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貴州生態旅游資源劃分與發展探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態學時間:瀏覽:

  摘 要: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結果,立足于新的發展背景,根據各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開發主要依托的旅游資源和業態類型,對貴州省生態旅游類別進行重新劃分,以更加適應新時代貴州旅游產業化發展的需要。本文通過對習水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的案例分析,表明了貴州生態旅游蘊藏著巨大潛力,是貴州省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關鍵詞:生態旅游;資源劃分;自然保護區;貴州

生態環境論文

  一、貴州發展生態旅游的背景

  自198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出生態旅游的概念后,這種打破傳統理念,貫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新型旅游方式迅速在全球興起。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我國全面實施,生態旅游正式在中國扎根。經過20多年的發展,生態旅游已成為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消費為核心的旅游方式,同時也成為我國解決經濟與生態矛盾的有效途徑以及建設生態文明、尋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

  在“十三五”期間,貴州經濟增速領跑全國,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10 541億元,到2020年的17 826.56億元,在全國省份的排名從25位上升到20位,徹底撕掉了貧困的標簽,成為西部地區發展浪潮中的一匹“黑馬”。其中,由生態旅游業為主要引領的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0%左右,體現了貴州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西南腹地綠色發展高地的戰略定位。但從局部區域來看,在西南地區各兄弟省份中,貴州經濟仍處于落后位次。

  二、貴州發展生態旅游的意義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東部,東接湖南,西依云南和廣西,北連四川和重慶,全省國土總面積176 167 km2,是西南地區的核心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遠古以來的地理發育變遷的原因,貴州省的巖溶地貌發育突出,其面積占到了全省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是當之無愧的“喀斯特王國”。作為全國喀斯特地貌占比最高和少數民族成分占比第二高的省份,脆弱的生態環境和極易受到外界影響的少數民族文化決定了貴州的旅游開發必須萬分謹慎。

  貴州的旅游產業形態多以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為主,良好的生態環境無疑是貴州旅游業“井噴式”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貴州旅游的金字招牌。縱觀全省的A級景區,不管是金鑾玉石的龍宮、垂落千尺的黃果樹瀑布、靜謐悠然的荔波漳江還是天辰絕做的梵凈山,都是依托當地獨特生態環境建立的自然風光景區。若貴州的生態和自然環境遭受破壞,那貴州的旅游就會基業盡毀,猶如靈猿斷臂。所以以生態旅游代替傳統旅游,是貴州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體現了貴州全面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的思想理念。

  三、貴州生態旅游研究歷程

  貴州是鑲嵌在我國西部地區的一顆“綠寶石”,其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具備了開展生態旅游的絕佳優勢,也因此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的一眾學者早在1997年就對此進行了研究,貴州師范大學楊龍教授在《生態旅游在貴州》一書中對貴州的生態旅游資源進行了詳盡的分類和描述[1-4]。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新一代學者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不同的方法,從生態、文化、歷史、經濟等各個不同的角度更加全面的對貴州生態旅游進行研究,并將相關理論運用在具體生態旅游景區的開發和管理上,進行了詳實、深入的實證分析。

  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學者們開始以新的政策視角來看待貴州生態旅游。穆彪、周明蓉等對貴州豐富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進行了科學的全局性定量評價,評價結果顯示貴州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為普通級和優良級兩大類,缺乏特級資源區[5];舒小林等從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出發,將貴州的生態旅游從空間上劃分為黔東南生態旅游區、赤(水)-習(水)生態旅游區等8個涵蓋不同核心旅游產品的生態旅游區域[6]。

  目前正是“十四五”規劃的開關之際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重要時期,如何加快生態旅游產業化發展,開發和完善生態旅游產品業態,助推鄉村實現全面振興,將會是貴州省生態旅游亟待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貴州生態旅游類別與資源劃分

  楊龍等曾在研究中將貴州省的生態旅游資源根據旅游業態劃分為森林生態系統、珍稀動植物生態旅游資源、特殊自然景觀生態旅游資源等五大類[4]。而王婧、鐘林生等則利用層次分析法,將貴州省生態旅游資源劃分為高度優勢開發區、高潛力開發區、中潛力開發區、低潛力開發區4種區域類型[7]。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筆者認為隨著貴州旅游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者旅游需求的變化,應對以往的劃分方式進行改進,根據貴州省生態旅游開發的最主要業態類型進行劃分,將更有利于旅游開發人員、管理者明確工作目標和發展方向,也有助于更加高效的滿足旅游者的核心旅游需求。

  當然,以上分類主要是根據生態旅游的最核心資源進行劃分,在眾多的旅游目的地中常是多種類型嵌套重疊的(見表1)。

  五、貴州生態旅游典型案例

  在貴州省諸多生態旅游目的地中,以依托自然保護區建立起的生態旅游風景區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有效地實現了生態旅游內涵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地協調統一。因此,本文選取了貴州習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貴州生態旅游開發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一)保護區地理及人文環境

  貴州習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貴州北部,隸屬于貴州省遵義市,是貴州、四川、重慶三省(市)的交界地帶。而保護區則處在習水縣西部和北部的邊緣深山區,是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權屬管理總面積為51 911 hm2,林業用地面積50 288 hm2,森林覆蓋率為97%,活立木蓄積量327.2萬 m3,是目前貴州省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所轄地涉及習水縣大坡、三岔河、程寨等6個鄉鎮、26個行政村,現有農戶約1 707戶。保護區內的農戶多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的山區,其中絕大多數為漢族,有部分苗族和彝族。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傳統的種、養殖業,除外出打工和極少的個體商業經營外,沒有其他就業渠道。與非保護區相比,區內經濟發展落后,醫療衛生、教育等基本生活條件均無較好的保障。

  推薦閱讀:綠色生態類論文發表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团风县| 都匀市| 遂宁市| 乌拉特中旗| 监利县| 德州市| 玉环县| 哈巴河县| 上杭县| 江安县| 九寨沟县| 股票| 子长县| 故城县| 新竹市| 松潘县| 从化市| 五家渠市| 江川县| 永福县| 宝丰县| 凤台县| 利辛县| 绵竹市| 黄石市| 博客| 玛纳斯县| 和林格尔县| 富裕县| 顺义区| 南汇区| 岳普湖县| 正宁县| 福州市| 饶阳县| 青海省| 阿拉善左旗| 科技| 莫力|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