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機械工業科技的新應用的同時,機械的發展對整個工業市場上還是很不錯的,應該如何去建設發展新管理制度呢?在當前機械工程中建設的意義有哪些呢?《機械科學與技術》(月刊)曾用刊名:(機械設計)創刊于1981年,由西北工業大學主辦,從2004年開始為月刊,大16K,每期正文128頁,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辦刊宗旨:力求反映機械科學與技術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成果。讀者對象為從事機械科學技術的研究、設計、實驗、開發、應用與教學的科技工作者、管理干部、情報人員及理科院校師生。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機械工業在很多時候采取世界采購,國內組裝的發展路線,不僅缺少本土技術,更導致發展規模和產品效益受制與人,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內的機械工業發展,導致很多機械制造業在某些領域的止步不前。為此,“十二五”期間應抓住契機,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下,強化基礎技術、基礎工藝和基礎性產品的開發,打破原有的發展模式,實現主機與零部件行業同步發展,相互配合,相互推進。
關鍵詞:機械工業,工業科技,工業發展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machinery industry in a lot of time to purchase in the worl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ssembly line, not only the lack of indigenous technology an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product benefits to more with people, to a large extent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machinery industry, has caused man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stalled in some areas. To this end, during the period of "twelfth five-year"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under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and guidance, strengthen the basic technology, basic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products, breaking the original development model, realize the host and parts industry synchronization development,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promote each other.
Keywords: industrial machinery,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一、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現狀
自1986年以來,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國機械工業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充分借鑒并利用國外先進技術經驗和國內的技術資源,有地推進了企業的技術改造。經過數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機械工業的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和工藝水平均發生了顯著變化,為發展本土經濟、繁榮國內市場、推動進出口貿易做出了很大貢獻。據統計,目前在全球所有銷售或使用的工業產品中,無論是服裝還是玩具,無論是家用電器亦或是飛機、輪船,無不帶有中國制造(“madeinchina”)的標志。這些標志直接反映了我國機械工業的迅猛發展。因為,沒有機械工業的發展,以上列舉的各類消費產品就失去的最基本的生產工具。機械工業又稱機器制造業,它作為其他經濟部門的生產手段決定著一切經濟部門的發展水平,因此,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如何,機械工業的發展水平成為其重要標志之一。
二、我國機械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機械工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
我國機械工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由來已久,期間雖被意識并加強整改,但仍未得到徹底解決。如在產品結構上表現為中低端產品超需求生產,高端產品卻供不應求;在分布結構上表現為東部和南部地區密集,中西部地區缺乏;在人力資源結構上表現為一般制造加工人員豐裕,而創新、杰出的高科技人才和杰出企業家嚴重不足;在組織結構上表現為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企業較少,散亂弱的小型企業占主體地位;在形態結構上表現為傳統加工制造業比重過大,現代制造服務業比重過低。
2、自主創新能力明顯薄弱
中國雖然是世界機械工業大國,但仍無法擺脫高端裝備依賴進口的命運。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機械工業發展中的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無法有效支撐產品升級。加之政府和企業過分關注眼前經濟,輕視長遠利益;重視工業生產、輕視研究;依賴技術引進、輕視學以致用。以上種種不合理的政策理念和思維模式導致對機械工業的本土性研究資金支持少,用于研發的軟硬件條件簡陋,加之缺乏經驗的積累,使得我國機械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明顯薄弱。
3、機械工業的基礎性發展較為落后
與主機產品的發展規模和速度等指標對應比較,我國機械工業在基礎性零部件、高品質專用材料、智能化數控機床以及其它基礎性裝備、自控系統和測試儀器等方面發展明顯滯后。由于缺乏基礎性產品和材料的研發制造,直接導致大量的主機產品過分依賴國外進口,如高速軌道列車、超高壓變配電設備等與主機配套所需的大部分高端零部件越來越受制于國外進口,由于國內市場的發展,對這些產品的需求量增加,國外市場瞅準機會,坐地抬價,不僅大大增加了主機的成本,并且在數量、交貨期限等方面也越來越沒保證。
4、機械工業的發展方式過于粗放
受地域廣、人口所等因素影響,我國機械工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但華麗的外表下并不能掩蓋其發展方式過于粗放的現象。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政府對機械工業發展缺少科學的宏觀調控,導致同類型機械產業重復建設,區域發展不平衡,核心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低。因此,必須促進機械工業的發展模式改革,把提高機械工業的質量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變粗放型增長為集約型增長方式。
三、整改問題的主要對策
結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關于“十二五”期間《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中提出的發展戰略,推進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新高潮,確保當前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1、主攻高端戰略
中國不再做世界的廉價勞動力和簡單或小零散產品的加工車間,未來中國的機械發展要向著高端技術產品發起總攻,改變當前高端產品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的現象。要致力于高質量、高精度、高品質的精品開發,解決傳統產品定位低的特點,努力打造中國機械產品的國際化品牌,提升其市場形象,增強其世界同類產品的競爭力。借助國內的優勢資源,發展特色和優勢產業,在此基礎上實現技術向國際化的更高水平邁進。
2、創新驅動戰略
傳統的機械工業理念多從資源與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工業技術改革與發展,這種理念嚴重束縛了現代科技在機械工業發展中的應用和拓展,“創新驅動戰略”的提出,要求十二五期間,機械工業要更加尊重科技創新、更加依賴管理體制改革,更加重視專業人才培養等內容,鼓勵增加機械產品的資金支持,不斷加強行業體系的創新建設,依靠人的智慧和現代科技手段推進機械工業的本質發展。
3、強化基礎戰略
智能化和數字化是“兩化融合戰略”的核心內容,這是當前科技發展的產物和需求。“兩化融合戰略”要求加快智能化、數字化機械產品向發展速度,提升傳統機械產品的功能,增強傳統機械產品的功能有效性。通過建立促進機械工業深入發展的嶄新理念,促進機械產品的研究發明提升產品水平、擴大市場模式、完善服務體系等,實現機械工業的現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
綠色代表健康,當前社會發展要求不以損壞環境為代價,因此提出節能減排和環境友好等口號,這是國際社會的同一目標。“綠色為先戰略”一方面要求機械工業本身在生產過程中重視環境保護,最大程度地做到節能減排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機械工業研發制造的產品在使用中能實現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目標,堅持走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的新型工業化道路。