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就業是人人期盼的,能在“好的”工作崗位就業更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們的熱切期盼。可是大家是否十分了解學識、學業、專業與就業是怎么一個關系,這是一條怎么樣路徑那?我試圖給學子做一剖析后,對就業再提提建議
一、辯證關系:
就業是一個人的主觀愿望,來實現這個主觀愿望是有條件的:即專業技能水平、學識知識水平、學業達標水平。目前現實中有一種認識傾向:學歷文憑就等于學識。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學歷是學習的經歷,它只是一種憑證,只能夠證明曾經擁有過,而不能表示知識的占有量;無法證明你的專業技能水平是否達標,無法證明你的學業水平是否達標(所以,我們國家有學業水平測試考試),它僅可以證明你是什么專業的畢業生,它即為你提供了就業方向、又限定了你就業面的抉擇、還為用人單位抉擇你設定了條件和限定門檻。
一個人專業學習不對口、學識水平不達標、缺少資格認定、技能操作不熟練、工作經歷缺乏等等,都是影響就業的因素。有的人會說剛剛就業,缺少資格認定、技能操作不熟練、工作經歷缺乏是普遍的現象;專業學業不對口、學識水平不達標是目前教育的現狀。可是大家沒有去替用人單位仔細想:有本科的為何用大專的,有有經驗的為何用新手。現在的本科生搶了大專生的就業崗位,現在的師哥師姐們就業經驗比我們豐富的多,比我們有競爭力。所以我們要現實。
二、就業市場調研結論
1、社會層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的新階段,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越來越多的高職高專學生面臨著一畢業就失業的危機。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擴招、我國就業市場的需求變化等影響外,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明顯缺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高職高專畢業生供給相對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對高職高專類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術企業急需一大批專門人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公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轉型,我國高級技術人才嚴重短缺,企業對高級人才的實際需求要比現有數量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近年來,許多大城市就出現了高級技工奇缺的現象。但是,一些高職高專院校在專業上卻仍未能按市場需求設置,辦學特色不鮮明,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差。這就使得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質保量地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畢業生不受社會歡迎以致供大于求。
2、官方看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講到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問題時,說在大城市工作比較難找,生活成本也比較高;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層,工作比較好找,但是相應的薪酬待遇也比較低一點。在高校畢業生的擇業方面,我們非常希望高校畢業生能夠到基層、中小企業、中西部地區就業,因為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崗位,有大量的創業機會。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方面,確實存在著一些結構性的矛盾,也就是說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專業背景、知識結構和崗位不相匹配。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巡視員尹建堃分析說,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源,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于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2、學生層面
高職生急于求成,就業期望值較高;高職生誠信意識不強,實用主義思想支配就業選擇;高職生充滿就業信心,但有少數學生缺乏勇氣,底氣不足;高職生就業先入為主,但又不希望限制自己發展。
三、就業建議
1、了解國家就業導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談到國家對就業的工作想法時曾說到,
第一,努力拓寬就業渠道,特別是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努力擴大和挖掘一批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崗位。第二,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到城鄉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當然我們會采取一系列的相關扶植政策。第三,鼓勵、引導大學生創業。第四,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能力,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更高效率的服務。
尹蔚民透露,今后一個時期,一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暢通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的渠道。二是強化服務培訓,挖掘更多適合畢業生特點的就業崗位。三是創造公平就業環境,努力解決好家庭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等群體的就業問題。
1、校方工作任務
要把貫穿始終的科學就業觀、擇業觀教育發在首位。科學就業觀、擇業觀教育是高職院校的一項系統工作,各高職院校從新生入校開始就要對他們開展科學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教育,而不是到畢業時才進行。觀念是在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的,因為高職生對自己的不客觀定位和他們的特殊心理,高職生就業時潛意識中處于困惑、彷徨的心理狀態,既想攀比和求高求全,但又有自卑的情結;既想追求好企業、高薪酬,但又缺乏足夠的信心,沒有勇氣面對用人單位;既想主動競爭謀取理想職業,又擔心競爭失敗,遭受挫折;既反對家庭對自己就業的干涉,又依賴父母找關系等等,影響他們的就業和擇業;避免學習和就業的盲目性。
2、學生觀念轉變
首要的是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學識學歷學業專業與就業的關系,切實可行、有的放矢的看社會、準備走上社會。高職生要樹立起階段性就業觀念。階段性就業觀念,即不要想通過一次就業就達到理想的工作崗位,而是分階段由低級向高級理想工作崗位邁進。要通過3―5年時間實踐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個由低向高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抱著高能低就的心態,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不是高職生走出校門時的能力定位,而是多年后理論與實踐經驗積淀的升華,這樣,高職生就能夠更踏實、更自信地實現就業。
最后我想說,創業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首先,家長要改變求穩怕險、小富即安的就業觀,盡可能創造條件鼓勵、資助子女去創業;其次,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大批專兼職的教師隊伍,尤其是需要聘請社會上成功的創業人士搞好“傳、幫、帶”并起到示范作用;再次,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要大力扶持,如在資金、稅收及投資環境等方面多予以照顧和傾斜。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狀況建立大學生創業培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園區、大學生創業街,也可與企業或研究所聯辦大學生創業科技實體。
參考文獻:
1、陳小悠 高職學生求職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 《科技創新導報》2008,(20).
2、丁欣友 高職學生應確立就業導向的學習觀《商業文化》2008,(5).
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巡視員尹建堃講話
4、潘懋元、王偉廉主編《高等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