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由于鋁、鋼的熱物理性能差異較大,且鐵在鋁中的固溶度極低,鋁/鋼異質金屬焊接已成為該領域研究的難點與熱點。攪拌摩擦焊具有熱輸入低、熱循環時間短等優點,能夠有效控制鋁/鋼接頭中金屬間化合物的生長,從而獲得高質量的焊接接頭。文中綜述了鋁/鋼異質金屬攪拌摩擦焊國內外研究現狀,涉及攪拌頭材料選擇與結構設計。此外,分析了對接、搭接與點焊三種形式接頭的組織與性能,并探討了鋁/鋼攪拌摩擦焊技術的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鋁/鋼異質金屬;攪拌摩擦焊;焊接工藝;微觀組織;力學性能
《東方汽輪機》是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主管、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主辦的公開發行的技術期刊,主要刊登透平機械及新能源發電設備設計、制造、運行等方面的論文和總結,也刊登反映國內外透平機械相關領域的有獨到見解的綜述或編譯文章。
0 前言
鋁/鋼異種金屬的復合結構質量輕、強度高,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等制造領域,如汽車采用鋼制框架、鋁制車身,既保證了汽車撞擊的安全性同時也實現了汽車輕量化。但是,由于鋁、鋼物理和化學性質相差很大[1],采用傳統的熔化焊方法,在焊縫處易形成偏析、夾渣等缺陷。同時,焊后產生較大的殘余應力,易引起接頭開裂。此外,鐵在鋁中的固溶度很小,在焊縫處易產生過厚的金屬間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如Fe3Al,FeAl,FeAl2,Fe2Al5,Fe4Al13等[2],嚴重惡化接頭性能[3-4]。因此,選擇合適的工藝方法控制界面處IMCs的產生與分布是實現鋁/鋼異質金屬高質量連接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鋁/鋼異質金屬熔釬焊、固相焊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熔釬焊過程中熱輸入量較大,在鋁/鋼焊縫處易產生過厚的IMCs,嚴重降低接頭的性能,難以保證高強度的連接[5-6]。因此,很多學者開始將鋁/鋼焊接研究的重點向固相焊轉移,包括擴散焊[7]、電阻點焊[8-9]、攪拌摩擦焊[10],由于焊接過程中母材不熔化,可減少界面處IMCs的產生。其中,擴散焊過程熱循環時間長,焊接效率低,無法批量生產;電阻點焊接頭的強度低,疲勞性能差,應用范圍受限;而攪拌摩擦焊技術具有熱輸入低、熱循環時間短等優點,能夠有效控制IMCs生長,從而獲得高質量鋁/鋼異質接頭。目前,由于鋁/鋼異質金屬復合結構件的迫切需求,鋁/鋼攪拌摩擦焊技術已成為焊接領域研究的熱點。鋁/鋼異質金屬攪拌摩擦焊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的研究重點主要包括攪拌頭的材料選擇與結構設計、接頭形式 (對接、搭接、點焊)、組織與性能分析等。文中綜述了攪拌頭的材料選擇與結構設計、對接、搭接與點焊三種形式接頭的微觀組織與力學性能等國內外研究現狀,并討論了鋁/鋼攪拌摩擦焊技術未來研究的方向。
1 攪拌頭的材料選擇與結構設計
