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本文闡述了含山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發展現狀,分析了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發展對策,具體包括提高農業機械動力配套比例、全面提高水稻機械化水平、加快推進茶葉全程機械化生產步伐、提高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實行全程機械化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現狀;問題;對策;安徽含山
含山縣隸屬安徽省馬鞍山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皖中東部,全縣轄8個鎮、96個村、21個社區,總面積1 047 km2。屬北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主要農作物種植方式是水稻、小麥、油菜輪作,經濟作物主要有蔬菜和茶葉等。
1 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發展現狀
1.1 農機裝備結構配套比
截至2019年底,全縣擁有拖拉機11 318臺(套),其中大中型1 217臺,新增加86臺;秸稈還田機械562臺,新增加65臺;安裝切碎裝置的聯合收割機448臺,新增加74臺;水稻育秧工廠42座,新增加17座;水稻插秧機284臺,新增加12臺;烘干機168臺,新增加86臺;基本滿足全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和機械化生產的需要。動力配套比為1.0∶2.5。
1.2 稻、油、麥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
以推廣油菜、水稻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為重點,全面推廣油菜、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目前含山縣拖拉機約1.13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逾1 500臺,機械耕整地水平超過95%。“稻油輪作秸稈全量還田”生產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栽培集成配套技術是示范推廣的重點。以3個示范區為示范基地,進行“油—稻”輪作模式秸稈粉碎還田與后茬農作物栽培全程機械化配套技術集成示范。
1.3 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
目前油菜直播機、收獲機械已增至237臺,機直播油菜、機收油菜的面積分別為0.5萬、1.1萬hm2,分別占油菜種植面積的38%、82.5%。近年來,積極開展油菜不同基質、墊膜與不墊膜、用烯效唑和不用烯效唑拌種育苗對比試驗;秸稈滅茬粉碎(正旋耕)還田、反旋耕、秸稈深翻(犁耕)還田關鍵環節機械化栽插對比試驗;不同時期育苗對比試驗,2019年共完成五大項對比試驗項目。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4.4%。
1.4 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
含山縣在稻茬麥區推廣機械播種種肥,用淺耕開溝機完成播種作業標準,或選用壓種機完成多種機械化作業模式一次滅茬、旋耕、施肥、播種、覆土(道砟)等。小麥種植收獲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5.6%。
1.5 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
含山縣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禁止秸稈焚燒,強調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復耕、捆扎、過腹還田、食用菌栽培等,不斷提高秸稈資源利用率。2019年,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2%,其中機械化還田率超過80%。
1.6 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
2019年,含山縣已建成育秧工廠40座。發芽、播種、育秧、運輸、移栽全過程機械化。1座育秧工廠1年可完成2次育苗,可完成133.3 hm2機插秧。含山縣富農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飛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等7家育秧廠,1年的插秧量能達到186.7 hm2。
1.7 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水平和機械化植保水平
2019年,含山縣進一步加強了先進適用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共創建了8個(其中,油菜4個、水稻4個)全程機械化示范點,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1%以上。含山縣已經成立了機械植保服務工作隊70家,擁有逾350臺高性能自走式、擔架式、航空植保機械等,高效植保率達到71.3%。
1.8 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發展水平
針對農機化生產薄弱環節,近年來含山縣大力推廣油菜機直播、秸稈還田等新機具、水稻機插、高效植保機、新技術。2019年,含山縣在仙蹤鎮成功舉辦全縣第三屆機插秧技能大賽,開展了水稻缽體苗機插、圓盤犁作業、無人機飛防等現場演示,現場觀摩人數超過300人。
2 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大中型農機具庫房建設用地
目前,含山縣缺乏大中型農機具庫房用地,這導致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或無固定存放點,機具受損,進而影響了這些農機具的使用年限和壽命,增加了農機大戶們因購置新型農機具帶來的經濟負擔,同時也限制了新型農機具的普及性發展。
推薦閱讀:機械電子專業期刊哪些好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