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 前 言
海南島地處熱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干濕季明顯,終年無霜,四季如春。年平均日照1750—2650小時,年平均氣溫22--26℃,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毫米。海南地勢平緩,土壤深厚,濕熱同期,氣候優越,非常適合林木生長,是我國林業發展最具優勢的區域。本文選自:《防護林科技》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期刊,是國內唯一集中報道防護林科學研究和體系建設方面的專業性期刊,為我國10大林業重點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綠化、太行山綠化、防沙治沙、黃河中游防護林、淮河太湖、珠江、遼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建設服務。
海南島是我國重要熱帶地區,處在北回歸線附近,有獨特的熱帶山地雨林和季雨林生態系統,植被類型復雜,野生動植物十分豐富。據調查,海南島有野生植物4200多種,其中針、闊葉樹種1400種,喬木800多種,用材樹種458種,特有珍稀名貴樹種45種,藥用植物2500多種,占全國喬灌木植物種類的28.6%;有昆蟲4000多種;有陸棲脊椎動物561種,其中兩棲類37種,爬行類104種,鳥類344種(占全國的26%),獸類82種(占全國的19%)。如何盡快轉變觀念、提高林業生態項目建設成效,以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成為當前林業生態建設的緊迫問題。
2 生態林業系統是林業可持續發展規劃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正面臨著發展與環境問題的嚴峻挑戰。區域生態環境規劃就是根據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運用生態環境規劃的方法,規劃設計區域發展與資源開發的途徑,使之達到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 環,不斷提高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自然過程的協同進化。因此,區域生態環境規劃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生態林業系統是一個巨系統,其結構和因子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要協調這些關系,改善系統結構,需要從更大尺度、更廣的范圍和領域去著手,這些手段往往需要跨越行業領域。多年來,海南在林業生態建設方面,突出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邊(海邊、路邊、城邊)防護林工程、椰林工程、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帶動了全省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
3 森林的保護和利用,是林業的兩大任務。
3.1 保護森林就是保護生態。
海南省生態環境退化的主要問題是水土流失、沙化、土壤肥力下降還在延續,天然林面積逐漸減少,“兩林一礁”受到嚴重破壞,海岸侵蝕嚴重,草地退化加劇,總的來說,在導致海南省生態環境退化的因素中,人為因素的作用,特別是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是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保護就是為了永續利用和發展。在我國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生態狀況還在惡化的情況下,保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特別是珍貴的天然林就顯得更加重要。解決我國的木材供給問題,要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要大力加強商品林基地建設,加快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同時要高度重視節約使用木材,提高綜合利用率,積極開發替代品。
3.2 要科學決策,因地制宜。
林木生長發育和森林生態群落演化有其自身的規律。林業建設必須始終遵循生態適應性規律和地域分布規律,做到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喬則喬、宜灌則灌。要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從全國性的戰略決策、規劃布局,到一個地方具體樹種的選擇,都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認真聽取專家和群眾的意見。
3.3 林業建設要講速度,更要講質量。
檢驗一個地方林業建設搞得好不好,既要看完成的任務量,更要看經過長期的努力,山是不是綠了,水是不是清了,生態面貌是不是真正改善了。要建立健全造林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切實加強監督檢查,把質量管理貫穿于林業建設的全過程。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造林質量的保障作用,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推廣先進實用造林技術,提高良種壯苗使用率,確保造林質量。
3.4 要充分保障農民利益。
通耕還林工作要總結經驗,搞好規劃,完善政策,突出重點,循序漸進。一要抓好工程的規劃和組織實施,落實好補助政策,確保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能致富。二要搞好科學設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求科學,注重實效。三要解決好農民的生計問題,退耕還林要同加強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和后續產業發展等配套措施結合起來,切實解決農民的吃飯、燒柴、增收等實際問題。糧食安全是搞好退耕還林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保住了糧食生產能力,才可能繼續推進退耕還林,鞏固退耕還林的成果。
在我們這樣一個生態脆弱、治理任務繁重的發展中大國搞林業和生態建設,光靠國家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運用行政、法律和經濟等多種手段,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造林綠化。充分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造林護林,是加快林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產業化基地,帶動農民發展林木、花卉生產,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
4 加強海南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建設
4.1退耕還林工程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切實加強幼林管護。積極做好退耕還林工作,把漿紙林、生態公益林建設與退耕還林工程結合起來,將中部山區水源涵養區、沿海地區沙化地帶、江河源頭和湖庫周圍,以及生態地位重要或生態脆弱、敏感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列入退耕還林的重點,科學制訂規劃,認真落實退耕地。建立實施退耕還林政府負責制和目標責任制。林業、發展改革、財政、糧食等部門要明確職責,加強配合協調,保證退耕還林各項工作的落實。
4.2“三邊”防護林工程
有計劃的完成海邊、路邊和城邊防護林建設任務。海邊防護林建設要注重整體提高沿海防護林的防護效能,重點是特殊保護林帶的斷帶合攏、填塘還林和低產林改造,形成集生態、經濟、景觀于一體的多功能防護林體;城邊防護林要注重體現以喬木樹種為主體的森林生態景觀及防護功能,重點是加強城郊環城綠化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林區建設和城區道路、河流林帶林網建設,實現城在林中、道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新的城市生態建設格局。
4.3天然林保護工程
妥善安置林區富余職工,大力發展林區替代產業,確保天然林資源不受破壞和林區社會穩定。對現有天然次生林進行封山育林,鞏固加強封山育林區建設,并采取人工促進的辦法,逐步提高天然林林分質量,保持森林物種多樣性,增加動物種群數量,加快恢復天然林原有的景觀。
4.4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合理規劃自然保護區建設布局,中部山區以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為主,要通過升級、擴建、新建等措施,全面提高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使我省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
5 結 語
林業是海南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行業,搞好林業建設對保護、改善海南生態環境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在生態省建設中占有重要的主體地位。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和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圓滿完成林業建設各項任務,全面開創林業建設事業的新局面,為生態海南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