鋁/鋼異質金屬FSW時,由于鋼的熔點高、硬度大,焊接過程易引起攪拌頭磨損,降低其服役壽命,同時攪拌頭磨損嚴重影響焊接質量。為解決攪拌頭磨損問題,國內外學者常采用耐磨、耐高溫材料,如工具鋼、高速鋼、WC-Co合金鋼等制作攪拌頭[11-15]。目前,攪拌頭常用材料與結構,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工具鋼、WC-Co合金鋼使用量較多。Xiong Jiangtao等人[11]設計了以H13模具鋼為軸肩、YG8硬質合金鋼為攪拌針的組合式攪拌頭,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有效地提高了耐磨性與產熱量。此外,為了改善塑性金屬的流動性,提高接頭的質量,在常用錐形、柱狀攪拌針的基礎上[22],又開發出了銑刀式攪拌針[11]、無攪拌針式攪拌頭[23],如圖1所示。 Y. Uematsu等人[24]采用無攪拌針式攪拌頭對2 mm厚6061鋁合金與2 mm厚SPCC鋼進行點焊,以軸肩與鋁板表面的摩擦熱作為熱源,僅依靠熱傳導作用將產生的摩擦熱傳遞至鋁/鋼界面處,在熱、力耦合的作用下發生冶金反應形成接頭,從而實現高強度連接,抗剪強度達到62 MPa。但是,其焊接效果受到板厚的限制,一般不超過2 mm,主要是由于軸肩下壓量過大,易產生“hook”缺陷與鋁板減薄現象。因此,合理選擇攪拌頭的材料與結構,增大摩擦力,提高摩擦熱,有利于焊縫金屬塑化,從而提高接頭質量。
2 鋁/鋼攪拌摩擦對接焊
鋁/鋼異質金屬FSW對接焊時,被焊材料的相對位置、攪拌針的偏置量是影響鋁/鋼焊接質量的關鍵因素。通常將鋼作為前進側,鋁作為后退側,攪拌針向鋁側偏置,焊縫成形與接頭性能較好[16, 25- 26],焊接示意圖,如圖2所示[27]。這主要是鋁作為后退側時,鋁合金沿攪拌針向鋼側流動并發生混合形成接頭。同時,少部分的鋼在攪拌針的攪拌作用與軸肩的摩擦作用下,產生適當的摩擦熱,有效地控制IMCs的產生。
H.Uzun等人[28]采用FSW實現了6063-T4鋁合金與X5CrNi18-10不銹鋼的對接,焊縫成形與接頭的疲勞性能較好。接頭的組織形貌主要包括7個區域,即鋼-母材區(St-BM)、鋼-熱影響區(St-HAZ)、鋼-熱機影響區(St-TMAZ)、焊核區(WN)、鋁-熱機影響區(Al-TMAZ)、鋁-熱影響區(Al-HAZ)、鋁-母材區(Al-BM),如圖3~4所示[28]。動態再結晶的鋁與斷碎的鋼片不均勻的分布在焊核區,呈旋渦狀結構,可以認為焊核區是鋁基復合增強材料。熱機影響區由于受到熱、力雙重作用,鋁-熱機影響區與鋼-熱機影響區的晶粒被拉長、彎曲。鋁-熱影響區、鋼-熱影響區由于僅受熱循環的作用,其組織并沒有明顯的變化,與母材的組織基本一致。 Liu Xun等人[13]采用SEM觀察6061鋁合金/高強鋼FSW對接接頭焊核區的結構,焊核區是由不同形狀和大小的鋼顆粒與IMCs增強的鋁基復合材料,如圖5所示。這些結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攪拌頭的破碎與攪拌作用,將鋼以碎片或顆粒的形式嵌入鋁合金基體中,且與周圍的鋁合金基體發生冶金反應形成IMCs。
鋁/鋼界面處受到熱循環作用與嚴重的塑性變形,在界面處的冶金反應較為復雜。W. Lee等人[26]采用TEM觀察6056鋁合金/304不銹鋼FSW對接接頭的微觀組織,界面處的微觀組織是由混合層與IMC層組成,如圖6所示。通過EDS分析可知,混合層是由塑性變形的鋁合金與不銹鋼組成,呈旋渦狀與類旋渦狀結構。混合層晶粒的分布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主要為拉長晶粒與超細晶。此外,IMC為FeAl4,其厚度約為250 nm。 R. S. Coelho等人[29]采用TEM分析6081鋁合金/高強鋼FSW對接接頭界面處的微觀組織,部分IMCs嵌入鋼基體中,其厚度約為50 nm,呈帶狀分布。