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論究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預后措施醫學教育網發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檢驗醫學時間:瀏覽:

  [摘要]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分型,目前已被公認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種肝炎病毒,分別編寫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為DNA病毒外,其余均為RNA病毒。己型肝炎曾有報道,但至今病原分離未成功。近年報道,屬于黃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單鏈DNA的TTV與人類肝炎的關系尚存在爭議。文章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上,是檢驗醫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病毒性肝炎,心理因素,預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可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少數可發展為肝癌。

  病毒性肝炎是主要通過糞-口、血液或體液傳播的一組傳染病,人們大有談“肝炎”色變的趨勢,所以,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孤獨等心理障礙,對預后影響很大。我們采用音樂、相互傾述等心理干預,輔助藥物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6~10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隨機分為兩組,輔助音樂、相互傾述加上藥物治療(以下用“A”組代替)組和單純藥物治療(以下用“B”組代替)組各20例。A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42.5歲;其中,急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8例,肝硬化Child-Phgh B級 3例。B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40.2歲;其中,急性肝炎8例,慢性肝炎10例,肝硬化Child-Phgh B級2例。

  1.2 方法

  A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囑患者每天聽1~2 h輕松歡快的音樂,并囑其每天相互傾述、耐心傾聽,時間不限。B組單純給予藥物治療。

  2 結果

  A組急性肝炎患者20~30 d全部臨床治愈出院,慢性肝炎患者20~30 d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出院后繼續抗病毒治療。B組急性肝炎患者30~50 d全部臨床治愈出院,慢性肝炎患者40~60 d癥狀緩解,出院后繼續抗病毒治療。A組肝硬化患者20~30 d病情恢復到Child-Phgh A級,B組肝硬化患者中1例40~60 d病情恢復Child-Phgh A級,另1例發展至Child-Phgh C級。

  3 討論

  3.1 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障礙的表現

  3.1.1 急性肝炎患者易產生恐懼和焦慮心理,此類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知識的正確了解,擔心自己的病有傳染性,會被歧視,影響學習、工作和家庭,再加之有些家屬缺乏對隔離知識的正確了解,視患者為瘟疫,戴著厚厚的口罩及手套,我們看著不舒服,更何況患者,加重了患者的恐懼和焦慮。

  3.1.2 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乙型肝炎患者,除恐懼和焦慮外,還有抑郁、孤獨和放縱心理。由于本病遷延不愈,易反復,并缺乏特異性的治療方法,大多數患者存在對預后的擔心;又因本病的傳染性,導致患者活動受限,社交減少,生活單調,患者會產生明顯的社會拋棄感和孤獨感,其焦慮、抑郁情緒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加劇。

  患者對疾病知識及隔離知識缺乏正確的了解,疾病導致勞動力的降低及醫療費用的負擔加重,生活水平降低,造成家庭經濟的壓力,家庭與事業的雙趨沖突,疾病多次復發的折磨[1]便會產生抑郁、孤獨心理,少言寡語,悶悶不樂,有的青年不敢結婚,結了婚的不敢生育,怕影響后代,心理負擔極重[2]。

  經過最初的焦慮、煩悶和孤獨之后,雖經較長時間的治療,病情仍有反復,部分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產生放縱心理,放棄了一切注意事項,隨心所欲,不計后果,最終使病情進一步惡化[3]。

  3.2 心理因素對預后的影響

  3.2.1 對于急性肝炎患者來說,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者,病情恢復快,病程短,反之,具有心理障礙者,病情恢復慢,病程長,甚至發展成重型肝炎,危及生命。

  3.2.2 對于慢性肝炎患者來說,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者,癥狀緩解時間短,推遲肝硬化、肝癌的發生時間或不發生肝硬化、肝癌,而過度精神緊張、長期憂慮、失望、郁怒或長期處于矛盾的心理狀態,致使心理平衡失調,都會使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削弱免疫功能,病情反復發作,肝硬化、肝癌的發生提前甚至發生率增高。

  3.2.3 引起肝硬化的因素很多,以往對肝硬化的研究主要是從生物醫學角度進行,心理因素常易被忽視,但心理因素可誘發甚至加重病情的發展。從心理因素角度對慢性肝炎患者研究表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者肝硬化發生率明顯高于心理狀況良好者,提示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硬化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心理障礙以軀體化、強迫、焦慮和抑郁為主,表現為日常生活中情緒不穩定、焦慮、緊張、易怒,對各種刺激的反應強烈,情緒激發后很難平復,患者本身的個性特點對病癥常產生較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且長期存在,均可使機體免疫功能減退,加重肝硬化。由此可見,心理健康狀況可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一定的影響。

  心理狀況良好者能促進病情好轉,心理障礙會影響到患者病情的轉歸甚至加重病情,或促進肝炎肝硬化癌變。因此,在對慢性肝炎患者進行軀體治療的同時,應注重對患者的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癥狀,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平衡狀態,以促進疾病的康復[4]。

  3.3 心理因素影響預后的機制

  心理反應可導致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過程。由于長期的不良刺激,引起人體高級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心理平衡失調,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機體免疫應答失調,從而影響到疾病轉歸。

  3.4 心理干預

  筆者采用音樂、傾述、傾聽等簡單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消除疑慮和擔憂,能大大改善患者的情緒,且對身體癥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礙,而且通過神經系統的變化來影響免疫功能,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肝功能,緩解癥狀。

  目前,越來越多的心理干預應用于臨床,減輕患者痛苦,解決心理困擾,增強治愈的信心。

  醫學教育網投稿推薦:《中國醫藥指南》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科學技術部正式批準的國家級學術類綜合醫學期刊,2003年創刊。大16開,旬刊。刊載醫學臨床領域的理論與實踐新進展、新成果,是廣大醫藥是廣大醫藥工作者發表論文的學術平臺。

  [參考文獻]

  [1]侯玉華,王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健康教育[J].河北醫藥,2005,27(7):557-558.

  [2]顧亞芳,陳利群.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臨床醫藥與護理,2006,4(9):75-77.

  [3]周榮,韓榮,閆香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焦慮與抑郁的調查及心理干預[J].護理研究,2005,19(4):592-5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源县| 大关县| 绥阳县| 耒阳市| 富宁县| 花莲市| 洛阳市| 周至县| 志丹县| 噶尔县| 中牟县| 九江市| 平遥县| 大名县| 泌阳县| 云和县| 台湾省| 浦北县| 南和县| 恩施市| 焦作市| 周至县| 额敏县| 甘孜| 元朗区| 田东县| 余江县| 镇宁| 台东市| 高安市| 通山县| 和政县| 江西省| 乐陵市| 和硕县| 平度市| 泰宁县| 洛宁县| 江油市| 大兴区|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