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發生轉變,社會快速發展,失業率卻逐年上升,我國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影響社會的發展,失業人員的大量增加,對社會穩定造成不利影響。本文對就業困難的原因進行分析,探討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相關對策,望對就業困難人員有所幫助,促進我國社會穩定、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就業困難;人才;就業情況
近年來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企業的很多工作內容和工作模式發生轉變、生產線上使用機械化生產、大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人們的文化素質越來越高,企業的招聘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文化程度低、沒有專業技術的人員增加了就業難度。大量失業人員由于長期沒有經濟來源,選擇偷竊、搶劫等犯罪行為獲取金錢,解決生活難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應對就業困難的原因進行研究與分析,針對性解決就業困難,提高社會的穩定性,保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提高全體公民的生活質量。
一、就業困難人員范圍
就業困難人員包括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的男50周歲以上、女40周歲以上,尚未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且仍未實現再就業的人員,殘疾下崗失業人員,收入低下的失業人員、連續失業一年以上的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失地農民。
二、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經濟體系失衡
當前全球正處于知識爆炸的網絡時代,各個領域飛速發展,導致經濟體系失衡,各個企業對員工的要求越來越高,以當前發展最為快速的高新技術產業為例,該行業對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受教育要求較高,若其中一個方面不達標,就很難入職該產業。如需要較多勞動力的工業,目前工業中很多生產環節使用機械設備進行工作,降低了人力成本,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益,但也淘汰了大批的工作人員,使就業困難人數直線上升,加大了社會的經濟負擔。若將就業困難人員按照個人特點和特長加入到服務行業和勞動密集產業,將會很大程度減輕失業率。
(二)保障制度不健全
大多數就業困難人員在未再就業時,多處于無事可做狀態,沒有經濟來源,不能滿足日常開銷,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缺少經濟來源的就業困難人員,會因生活所迫做出違法亂紀行為,提高犯罪率,而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就業困難人員的基本生活,解決其溫飽問題,降低犯罪率。
(三)服務質量不足
服務質量不足是影響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原因之一,缺少應聘渠道,使就業困難人員不能收到招聘信息,很難實現再就業,提高了就業難度。如何擴充應聘渠道,以便就業困難人員掌握更多招聘信息,是重要的待解決問題之一。
(四)缺少政策扶持
政府缺少相關政策的扶持,是造成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殘疾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與普通人相比,工作能力不足,為企業創造的經濟價值較低,而大多數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營利,一些殘疾人行動不便,在企業招聘時缺少競爭力,在應聘時會遭到優先淘汰,也就是說,殘疾失業人員受到歧視,缺少就業優勢,很難找到待遇燈鉤滿足生活需求的工作。如果國家能夠出臺相關政策,為失業人員提供便利,鼓勵企業招聘一部分能夠勝任的殘疾人,會對殘疾人就業有很大幫助[1]。
(五)工作能力不足
就業困難人員的工作能力不足,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待業人員和失地農民,這兩類人缺少系統的專業教育,通常文化水平較低,學習能力差,綜合素質不足,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低,不能與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相比,無法滿足企業的招工要求,而且當90后與80后、70后競爭同一崗位時,即使雙方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處于同一水平上,90后的競爭力明顯高于80后、70后,因為90后更加年輕,具有活力,能以積極飽滿的態度面對工作,熱情地處理動作,創新意識更強,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越高,這就導致文化水平和年齡大的失業人員難以找到再就業的機會,即使得到就業機會,大多數薪資水平也相較較低,不能提高工作人員的生活水平,容易導致再次失業,就業困難人數沒有明顯減少。
三、解決方案
(一)調節市場經濟
政府應加強市場把控力,調節市場經濟,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與加工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比,種植業、林業、畜牧業、養殖業等農業與服務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受教育水平和綜合素養要求不高,可以大力發展農業和服務行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同時,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就業人員數量提高,推動農業發展,對我國的社會經濟有帶動作用。
如通過開設大型養殖場,招聘一部分就業困難人員完成養殖工作,或建立農業生產基地,招聘就業困難人員進行種植工作,這兩種工作都屬于勞動密集產業,尤其是種植,工作量大,需要大批的勞動力,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就業困難人口[2]。
(二)加強社會保障力度
對于短期失業或喪失工作能力的人員,可以加強社會保障,為其生存提供有效保障,防止社會上不良現象的發生。短期失業的勞動力,可以在三個月內為其提供一定金額的保障金,解決其溫飽問題,并在失業期間,為其提供就業機會,達到快速就業的目的,如勞動力A失業,國家可以每個月對其發放一定額度保障金,以三月為期,到期停止,防止養成A不勞而獲的心理,并加大國家供養負擔,在A待業期間,就業服務中心應經常打電話詢問A是否就業成功,若未成功詢問其就業意向,收錄到人力資源數據庫,若A的就業意向為財會,就業服務中心發現就業機會時,應及時通知A把握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
(三)完善服務體系
大多數就業困難人員消息閉塞,無法及時獲取大量的招聘信息,就業服務中心可以構建網絡免費招聘平臺,邀請更多企業入駐,并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吸引更多企業和待就業人員加入,讓企業能夠快速招聘到勞動力,待業人員能快速就業。如建立唐山市就業微信群、QQ群,將待業人員拉至群中,就業服務中心派遣工作人員專業管理就業群,將每日收集的招聘信息發送至群中,為待業人員提供就業機會。
(四)政府扶持
就業困難人員數量的增加,代表失業率的提高,貧困戶的增加,不利于我國脫貧政策的推進,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使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可以得到緩解,對于社會競爭力低的殘疾人,鼓勵企業進行招聘,對聘用殘疾人的企業每年減少一定的稅務或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使企業愿意主動招收殘疾人入職,也可以由事業單位、國企招收部分殘疾人工作,讓殘疾人就業問題得到解決,不僅可以達到降低失業率的目的,還可以解決一些就業困難人員的生存問題,減少政府的經濟負擔,促進社會快速發展[3]。
(五)免費培訓
就業服務中心可以為沒有掌握專業技能的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培訓。如某企業的招聘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就業服務中心與企業達成合作,為一批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免費專業培訓,培訓通過后直接入職企業,對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有較大幫助。
結束語:
就業困難是影響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提高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率,可以從調節市場經濟、加強社會保障力度、完善人力資源就業管理服務體系、加強政府扶持、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免費的培訓機會等方面入手,提高就業率,增加就業困難人員的收入,推進脫貧進度。
參考文獻:
[1]文江英.淺談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就業,2017(09):44-45.
[2]何雨謙.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情況分析[J].四川勞動保障,2020(09):29.
[3]朱麗娟.關于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面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04):92.
推薦閱讀:就業與保障省級就業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