去積極探索,讓學生通過努力達到“跳一跳,摘桃子”。同時,問題的設置應疏密相間,提問與練習相結合,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多進行身體練習實踐,不能破壞體育課堂結構的嚴密性和完整性。提問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提問使學生加深對動作、技術的理解,更快地掌握動作。
四、選擇角度、巧設梯度
課堂提問中,教師不僅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選取不同的角度,還要根據課堂教學情況變換角度,使問題新穎、有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同時,教師設計問題時,還要注意難度適當,所提問題的難度應與其具有的水平相適應,根據內容設計出一些“若隱若現、可望可及”的問題,使學生能夠跳起來摘到果子。
五、創設情境,開拓想象
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感受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感受性。這類問題要求教師通過各種手段,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展示情境,以圖畫、錄象、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而想象是知識基礎優化的源泉,是活躍思維的重要因素,積極的思維活動必須借助于想象。
六、語言親和,明白簡練
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解答問題,教師的語言都應力求親切柔和、感情豐富,能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指令性與強制性的語言有時會使學生感到壓抑,產生叛逆的情緒。教師提問的語言要力求明白簡練、干凈利落、恰到好處,使學生能迅速領悟教師提問內容。在解答問題時,教師尤其要注意語言節奏的合理運用。該快則快、該慢則慢、該停則停。
總之,課堂提問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往往有相當的難度。它即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難預料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