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機械是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緩解人工勞動壓力的重要載體,在工業文明的發展中,機械制造業日益進步,機械制造技術水平穩步提高。機械設計的合理與制造工藝的應用效果影響著機械產品的質量、使用價值。機械制造工藝的基本流程包括零件裝夾、零件定位、精度控制等,為確保機械設計的合理性,應提升加工表面質量、強化綠色制造工藝,并加強標準化程度。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機械設計;綠色制造;標準化
機械制造工藝創新發展中,機械整體設計愈發復雜,且設計難度增加。應在機械產品生產需求、機械制造工藝的指導下,提高機械設計水平,保障機械產品生產質量,相關人員還需保證機械設計的合理性,推進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機械制造工藝的流程
1.1 零件裝夾
機械制造工藝中,零件裝夾的操作標準化、流程合理性直接影響著機械產品制造質量。在零件裝夾期間,技術人員應在加固處理前期,將零件放置在加工機床、磨具等夾具內的合理區域中,并且在位置調整無誤后進行加固處理。另外,應保證零件加工期間位置選定的精確性、放置后零件的穩定性,從而避免產生零件變形情況。零件裝夾不僅影響著機械產品制造水平,關系著生產有效率、加工企業的經濟利益,所以需堅持“科學嚴謹”的基本態度,嚴格把控各環節加工質量[1]。
1.2 零件定位
零件是機械產品的核心組件,其定位合理性、準確性與機械產品加工制造精確度息息相關。因此,在機械制造工藝中,技術人員要基于機械設計方案,對零件做精確定位,而所選參照物的適用性是零件定位的關鍵所在,需要結合零件類型、安裝位置科學選擇加工參照物。另外,機械產品的功能、種類在持續創新中,各行業對機械制造精度的把控提出更多要求,所以在零件定位過程中,應正確認知零件定位與機械產品的作用機理,保障機械制造質量。
1.3 精度控制
機械制造中零件、產品的加工精度對機械產品本身造成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后期使用、功能運用階段。機械制造工藝中的精度控制,是對機械產品外形、表面質量、零件安裝位置、加工誤差的控制。技術人員需基于機械設計參數、設計方案,針對性地管控機械產品制造中的零件大小、外形,同時在調整法、試切法支持下,對機械零件尺寸、產品表面質量展開精準控制,或是采用成形法、軌跡法對零件、產品外形進行精度控制。
2 機械制造工藝中機械設計的合理性
2.1 提高加工精度
為確保機械設計的合理性,需重視機械零件、機械產品加工精度的提高。加工精度具體指零件加工制造后,位置、尺寸、形狀等參數與零件生產標準中相關參數的契合度。由于機械制造行業中,部分加工技術尚未發展成熟,機械加工標準零件仍會產生相應誤差,而加工精度的提高則是對相關誤差所進行的控制。一方面,技術人員應基于影響機械產品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常見加工誤差,深入分析加工誤差的產生原因、產生規律,從而采取對應解決措施,避免誤差的產生。另一方面,需從測量工具選擇、機械產品結構分析、加工工具的創新優化等方面,控制機械產品加工精度,使其加工制造符合相關標準。
技術人員可通過對原始誤差的有效處理,提高機械產品加工精度。首先,在機械設計、加工制造中減少原始誤差。機械設計者應系統分析原始誤差產生原因,并通過完善加工設備功能、提高加工用具精度等方式,避免原始誤差的產生。如在機械加工制造中,持續優化加工機床,提高夾具、刀具等機械零件加工或使用精度,或是通過增強設備散熱能力、改善機械零件受力等方式減少原始誤差,提高加工精度[2]。其次,均分機械制造環節的原始誤差。實際加工作業中,工序誤差、毛坯誤差的產生及零件材料性能的變化,均屬于原始誤差。為有效解決原始誤差或避免誤差擴大化,應使用“分組調整、均分誤差”的方式,按照原始誤差大小將其評分分為n組,從而在加工制造環節中將原始誤差范圍調整為1/n,之后可結合各加工小組誤差情況完善加工工序。最后,應于產品加工制造初步結束后,以標準件為參照物,對比二者特征,隨后通過精準校對、修正等方式,縮小加工零件誤差。
推薦閱讀:機械制造期刊影響因子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