通過對反應層的物相分析可知,該IMC是Fe2Al5,如圖7所示[29]。此外,接頭的抗拉強度達到鋁合金母材強度的80%。T. Watanabe等人[16]采用SEM在A5083鋁合金/SS400中碳鋼FSW對接接頭中觀察到少量IMCs,通過EDS檢測,其IMCs為FeAl與FeAl3,接頭的抗拉強度達到鋁合金母材強度的86%,并指出過厚的IMCs嚴重惡化接頭的性能。因此,鋁/鋼FSW對接接頭中IMCs厚度對接頭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接頭中IMCs的產生與分布受工藝參數的控制,故研究工藝參數與接頭中IMCs的之間的關系對提高接頭的性能具有指導性意義。
鋁/鋼FSW對接工藝參數主要包括轉速、焊接速度、偏置量等,其中轉速與焊接速度決定鋁/鋼異質金屬FSW界面處的熱輸入與溫度。在FSW過程中,忽略攪拌針與工件的摩擦熱以及焊接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其熱輸入為[30]
式中:T為界面溫度,℃;Tm為熔點,℃;V為焊接速度,mm/min;ω為角速度,rad/s;α為0.04;K為0.65。結合公式(1)~(2)可知,在一定范圍內,適當提高轉速或降低焊接速度,焊縫區產熱增加,界面溫度升高,有利于鋁合金的塑化,較小的軸肩下壓量就可以獲得質量可靠的接頭。但是,轉速降低或焊接速度升高時,焊縫區產熱減少,界面溫度降低,不足以使鋁合金塑化,不能實現高強度的連接。轉速過高或焊接速度過低,焊縫區產生的摩擦熱過多,界面溫度過高,鋁合金過于塑化,從而引起界面處產生過厚的IMCs,嚴重惡化接頭的性能。 M. Dehghani等人[32]采用FSW獲得5186鋁合金/St-52鋼對接接頭,當采用較低的焊接速度時,界面處產生較厚的IMCs,接頭的強度較差。隨著焊接速度的增加,界面處IMCs減少,接頭的強度顯著增加。通過XRD檢測,界面處IMCs為Fe2Al5相與FeAl6相。當轉速355 r/min、焊接速度56 mm/min時,界面處IMCs厚度為0.5 μm,接頭的強度達到最大值246 MPa,達到鋁合金母材強度的90%。T.Tanaka等人[33]采用FSW實現了7075鋁合金與中碳鋼的對接,研究發現界面處IMCs隨著轉速的增加逐漸增厚,而接頭的強度隨著IMCs增厚呈指數的形式降低。當轉速500 r/min、焊接速度100 mm/min時,界面處IMCs厚度為0.1 μm,接頭的強度達到最大值333 MPa。Lan Shuhuai等人[25]研究了工藝參數對6061鋁合金/TRIP780鋼FSW對接接頭反應層IMCs分布的影響,如圖8所示。較高的轉速與較小的偏置量促使IMCs增厚,這主要是由于較高的轉速提高界面溫度,加速合金元素的擴散,同時為IMCs的形核與生長提供更多的能量。較小的偏置量導致更多的鋼屑進入攪拌區,為冶金反應提供更多的Fe原子。但是,界面處IMCs隨著焊接速度的增加而減少。因此,合理調整工藝參數,控制界面處的熱輸入與溫度,獲得少量IMCs分布的高質量接頭。此時,鋁/鋼異質金屬FSW對接接頭的連接機制為機械咬合與冶金結合。
3 鋁/鋼攪拌摩擦搭接焊
鋁/鋼攪拌摩擦搭接焊(friction stir lap welding, FSLW)時,被焊材料的相對位置與攪拌針的下壓量是影響鋁/鋼焊接質量的關鍵因素。通常鋁板置于上方,有利于材料的塑性流動、焊縫成形,同時減小攪拌頭的磨損[34-35]。若鋼板置于上方,鋼板攪拌區的溫度高于鋁合金的熔點,鋁合金發生熔化,無法實現鋁/鋼高質量連接,其搭接方式,如圖9所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