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加強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探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態學時間:瀏覽:

  摘要:闡述了大豆低產的生理特點, 總結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分析了其產量構成因素及提高產量的對策,并提出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大豆的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 生理特點 高產栽培技術

  大豆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而且又是一種輪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發展大豆生產既是國計民生所必需,又是農業生產用地養地不可缺少的。

  1. 大豆低產的生理特點

  一般認為大豆是低產作物,在相同肥力條件下,大豆產量只相當于玉米的1/3~1/2。

  1.1大豆籽粒蛋白質含量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為35%。而玉米相應的含量分別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貯藏的能量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貯藏的能量為1 685.98kJ,這是大豆比玉米低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大豆植株光合積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強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積(葉面積)、光合時間(主要指生育期長短)、呼吸消耗、經濟系數等5個因素決定了大豆產量的高低。大豆與玉米比較,光合強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凈光合強度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凈光合強度則達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對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補償點很高,為40mg/kg,而玉米的CO2補償點僅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應求。

  1.3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較玉米矮,葉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壟之后,除頂部葉片光照較好外,中下部葉片由于遮蔭,其光照條件較差。而玉米則植株高大,每層葉片都可以接受陽光,中下部也較好。而且大豆的光飽合點又低,一般在0.3%(CO2濃度)時的光飽和點為2.1萬Lx。而玉米的光飽合點高達10萬Lx。說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則可以。據測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為1.3%,而玉米田則達到2.18%。

  2. 大豆產量的構成因素及提高對策

  大豆產量=株數×每株莢數×每莢粒數×每粒重量。只有每個因素都增長且互相協調時,乘積才會增大。而株數與每株莢數是相反方向的,就高產田而言,株數容易達到,且每株莢數、每粒重量受品種影響一般變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響大一些,但相對于莢數而言變動還是小的。四個因素中,莢數變化最大,是決定大豆產量的主導因素,增加單株莢數是栽培的主要攻關目標。據研究,單株莢數主要是受主莖節數的影響,主莖節數由栽培條件和品種共同決定。選擇高產品種的主要性狀是單株莢數,栽培條件主要是水肥條件和密度大小,群體發育狀況與受光條件關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條件下,不同的田間排列對大豆光照條件是不同的,其產量差異也明顯,所以等距勻播人工手間苗是增產的有效措施。

  3. 加強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措施

  3.1良種選擇和處理

  培育和選用適應性廣、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強、純度高、不帶病蟲害的大豆品種,保證為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葉片透光高、株型收斂的多花多莢高產良種。播前進行種子篩選和晾曬。選種時要選粒大飽滿、純度高、不帶病蟲害的大豆種子。播種前做好種子處理工作。采用藥劑、根瘤菌拌種或種子包衣。藥劑拌種時,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以防治根腐病。拌種隨拌隨播,處理后的種子不宜過夜。

  3.2培育壯苗

  足墑早播,提高播種質量,及時間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長健壯,植株積累充分的養分,以供應花莢發育的需要,減少脫落。推廣機械條播,利于苗全、苗勻。播深以5 cm為宜,播量45~75 kg/hm2。一般采用寬窄性條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大豆出苗后進行查苗。對土壤墑情差、搶墑播種的,出現較大墊片面積的缺苗,要及時補水補籽。大豆3葉進行中耕滅茬,一般中耕2~3次,鋤深度不超過3 cm。大豆3~5葉時要進行間苗定苗,一般實行人工間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勻。間苗時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雜株,單株留苗,留壯苗、好苗,保證苗全、苗齊、苗均、苗壯。留苗密度早熟品種留苗22.5萬~27.0萬株/hm2;晚熟品種留苗18.0萬~19.5萬株/hm2。

  3.3合理施肥

  根據大豆需肥特點,合理施肥,特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夏大豆一般是鐵茬播種,以追肥為主。追肥方法以開溝條施為好。結莢鼓粒期后植株根系開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葉子黃,長勢弱,花莢少,脫落多。在花莢期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噴灑微肥3次,用尿素7.5~15.0 kg/hm2、磷酸二氫鉀3 kg/hm2、鉬酸銨375~450 g/hm2、硼砂1.5 kg/hm2,對水750 kg噴霧,可混合噴或單獨噴,噴灑時間以16∶00為宜。

  3.4科學管水

  依據大豆生育特點,大豆對旱澇災害都比較敏感,花莢期旱時要灌水,澇時要及時排水。花莢鼓粒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交錯進行的時期,對水的需求敏感而強烈,干旱會導致花莢大量脫落,造成嚴重減產。花莢期保持田間持水量達到80%,鼓粒期田間持水量不低于70%,遇旱及時澆水,可以保證較高的籽粒產量。在防旱的同時也要注意排澇,尤其是大雨后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積水過久傷根。

  3.5化控與化除

  大豆的生育前期若出現營養過剩,噴施生長調節劑,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狀況,可減少花莢脫落。對8—9月盛花期長勢過盛的大豆,特別是降雨后,及時用多效唑等控制營養生長,防止落花、落莢。一般使用15%多效唑600 g/hm2對水600~750 kg噴霧。為防止大豆田間雜草,可在播種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375~1 125 mL/hm2對水675 kg進行土壤封閉處理。使用乙草胺根據墑情嚴格控制藥量和用水量。如未噴灑封閉除草劑,也可于雜草出土后進行莖葉處理,于大豆二至四片復葉期、雜草三葉期用10.8%高效蓋草能900 mL/hm2或8.8%草威特525 mL/hm2,對水600 kg噴霧防除單子葉雜草。

  3.6病蟲害防治

  大豆銹病多發于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發病后用三唑酮675 g/hm2對水1 125 kg噴霧防治。危害大豆的害蟲種類很多,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要根據蟲害發生的情況及時噴藥防治。大豆食心蟲于8月中下旬危害,在8月中旬成蟲始盛期用敵敵畏熏殺是防止食心蟲的有效措施。花莢期防治豆莢螟、造橋蟲、豆天蛾幼蟲,在3齡前用4.5%氯氰菊酯375 mL/hm2加辛硫磷600 mL/hm2,對水450 kg進行噴霧。紅蜘蛛、蚜蟲用1.8%阿維菌素225 mL/hm2加10%吡蟲啉300 g/hm2,對水450 kg均勻噴霧防治。

  4. 參考文獻

  [1] 于兆成,高嶺巍,于會勇,等.高油高產大豆新品種中黃24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8(11):33-34.

  [2] 姜海英,徐寶峰,許正學,等.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1):105-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鄄城县| 萝北县| 新津县| 鲁山县| 登封市| 启东市| 邵武市| 新河县| 蓝田县| 东方市| 平山县| 瓮安县| 遂溪县| 稻城县| 古田县| 广州市| 黑山县| 兴城市| 遂昌县| 城口县| 上蔡县| 奉新县| 乌拉特前旗| 新乐市| 茶陵县| 鸡泽县| 沙雅县| 柯坪县| 从化市| 辛集市| 上高县| 静安区| 合作市| 杨浦区| 漳州市| 崇州市| 万州区| 府谷县| 瓮安县|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