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1980年美國護理學會將護理定義為:“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從這一定義引申出:現代護理學是研究如何診斷和處理人類對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應的一門科學。強調“人的行為反應”,表現在人們對一件事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諸方面的行為反應。如心肌梗塞病人的行為反應可以表現為:生理的——疼痛、胸悶、氣急;心理的——害怕、恐懼;社會的——親屬單位的關心;文化的——對疾病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精神的——是否被護士和醫生重視與尊重。論文發表:《中醫正骨》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醫正骨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醫正骨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醫正骨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關鍵詞:骨科護理,護理學,醫學論文發表
我國近代護理學是隨西醫的傳入而起始的。1835年,在廣東省建立的第一所西醫醫院,外國人為了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以短訓班形式培訓護理人員。1887年,美國護士在上海婦孺醫院開辦護士訓練班。1888年,在福州開辦我國第一所護士學校,首屆只招收了3名女生。那時醫院的護理領導和護校校長、教師等多由外國人擔任,護士教材、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護士的培訓方法等都承襲了西方的觀點和習慣,形成歐美式的中國護理專業。
1912年中華護士會成立護士教育委員會,并對全國護校注冊。1914年6月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護士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鐘茂芳是第一位被選為學會副理事長的中國護士。鐘茂芳認為從事護理事業的人是學識的人,應稱之為“士”,故將“nurse”創譯為“護士”,被沿用至今。那時的理事長由外國人擔任,直至1924年才由我國護士伍哲英接任理事長。1922年,我國參加國際護士會。1925年,中華護士會第一次派代表出席在芬蘭召開的國際護士會會員國代表大會。
1921年,北京協和醫院聯合燕京、金陵、東吳、嶺南大學創辦高等護理教育,學制4-5年,并授予畢業學士學位。1932年在南京創立我國第一所國立中央高級護士職業學校。1934年,教育部成立護士教育委員會。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經過60年(1888-1948年)的漫長歲月,正式注冊的護校只有180所,總計培養護士3萬多人,遠不能滿足億萬人民對衛生保健事業的實際需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骨科2011年1~12月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7例,女22例。年齡19~74歲,平均(24.1±1.8)歲。股骨骨折32例,脛腓骨骨折18例,腰胸椎骨折39例。選取2012年1~12月收治的92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69例,女23例。年齡20~75歲,平均(23.5±1.6)歲。股骨骨折38例,脛腓骨骨折15例,腰胸椎骨折39例。所有患者入院當天均經X線檢查,再聯合其臨床癥狀體征,確診為相應部位骨折。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類型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即按照責任制排班,護士長分配各項護理任務。研究組則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護理風險識別護士應當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將被動護理轉變為主動護理,即在患者住院全程,護士應當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羅列患者在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項目,并逐一按照風險內容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盡可能將潛在風險的危害減弱化。如骨折患者的疼痛護理問題、肢體活動問題、關節功能訓練及壓瘡等,只有有效識別護理問題,才能指導下一步護理干預。
1.2.2制定風險應急策略在明確護理風險后,護士長召開小組討論,再次將所有的護理風險項目逐一歸類,分別劃分為高、中、低風險。護士長全面征集小組所有成員關于特定風險事件的處理流程,最終進行全面整合,提出系統化及完整性的操作步驟,便于護士在突發情況下能夠沉著應對。應急策略一旦制定,護士長應定期召開小組學習,并進行考核,以幫助護理人員內化有關內容。
1.2.3強化護理文書的書寫規范由于護理文書的記錄是整個護理流程的具體反映,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關鍵文本,也是護患糾紛發生的重要環節,所以應當保證書寫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護士長需要加強科室護理記錄的檢查頻數,同時設立獎懲制度,嚴格按照醫院規定,規范書寫護理記錄。
1.2.4完善實驗室生化指標危急值的報告制度危急值報告涉及患者的血鉀、血鈣、血氣、血小板、紅細胞計數等。一旦上述指標處于臨界值邊緣,應當及時向醫師匯報,便于醫師調整治療方案并給予對癥處理。危急值報告制度的開展,實際上是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的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本科室的護理質量。
1.2.5高風險預警告知護士需對本科室所有患者進行壓瘡、墜床及跌傷評估。若評估結果為高風險時,則需在床頭放置醒目提示牌:防壓瘡、防墜床、防跌傷等。
1.3觀察項目兩組患者在入院第5天均接受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評價表測評。其中護理滿意度的答案采取封閉式選項,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護理質量評價表則由患者根據自己所感知的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評分,分值為0~100分。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模式自從西方學者提出至今,備受各大醫院管理層青睞。因為當今醫患糾紛的日益顯現,主要與護士的風險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相關,而風險管理的出現恰好能填補這一空白,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同時,還能減少醫院不必要的糾紛損失,達到雙贏效益。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風險管理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從傳統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借助對潛在及現有風險的識別、評級及對癥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隨著護理質量的提高,以及護理服務人性化內涵的體現,不僅可有效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同時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增進護患信任,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另外,制定風險應急策略是最為關鍵的核心環節,也是護士應對風險事件的指導性文件,所以護士長不可輕視,應當多次召開座談會,在征集多方意見后,再全面統籌,制定科學、合理、高效的應對策略。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士應當多掌握本科室常見病知識,準確、及時地預見和把握風險事件,提高護士的專業水平。綜上所述,在骨科病房管理中開展風險管理模式,不僅能提高整體護理質量,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取得較為可觀的臨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