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機械工程師論文發表了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質量,對于高職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學來說,如何能加強實訓的效果,保證實訓教學的質量呢?論文首先對課程實訓教學無法達到質量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給出了提高實訓教學質量的措施。
摘要:實踐教學是各高職專業(特別是工科類專業)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如何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主動參與,從而保證實訓教學的質量是實訓教學管理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機械工程師論文,機械加工,實訓質量,學生興趣
1機械加工類課程實訓教學無法達到質量效果的原因分析
1.1實訓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對教學不敢興趣
目前,現代高職教育面對的大多數對象是愛新鮮愛挑戰的90后學生,這類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非常抵觸。機械類課程的學習不能像藝術類或者文科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創新和標新立異,在存在抵觸心理的情況下學生難以理解反復訓練的意義,因此難以用心投入,不能達到實訓效果。
1.2實訓教學師資隊伍不完善
目前到高職院校學習機械專業課程的很多為中職或職高專業對口招生的學生,他們在中學期間對機械設備的制造及加工方式均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沒有專業技能較高的師資參與實訓教學,就會出現學生遇到問題時無法解決,在進行實訓教學過程中對某些問題(如同一零件兩種不同工藝路線的區別)無法提出自己的專業看法,個別學校的實訓教師甚至出現完成基本教學后躲著不敢給學生解決問題等現象出現。
1.3高職院校機械加工實訓設備陳舊、新設備少
近年來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機械制造行業在使用的設備和加工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變,設備更加先進、技術更加進步。畢業的學生反饋到學校的信息很多都是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到了企業用不上,在學校使用過的設備已經是企業更新換代后淘汰的設備等負面但又很實際的信息。在校生得到這樣的信息后對學校實訓過程中學習的加工技能不太重視。
1.4實訓成績管理體系不及時和不完善
雖然國家在職業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由于設備自身價格的問題,有部分高校仍然存在設備數量偏少,無法同時滿足學生實訓的要求。為降低工作強度,往往都是以幾個人一組使用1臺設備的方式進行實訓教學。當一個同學操作時其余同學就只能參觀,輪流進行。這樣的方式存在著幾個弊端:一是基于實訓安全要求,實訓指導教師往往將注意力放在操作的同學身上,不會太多關注別的同學在做什么,有沒有認真觀看操作;二是在檢查學生實訓產品的時候,基于實訓設備的數量,指導教師一般只看學生做沒做產品,但不管是不是學生自己做的產品。這是造成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習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2提高機械加工類實訓教學質量的措施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的角色已經由教師主導學習演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在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質量考評機制是提高實訓質量的重要措施。
2.1實訓教學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學習興趣
90后的學生,無時無刻不在彰顯自己,他們玩微博發朋友圈無非就是證明自己的存在。筆者將這個很多人認為不好的自戀情節應用到了自己的實訓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每一次實訓都是一次比賽都是一次競爭。以自己所負責的數控加工為例:在實訓進行之前,筆者會精心準備幾個難易程度不同但適合實訓內容的零件圖,讓學生在學習本次實訓內容之前選擇加工的零件,告訴學生只有加工出零件質量最好的同學會獲得加分,當然如果難度越大的零件加分越高。為了獲得加分,大多數同學均會選擇難度較大的零件,也因為想提高零件的質量認真學習聽講,主動操作設備加工出產品。
2.2不斷完善實訓設備、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為保障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能學到與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高職院校在機械加工設備上應最大可能地與企業同步更新。因經濟和場地等客觀條件無法實現設備更新的高校應與企業深度合作。
2.3提高實訓教師操作技能水平,建立高素質教師隊伍
學高為師,要真正的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讓學生主動學習技能。實訓教師的技能水平不可忽視。對師資不足的高職院校,筆者認為解決的措施如下:一是可以讓實訓指導教師在參與實訓教學之前先到合作企業進行生產鍛煉,掌握企業熟悉新設備的操作要領以及先進的加工方法;二是以學習觀摩的目的組織實訓指導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開闊實訓指導教師眼見。
2.4制定完善的實訓過程考核制度
好的制度是保證質量的有力手段。各高職院校在實訓教學過程中不以最終的產品質量作為唯一的考核憑證。應結合目前各高校理論課的考核制度,嚴格按照由實訓內容的中間環節參與度、勞動過程中是否遵守紀律和產品質量三者得分按不同比例折算最終成績,現場給分。特別要讓學生知道不及格或者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引起學生注意。
3結語
近些年,經濟下行對制造行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機械行業從業者數量急劇減少,給學習難度較大的機械類加工實訓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實踐表明,上述實踐教學改進措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實訓興趣,從而實現提高高職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慶.深度分析中職實訓教學與現場管理[J].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13(17).
[2]張紅飛,王祥薇.高職院校實訓教學質量與過程管理研究[J].安微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作者:聶采高 羅輝 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系
推薦閱讀:《合成纖維工業》每期提供近12萬字的技術信息,是合成纖維工業生產、研究開發、設計、管理、經營等部門專家、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首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