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帕金森病(PD)又名震顫麻痹,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學顯示,患病率為15~328/10萬人口,>65歲人群約1%;發病率為10~21/10萬人口/年。PD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社會因素、藥物因素、患者因素等有關。PD病理改變為:中腦黑質致密部、藍斑神經元色素脫失,黑質色素變淡及出現路易小體。PD神經生化改變為:中腦黑質致密部、藍斑神經元脫失致上述部位及其神經末梢處多巴胺(DA)減少,(DA減少≥70%時產生PD臨床表現),而黑質紋狀體系統中與DA功能拮抗的乙酰膽堿(ACH)作用相對亢進,DA與ACH平衡失調。
關鍵詞:帕金森,護理,預防
面肌訓練 (1)練習叩齒,鼓腮,示齒,撅嘴,伸舌等動作;(2)練習閉眼,因病人眨眼少,淚液分泌減少,易發生干眼,角膜損傷;(3)練習吹口哨,吹吸管,將吸管插入瓶子中,用鼻吸氣,閉嘴鼓腮,吹出連續的氣泡。
咽肌訓練 (1)練習鼻吸氣,屏氣咳嗽;(2)練習發音i u a b p m f,使面部表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鍛煉,提高咽腔肌肌力,改善吞咽困難現象,協調發音,保持呼吸平穩順暢。
肢體訓練 每天被動活動四肢,在無痛范圍內從大關節到小關節緩慢進行,每個關節都要達到最大關節活動范圍,以提高關節活動度,進行坐站訓練、坐位平衡、站位平衡訓練,肢體控制性訓練,提高病人靈活性和運動速度。
心理護理 多用語言指導,多用鼓勵性語言。給予足夠的時間完成日常生活動作,做好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了解本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與用藥方法,從而消除病人的自卑憂郁心理和恐懼絕望情緒。
健康指導 保持健康的生活與飲食,預防便秘。堅持活動各個關節,防止關節僵硬。注意外出活動鍛煉和用藥的安全,服用左旋多巴時定時測量血壓。
飲食護理 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適量優質蛋白(高蛋白飲食攝入可降低左旋多巴的釋放)等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與蔬菜等。病情輕的患者給予普食,流涎過多,張口困難者用吸管,吞咽困難的病人給予半流質和流質飲食。進食時盡量使病人保持坐位,雙肘支撐于前方的桌面上,集中注意力,如手顫嚴重者可改造餐具,如把筷子換為勺子,或將勺子固定于手指上,將盤底碗底裝上吸盤,固定于桌面上,盤子周圍加上高度約2-3cm的護沿,防止病人將飯菜撒至桌面上,防止病人將盤碗碰翻導致燙傷或增加病人的挫折感,同時減少照料者的勞動強度,增強病人的自信心。
體位護理 鼓勵病人采取主動舒適臥位,對于完全臥床者,應適當抬高床頭(一般15°—30°)。協助病人翻身時,動作要輕柔,將一手放于病人膝蓋下向上抬舉,另一手握持病人踝關節向臀部方向推,雙手同時,緩慢用力,使膝關節屈曲。同法再屈曲另一條腿,然后護士站于欲翻向側。一手扶持雙側膝關節,另一手扶對側肩關節,雙手緩慢用力,將病人翻向側臥位。此方法將病人的軀干變為了一個整體,肩髖關節處于同一個水平面上。故病人較易接受,且不易引起疼痛。
認知功能佳能配合的病人,很容易即能誘發出主動運動,激發病人潛力,提高自信心。能保持坐位的病人盡量讓病人保持坐位,椅子高度以大腿和小腿呈90°,小腿和腳呈90°為最佳。椅子前方盡可能有支撐或有小桌。
預防墜床 因病人肌張力高,翻身困難,且由于靜止性震顫翻身時極易出現意想不到的墜床,故床上需加床檔。翻身時護士站于欲翻向側,貼緊床沿。有空調設施的病房,熱天盡量不用涼席,以防涼席外移而發生墜床。
預防摔傷 因此類病人屈肌與伸肌張力同時增高,活動時始終保持阻力增高,故主動運動減慢。患者行走時呈“慌張步態”,病人站立和行走時應加強看護,防止地板濕滑,穿防滑且大小合適的鞋,走廊加扶手,安裝坐便,坐便前方安裝豎向扶手,便于站立時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