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如何使高職業院校教育變被動為主動,以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嚴峻課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求職能力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也逐漸進入正軌。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分配制度已經由國家統包統分轉向市場就業。如何使高職院校教育變被動為主動,以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增強辦學育人的活力,使高職院校學生做到一專多能,適應社會的選擇和需要,是高職院校和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嚴峻課題。面對21世紀就業大軍的到來,面對充滿失業恐懼的時代,作為高職院校和畢業生來說,掌握好眼前和長遠人才供需市場的情況,加強高職院校畢業生求職擇業的基本技能和素質的培養、訓練,增強擇業意識和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如何幫助畢業生適應這種變化,具備這些素質,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成功地步入社會,又成為高職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的課題。
一、重視“就業指導”是提高學生求職能力的基礎
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收入水平的高低,生活方式的選擇等等,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職業。擇業是人生的關鍵問題之一,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與幸福,如果處理得不好,將會導致一系列的反復和波折。從教育內部來看,高職院校教育大致分為:招生、培養和就業三大塊。招生和培養的目的是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人才。而就業,就是這個目標的具體實現。只重視前者,而忽視就業指導工作,不把好這最后的關口,那么,招生和培養就失去它本身的意義。
二、分階段的“就業指導”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求職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學習階段的就業指導——求職能力之源泉
根據目前高職院校和學生的實際,學生學習階段的就業指導內容包括:學生應具備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和專業素質。思想素質主要是指對國情、省情的認識,對黨和社會主義的態度,對社會和人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它反映了學生在政治方向、政治態度、理想信念、人生觀 、價值觀等方面的狀況和水平。同時,是否具備科學而又靈活的思維方式,具體的動手動腦能力。隨著畢業分配制度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想順利就業并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光有文憑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直接影響人的工作效率和成就水平,是職業走向成功的基本條件。 職業能力包括自我決策能力、獨立工作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編寫能力、外文基礎和口頭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
(二)畢業前夕的就業指導——求職能力之實踐
對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前夕的就業指導主要在于:畢業生求職擇業的心理思想訓練。
1.教會學生正確衡量和評價自身的優劣,從而客觀地認識自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見,認識自己是求職成功的重要前提。自我評價應包括:人生態度、自我興趣和愛好、實際能力、身體狀況、性格特征、氣質類型等。人生態度包括積極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態度。興趣和愛好是工作的內驅力,對有興趣的工作會不知疲倦,竭盡全力,不怕失敗。甚至覺得是一種享受,容易專心致志。人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不同性格的人適應的工種也有所不同。氣質類型有四種:多血質型、膽汁質型、抑郁質型和粘液質型,認識自己的氣質類型,尋找與自己氣質相適合的職業,對激發的工作興趣,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地把工作做好然后讓專積極的作用。畢業生最好還接受一次人才測評,分析他的專長,指出最合適的就業范圍并給予一個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對職業有透徹了解后,對未來也就有了一個發現才能選擇的方向,只有在正確評價識別自己的實際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2.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包括:就業心理狀態分析、最高期望以及情緒調控等。就如有關的就業指導專家指出的一樣,心態問題已成為畢業生就業的第一障礙,調整除去心理障礙,放下包袱,爭創一個美好畢業生的擇業心態的未來。
3.勇敢地接受社會挑戰,百折不撓,自信樂觀,正視現實等。面對激烈的職業競爭遇到一些挫折,摔幾跤肯定是在所難免的,這是人生的第一次挑戰,這樣的挫折在日后的歲月里還將不斷面對,年輕人多經歷些風雨,對今后的人生和職業涯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還要相信自己,放眼未來目光要長遠,按一般人的職業發展規律,避開人才最激烈地方,正視現實,把就業的期望值降低,這對自己工作經驗積累早日走向成功做好準備。
4.介紹并幫助畢業生了解社會需求信息。就業除了取決于能力和素質,社會現實等因素外,就業信息媒介也決不可忽視。所以要培養畢業生正確地選擇和分析所能利用的就業信息,“去偽存真”主動出擊。
(三)畢業就業后的指導——求職能力之反饋
最后,當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這無疑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怎樣才能順利圓滿地完成這個轉折點,成功地走向社會,還需要高職院校的教育和就業的延伸指導。由高職院校進入社會,我們要協助他們盡快完成角色的適應和轉換指導他們主動地認培養新觀念以及調節生活節奏等,認識自己的弱點并加以克服,定期去了解他們在工作單位的情況,及時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讓他們順利地從不適應期過渡到適應期,再塑自我,立志成才。高職院校畢業并不等于成才,合格的人才有全面的要求要在單位中有所發展,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作為高職院校職業指導的教師,需要激勵高職院校畢業生求上進,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與社會真正結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績來。
參考文獻
[1]任麗民.高職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之我見[J].遼寧高職學報,2004,(10).
[2]曾令奇.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功能原則和途徑建設理論探討[J].職教論壇,2005,(6).
[3]金愛平.淺析高職畢業生就業指導的現實意義及對策[J].大連干部學習,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